
对江苏省海洋运输业发展对策的研究.doc
4页对江苏省海洋运输业发展对策的研究摘要R前,江苏省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己经形成规模,但也存在诸如海运服务业产业链低、金融法律等服务跟不上、高端人才缺乏、港际竞争激烈等问题当前,大力发展江苏海运业,需要采取尽快编制江苏省海运业发展总体规划、加人海运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对海运业的服务和指导、建立港口联盟机制实施错位发展等措施关键词海洋运输业港N对策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江苏省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运输成为地区乃至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江苏省海洋运输业必须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要求,加快航运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航运业的综合竞争力一、 江苏省海洋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1. 港口经济发展已形成规模江苏省拥有A河航道总里程2. 4万多公里,河航道基本成网,航道总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第一水运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约占全省社会运输总量的1/4和2/32. 内河航运发达据统计,近年来江苏省拥有内河航道24793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18. 4%.居全国第一位,七级以上等级航道7546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781公里,占全省内河航道里程的7. 2%,占全国四级及以上内河航道里程的11.8%;共有内河运输船舶5. 36万艘,847万净裁重吨,内河货运运力占全国的28%,处于全国第一位,货运船舶平均吨位158吨/艘;完成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 4亿吨和811. 1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省综合运输量的38.0%和44.0%,占企国内河货运总量的48%和33%。
二、 江苏省海洋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就江苏省海洋运输发展来看,仍以港口和航运生产力为主流业务,航运服务业定价于价值链较低端的辅助活动,尚未成为真正的支撑骨架集中呈现出以下方面的缺陷:1. 海洋运输服务业集中于产业链低端由于对实体运输的偏重,江苏省航运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多集中于基础的船舶运输、港口服务层面,辅助与衍生服务业以贷代、仓储、中介为主,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层次较低,规模较小,竞争力十分缺乏目前,无论是亦 渔亦运的零散船舶,还是转、Ik的运输船队,都是建立在养家糊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船舶设施较为落后,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基础条件较差,这部分船只很难获得长途海运的资质,只能在小范围海域从事运输业务,对市场变化的依赖度大,业务来源过多地依靠中介机构在实际经营中,一些船只航期、航程不同定,往往接到运单后就出发,计划性很差,降低了效益2. 金融服务、法律服务、船舶服务滞后,没能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产品线0前,江苏省尚没有与海运行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咨询体系(包括市场咨询、技术咨询、运输业务咨询等),生产保障体系(包括保险保障、技术人员培训保障等),不能给海运业提供企方位的服务和后勤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运业的加速发展。
与浙江相比,江苏省金融系统对于民营海运业的现行信贷政策过于谨慎、呆板,民营海运业得到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由于海运业一次性投资很大,仅仅依靠一个或儿个家庭凑份子买船建公司难度很大另外,由于目前我国海运管理十分严格,所以江苏省从事长途海运经营必须做好货源调查、航线调查、港U调查等诸多工作,联络海事、港LI等诸多部门,涉及许多法律、行政审批手续,仅购置(或新建)船舶就需要密切关注十余个技术细节,在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遭受重大损失3. 缺乏高级船员和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船舶的配员是按照船舶的吨位大小、航行水域、航行时间来确定的船员可分为普通船员和高级船员两部分就连云港市的情况看,甲板和轮机部分的普通船员通过六个月的培训,经有关部门考试核发普通船员证,比较好解决500吨以下的高级船员培训时间则要长一些,考试也较力严格而500吨级以上的高级船员文化要求更加严格,必须专业脱产学习两年以上或中专以上文化目前江苏楫多数高级海员都是从外地高薪聘请而来同时,部分经营管理者缺乏从业经验,影响了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4. 江苏省各港口竞争激烈,海运企业实力不足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江苏省各港口的规划、布局和建设上更多的是各自为政与各成体系,各港口之间的功能、分工、定位与布局等重要M题并未让省内各港口及相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
各港口的建设热潮,也没有培育出港口各自相对的比较优势,也没有形成各港口之间合理的分工,发展至今,各港U之间的同质化程度比较严重、港口功能趋于重叠另外,由于港U之间缺乏合理分工,加之腹地交叉、功能重叠,又缺乏有效的协调,港口之间几乎没有合作,更多的似乎是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三、突破瓶颈大力促进江苏省海洋运输业发展综合分析国际、国内海运市场,立足江苏省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今后十年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海运业,使之尽快成为渔区群众转产、转业的重要途径和振兴渔区经济的有力1. 尽快编制江苏省海运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要认真考察学习沿海先进地区水运业的发展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江苏省实际,聘请有关方而人员认真研宄制定江苏省的海运业发展规划,并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今后3-5年的海运业扶持重点、总体思路、保障措施等,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推动江苏省海运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 加大海运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在校生报考海运专业院校,并探索在本省建立专业航校或在有资质的学校设置航运专业,自主培养海运人才二是继续引进海运业关键、高级人才三是针对渔民转海员的特殊惜况,协调上级主管部门适当简化技水培训程序和手续,降低培训费用,建立短、平、快的培训模式,促使有专业特长的渔民尽快转产到海运业,为连云港市海运业的加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3. 加强对海运业的服务和指导一方面,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把海运业列入工作的重点,配备精千专业人才搞好服务,并予以重点扶持、重点保护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行业协会,由协会担负起协调各级各部门和为从业者提供配套服务的职能,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提高连云港市海运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海洋临港经济全面腾飞4. 建立港口联盟机制,实施错位发展江苏省港航管理部门和企业应进一步提商认识,增强整体观念,自觉规范竞争行为,共同维护经营秩序,加强合作,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为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积蓄实力江苏省各港口要统一思想,树立起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在制定各港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时,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具体业务的开拓上要有所进、有所退,有所拓展、有所放弃,努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各港u的功能和业务应各有侧重、发展目标和规模应有大有小在政府层面来上,要加强各港口群发展的整体规划及规划的贯彻力度,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协调机制,以促进江苏省港口的分工与合作、保证各港口错位发展的顺利进行另外,要抓住国家推进建设上海两个中心战略提供的发展机遇,摈弃行政区划意识,积极融入到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去,主动地与上海港错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