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永州市泥塘镇第二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7页湖南省永州市泥塘镇第二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点P与R关于点A对称,点R与Q关于点B对称,则向量( )A. B. C. D. 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得到,,两式作差,即可求出结果.【详解】因为点与关于点对称,点与关于点对称,所以有,,因此,又,,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基底表示向量,熟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即可,属于基础题型.2. 对任何,函数的值恒大于零,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参考答案:B3. 如图,在△中,是边上的点,且,则的值为( )A. B. C. D.参考答案:D 4. 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 )A.一条直线不相交 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参考答案:D【考点】LT: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分析】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可知直线与平面无交点,从而直线与平面内任意直线都无交点,从而得到结论.【解答】解: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可知直线与平面无交点∵直线a∥平面α,∴直线a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从而直线a与平面α内任意一直线都没有公共点,则不相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以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同时考查了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B. 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共面C. 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D. 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参考答案:A【分析】利用反证法可知正确;直线与直线异面时,不共面,排除;中可为异面直线,排除;中四条线段可构成空间四边形,排除.【详解】选项:若任意三点共线,则由该直线与第四个点可构成一个平面,则与四点不共面矛盾,则任意三点不共线,正确;选项:若三点共线,直线与直线异面,此时不共面,错误;选项:共面,共面,此时可为异面直线,错误;选项: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可构成空间四边形,错误.本题正确选项:A【点睛】本题考查空间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属于基础题.6. 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又,且当时,,则的值为( ). . . .参考答案:D7. 设全集则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B.C.{x|x>0} D. 参考答案:C8. 如果,则角是A.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第四或第一象限角参考答案:C9. 若直线与直线2x+3y﹣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A. B. C. D.参考答案:B【考点】直线的斜率;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专题】计算题.【分析】联立两直线方程到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集即可得到交点的坐标,根据交点在第一象限得到横纵坐标都大于0,联立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得到k的范围,然后根据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等于斜率k,根据正切函数图象得到倾斜角的范围.【解答】解:联立两直线方程得:,将①代入②得:x=③,把③代入①,求得y=,所以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因为两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所以得到,由①解得:k>﹣;由②解得k>或k<﹣,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k>,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θ,则tanθ>,所以θ∈(,).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会根据两直线的方程求出交点的坐标,掌握象限点坐标的特点,掌握直线倾斜角与直线斜率的关系,是一道综合题.10. 在过点C做射线交斜边AB于P,则CP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16分)已知函数f(x)=2x.(1)解方程f(log4x)=3;(2)已知不等式f(x+1)≤f[(2x+a)2](a>0)对x∈[0,15]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存在x∈(﹣∞,0],使|af(x)﹣f(2x)|>1成立,试求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函数恒成立问题.【分析】(1)依题意,f(log4x)=3?=3,即==3,从而可解得x=9;(2)利用指数函数y=2x的单调性可得:f(x+1)≤f[(2x+a)2]?x+1≤(2x+a)2,依题意,整理可得a≥(﹣2x+)max,x∈[0,15].利用换元法可解得a的取值范围;(3)令2x=t,则存在t∈(0,1)使得|t2﹣at|>1,即存在t∈(0,1)使得t2﹣at>1或t2﹣at<﹣1,分离参数a,即存在t∈(0,1)使得a<(t﹣)max或a>(t+)min,解之即可;【解答】解:(1)∵f(x)=2x,∴f(log4x)=3?===3,解得:x=9,即方程f(log4x)=3的解为:x=9;(2)∵f(x)=2x,为R上的增函数,∴由f(x+1)≤f[(2x+a)2](a>0)对x∈[0,15]恒成立,得x+1≤(2x+a)2(a>0)对x∈[0,15]恒成立,因为a>0,且x∈[0,15],所以问题即为≤2x+a恒成立∴a≥(﹣2x+)max,x∈[0,15].设m(x)=﹣2x+,令=t(1≤t≤4),则x=t2﹣1,t∈[1,4],∴m(t)=﹣2(t2﹣1)+t=﹣2(t﹣)2+,所以,当t=1时,m(x)max=1,∴a≥1.(3)令2x=t,∵x∈(﹣∞,0],∴t∈(0,1),∴存在x∈(﹣∞,0],使|af(x)﹣f(2x)|>1成立?存在t∈(0,1)使得|t2﹣at|>1,所以存在t∈(0,1)使得t2﹣at>1或t2﹣at<﹣1,即存在t∈(0,1)使得a<(t﹣)max或a>(t+)min,∴a≤0或a≥2;【点评】本题考查函数恒成立问题,突出考查指数函数的单调性,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求法,考查函数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考查换元法、构造法、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属于难题.19. 已知向量=(cosα,sinα),=(cosβ,sinβ),=(﹣1,0).(1)求向量的长度的最大值;(2)设α=,且⊥(),求cosβ的值.参考答案:【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向量的模;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分析】(1)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求出,利用向量模的平方等于向量的平方求出的平方,利用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将其化简,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出最值.(2)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列出方程,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化简得到的等式,求出值.【解答】解:(1)=(cosβ﹣1,sinβ),则||2=(cosβ﹣1)2+sin2β=2(1﹣cosβ).∵﹣1≤cosβ≤1,∴0≤||2≤4,即0≤||≤2.当cosβ=﹣1时,有|b+c|=2,所以向量的长度的最大值为2.(2)由(1)可得=(cosβ﹣1,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α﹣β)﹣cosα.∵⊥(),∴?()=0,即cos(α﹣β)=cosα.由α=,得cos(﹣β)=cos,即β﹣=2kπ±(k∈Z),∴β=2kπ+或β=2kπ,k∈Z,于是cosβ=0或cosβ=1.20. 设Tn是数列{an}的前n项之积,并满足:Tn=1﹣an(n∈N*).(Ⅰ)求a1,a2,a3.(Ⅱ)证明数列{}等差数列;(Ⅲ)令bn=,证明{bn}前n项和Sn<.参考答案:【考点】8K: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8C:等差关系的确定.【分析】(Ⅰ)分别令n=1,2,3代入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值;(Ⅱ)当n≥2时,an=,代入等式,再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得证;(Ⅲ)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n+1,可得an=,bn==<=(﹣),运用数列的求和方法:裂项相消求和,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证.【解答】解:(Ⅰ)数列{an}的前n项积为Tn,且Tn=1﹣an,∴当n=1时,a1=1﹣a1,解得a1=,当n=2时,a1a2=1﹣a2,解得a2=,当n=3时,a1a2a3=1﹣a3,解得a3=;(Ⅱ)证明:当n≥2时,an=,Tn=1﹣an(n∈N*),即为Tn=1﹣,可得﹣=1,则数列{}为首项为2,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Ⅲ)证明:由(Ⅱ)可得=2+n﹣1=n+1,则Tn=1﹣an=,可得an=,b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