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教育-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doc

373页
  • 卖家[上传人]:Jerm****014
  • 文档编号:201033765
  • 上传时间:2021-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6KB
  • / 3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目录目录 2致老师们 3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51.新闻两则 62.芦花荡 153.蜡烛 25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295.亲爱的爸爸妈妈 34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39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39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86.阿长与《山海经》 497.背影 588.台阶 729.老王 7610.信客 79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85让世界充满爱 85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9311.中国石拱桥 9512.桥之美 10313.苏州园林 10714.故宫博物院 12015.说“屏” 131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36说不尽的桥 136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4416.大自然的语言 14517.奇妙的克隆 153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5819.生物入侵者 16820.你一定会听见的 17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176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8221.桃花源记 18322.短文两篇 19023.核舟记 19924.大道之行也 21225.杜甫诗三首 21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229莲文化的魅力 229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23426.三峡 23527.短文两篇 24128.观潮 24929.湖心亭看雪 25630.诗四首 26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79怎样搜集资料 279致老师们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把握课文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灵活引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惟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议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鉴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这套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这些准备使教师能够在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详细的参考材料,以便指导活动时自由选用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家使用这套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用书仅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

      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书编写者:宋子江、张必锟、贺敏、黄伟、温立三、顾之川、张妍、杨秋红、平恩涛、张惠君责任编辑:贺敏审稿: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黄成稳特约审稿:赵慎修审读:王存志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XX年6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正义的一方与非正义的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的表现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开启和提高自己的心智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培养默读技能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测,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开列了四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

      可以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活动开展在活动中,渗透练习口语交际与写作1.新闻两则课文研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整体把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2/3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二、问题研究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读到“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