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程门浅绛彩山水画审美.doc
4页浅析程门浅绛彩山水画审美摘 要:新安画家程门可谓是浅绛彩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瓷 绘工艺与高雅的中国画艺术全面结合的先河,它首次大规模结合诗、书、 画、印于瓷器Z上,促进艺人对书法、文学的理解,使瓷画真正与传统的 中国画大规模结合,进入全新的瓷画面貌,本文主要论述程门山水画的审 美思想进行探讨,包括追求意蕴之美、构图、笔法用墨、师法名家关键词:程门浅绛彩山水画 美学意蕴引言:晩清浅绛彩绘名家,其影响最广,成就最大者当首推新安画家 程门,程门(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 雪笠人筹,安徽黔县五都田段村人,自幼聪慧,喜爱书法和绘画,作行书 随意落笔,潇洒自如,对于历代名家作品,都能细心揣摩,摄其神髓,随 意写意,点染生姿,所画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鸟兽、无不精工,客 居景徳镇画瓷,极钩勒渲染Z妙,毕生勤奋创作,创作Z作品以刀计,不 仅是晚清颇有成就的新安画派之一,而口还是晚清浅绛彩的开宗鼻祖一、追求意蕴之美程门的山水画同中国传统强调画面的意境一样,受“新安画派”的影 响,常用青山近坡与中景林亭有浅绿或黄、红色取其醒目,回远山则常用 一层赭石、一层花青,图1以表示一种层次感,程门还喜爱用红或青色作 点景人物,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
如(图1)程门瓷板《水阁 松风》,在画中有一身看红衣的咼士,闲坐在湖边的加号中,小山丘上有 两棵苍劲的松树一棵挺直、一棵婀娜,远处的山有实有虚富有层次感和幽 深的意境,再配上一首诗一一闲坐临溪阁,松声吼碧涛,构成了画而中诗、 书、画合璧的境界二、 构图布局之美在构图上浅绛彩瓷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以布局,打破事物 止常比例,从万物事物中选取最具代表的精华,表现事物的典型动态或结 构,善“藏”善“露”,注意疏密,注重运用布局,空间处理程门山水 画构图疏朗,具有浑厚华滋z美程门的《云山飞瀑》瓷板画上,画面山 体错落,构图平稳,以简的恣纵之笔绘两岸青山,一溪落霞,山石以墨彩 率笔钩皴,笔法凝练,树木旧枝类鞭,图2弓梢鹿角,木枝点茅屋,山之 楼观,以标胜概,意笔草草,透出文人画之逸气,远山疏枝与烟雾相伴, 缥缈含渊,以横卧苔点皴布势,山右树木染淡赭、石绿、具微茫情趣,有 清萧索Z致,整个画面,诗、书、画、印合完美,表达古代人远离官场的 高士,追求世外桃园的内心境界,人物空间关系明了,疏密得当,神情呼 应,图3主次分明,相互衬托,动态自然,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体现了程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 笔法用墨之美程门山水受“新安画派”的影响,程门的笔法用墨可分两类,一类以 枯笔皴山点枝,侧锋运笔,意在笔先,笔势疾率,笔墨看似蓬头垢面,隐 约逸气横生,实则逸趣横生,不似之似如(图3)程门《空谷闻屐图帽 筒》图中山石是用枯笔皴山点枝,树用侧峰运笔,体现了不似之似之妙、 墨沉着柔和,意笔相随,线条极少,查士标清新淡寂一路图4)程门浅 绛彩“骑驴观景图”温酒忠,上绘一红衣书生骑驴行进在山下湖旁小道上, 道旁湖面开阔,丛芦相辅,图4远处山峦起伏,一派秋色空累,处幽山松 荫,红衣书生置身其中十分醒目,胯下毛驴一副从容不迫Z神态令人顿生 怀古之道,远处的山水虚实结合,疏简一路,用笔放达,飘逸,意境高古, 颇有以少胜多之妙四、师古之美程门浅绛彩山水画的作品水平较高,取法元代人及清初四王,有“新 安画派“神韵远山、树木、人物构图疏朗、用笔劲秀、点染山石、自然 天成、充满十足的”文人画“书卷气,一一一般选取林亭幽静一类的小 景,有飞瀑云山、松风水阁、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渔舟风帆、山间农舍 等,景色中的人物采用红色或青色点缀,非常醒目图5如图5:程门的 山水清晖图盏一夕山静穆,高天澄明青峰下,棋叟抛世事于车马外贸; 野径旁,霜叶辞韶华于荣枯间。
乘槎客自天际而来,又向天际而去萧索 清旷中仿佛有一丝人生如寄的惆怅悄然袭上心头,觅之乂无踪影此画有 元代人的“逸气”又有新安画派的“神似”三、结语程门为新安籍画家,受“新安画派”影响,他的浅绛彩山水绘画呈现 出较明显的新安画风远承倪云林法,近得查士标之真髓,颇有“逸笔草 草,不求形似”之妙程门浅绛彩山水绘画大胆运用偏锋连勾带皴,运笔 线条跌宕沉稳,设色清丽,构图疏朗,带有文人画的写意效果,同时,一 些颜色釉的运用,使画面丰富含蓄,冨有艺术表达感染力程门对山水绘 画中的苍松有特殊的爱好,许多山水画都有松的形象,又爱以红或青色作 点景人物,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审美意境,亦使“画眼”更突出 的审美特点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参考文献[1] 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3[2] 曹新吾《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9 [3]余继明《浅绛彩瓷画师作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