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的历史变迁.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770629
  • 上传时间:2018-08-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67M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摄于虹口区常安里重点篇章:• 1.开埠前的上海• 2.近代上海市政变迁• 3.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 与城市建设补充拓展:•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要) • 5.上海的红色故地 • 6.上海的石库门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遗 存• 崧泽文化——上海文明的雏形 • 唐朝天宝年间—— • 南宋末年——上海镇形成 • 元朝——正式设上海县 • 明朝——筑城墙:初步具备城市框架 • 清中期——“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青龙 集镇★上海设县:华亭县崧泽文化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 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崧泽文化上 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 段崧泽于1958 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 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 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 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 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 青龙集镇• 于唐宝年间,出现在今青浦东北的松江南岸向南与华亭 县城相通,溯江西进科大苏州,东面临海踞江瞰海的地 理位置构成了内行海运的优越条件,青龙镇也尤为繁盛。

      •繁盛时期青龙镇内为贸易均很发达,对内,与杭州、苏州、湖州等地 来往频繁,有“小杭州”之称;对外,日本、新罗等地商人几乎每年都 要在此登岸贸易设县与建城设县: (1)上海地区至唐天宝年间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2)南宋末年,成为上海镇; (3)元代时期,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为当时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因上海的商贸地位日趋重要——正式设置上海县 当时上海县的范围相当于现在上海市中心区的南部,就在现在属于原南市区 老城厢的那个地方,一直沿袭到上海设市之后建城: 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上海筑城,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江海通津宋元时期:内航海运优越,商贸地位重要元代 棉纺织业开始兴盛,推动上海设县建城,后设市 舶司明朝:上海县和松江府成为全国最大棉纺织业 中心,获得“衣被天下”的盛赞,全国商贾络绎 而至清朝中期:苏松道在上海建道台衙门;上海港成为国 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沙船运输也空前发 展;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建筑城墙设市舶司,并正式设上海县南宋末年为上海镇华亭县(天宝年间出现第一 个县级治所) 青龙集镇春秋属吴;战国后属越、楚 ;秦汉以后分属昆山、海盐 、由拳、娄县、嘉兴诸县行政归属或设置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 本格局。

      明朝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上海 的商贸地位日趋重要元朝青龙镇衰弱,上海浦迅速发 展南宋时期青龙镇踞江瞰海的优越位置 ,为内航海运提供优越条件 ,经济非常繁荣唐朝时期唐朝以前经济发展表现历史时期简要梳理近代上海市政变迁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开埠,建立租界;开埠,建立租界;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1、上海的开埠: •(1)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定《南 京条约》,上海成为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 一; (2)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 • 1845年,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 地章程》订立,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 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这个 章程的颁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也紧 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租界的建立使上海成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1)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 •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 • 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清政府为切断居民与小刀会联系,强令居民迁徙, •迫使大批难民流入租界,造成租界内事实上的华洋杂居。

      •(2)租界的市政管理: • 1854年7月,英、美、法三国领事不合法地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土地章 •程,修改后的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同年,租界的 •“市政机关”( Municipal Council市政委员会) 正式产生这个机关在中文中被 •翻译为“工部局”并长期习用 *【工部局(英美租界);公董局(法租界)】 • • 工部局的建立最终导致了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治理范围而取得了一种 •独立地位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至此租界成为了所谓的“国中之国” •由于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其中 •亦有不少恶行昭著的违法分子,因此上海也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 性质:殖民政权——“国中之国” • 3、上海租界的市政:4.晚清华界的市政5.上海特别市建立: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辟上海“特别市”, 上海特别市是国民政府的一个地方政权管理:实现对华界内部行政区域体制上的统一管理租界收回后建立起一个由市政府及其所属组成 的完善而庞大的行政体系。

      发端: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市政改革发端 发展: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总工程局成为地方自治总机关意义:地方自治的创办既是上海华界在晚清发 生的 一个重要变革,也为中国传统的地方政治制度 的改革 开创了一个新起点当然,这样的地方自治是在清政府 的监督下进行的,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地方政府其权力是 受到限制的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各个入侵的殖 民国争夺的肥肉,各国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纷纷 在此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 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这里原来驻有 英国的汇丰银行,当时的英国人称它是“从苏伊士运河到白 令海峡最华贵的一幢建筑“ 租界的影响(双重影响)(1)租界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中国政府 只 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这是对中国领土、司法、行政 、 贸易、关税等主权的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商品输出, 并镇压革命力量和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利于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 金, 其中包括一些恶性昭著的违法分子,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2)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成为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一定程度 上给 上海和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政治上为部分革命者提供政治庇护,经济上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近代民主科学、宗教信仰自由等观念,推动中 国 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促使上海等城市市政管理和建设现代化,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等,总之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刺激了 中国的觉醒,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19世纪后 期到20世 纪初19世纪后 期19世纪中 后期鸦片战争 以后时间(1)促进西书的翻译与出版; (2)推动报刊业的繁荣; (3)进步思想宣传阵地;西学东渐的“ 窗口”(1)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 (2)19世纪80年代,诞生仿洋机制品工业; (3)1897年,夏翠芳创建商务印书馆;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的“乐土”(1)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培养翻译人才; (2)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 (3)1873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民用工业);洋务重镇(1)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2)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 (3)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宣告英租界辟设,美 法相继设租界,华洋分处; (4)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形成“华洋杂居”的局面; (5)1854年,租界设“市政机关”,工部局(公共租界)、公 董局(法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从开埠到租界 形成表现或过程特征梳理引导练一练问题一: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 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在民族的屈辱之中,上海最走出与世隔绝状态“租界是非正义的,是侵略者的产物,然而上海公 共租界,它有值得学习之处,它送来了资本主义及其先进 事物,我们为什么不敢去正视它、学习它、认识它?这究 竟是谁吃亏呢?……1914年陈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 一文曾说租界是中国最安全的地方,是最安静的地方 1919年‵五四′运动时,孙中山也说上海市自治区域的模 范这些人都是反帝、反侵略的,但看到和发现了自己所 需要的事物——陈旭麓1988年在租界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 上题为《上海租界与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讲话 问题二:请根据上述材料,形成对租界的评价(1)租界是“国中之国”,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 的缩影; (2)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推动了近代中国市政建设和城市建设。

      (3)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 依托繁荣的对外贸易,上海民族商业资本迅速积累在洋货行销的刺激下, 约在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工业,并进一步孕育了民族工业的 创建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民族资本工厂纷纷建立——近代民族工业中心 *城市建设的推进: 20世纪初,已建立起基本的公共道路系统,使上海格局和整体风貌发生根本性 变化,标志一座完全不同于老城厢的近代都市已经崛起;建立公共照明系统是 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供水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健康与质量19世 纪6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大上海计划: 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对调整城市发展重心、解 决城市住宅问题和城市合理布局均起作用,但因为当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 成本巨大难以维系,在日本侵华后中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提要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人物:官僚、地主、商人 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工业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 工业比例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带有明显的半封建半殖民特征。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中国近代化; 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提要4.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①积极: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②消极: 自身实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不足; 政局动荡,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的打击; 始终没有建立其独立的工业体系; ★主要因素: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 约: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实业救国1.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伴随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形成,伴随着资产阶级 革命运动高涨而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 会思潮2.实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 产阶级政权3.结果及原因: “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行不通; 不退反帝国主义封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