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doc
11页张静中学中考 13 篇篇课课外文言文外文言文训训 练练(一)王翦将兵(一)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 分)①少而好兵( ) 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③于是引兵而西( ) ④李信果辱秦军( )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始皇以为贤勇 D.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下列句子。
3 分)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 分析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
近代文学家,尤以 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 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 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三)太宗论盗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 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 ,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 ⑷安用重法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2 分)⑴⑴路不拾遗 ⑵⑵商旅野宿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用原问回答)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苏子美①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④密觇⑤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⑦,此天以授陛下’ ” ,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 (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 (pī) ,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 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好饮酒( )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 ) (4)此天以授陛下(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 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五)【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 ,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 分)(1)蔽林间窥之 ( ) (2)稍近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扪烛而得其形( ) 2.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 (2 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4.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 启示 (4 分)(六)(六)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 ,适堕一钱于地,某晴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 ”问所劫何事,曰:“贪 ”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 ”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清·沈起凤《谐铎》 )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 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逸: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 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劲的奏章⑨ 舛:音 chuan,差错。
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 (1)适堕一钱于地( ) (2)俟其去而俯拾焉( ) (3)急欲面陈 ( ) 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 项是 (只填序号) (2 分)践 jian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 《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 “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 :“我觏(gou)之子,笾豆有~ jian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2 分) 尚 未 履 任 何 得 有 赃 款 必 有 舛 误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