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27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语文园地》教案全套.pdf
410页人教人教部编部编版版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 1-271-27 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语文园地教案全套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语文园地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 丁香结 古诗词三首 花之歌 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 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 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 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 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 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 光的诗句 内容内容课时课时内容简说内容简说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草原草原2 本文描写了作者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 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1.会写 22 个生字,会写 37 个词语。
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 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从而感受 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体会 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 谊 4.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体 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 丁香结丁香结2 文章从色、 形、 味等多个角度细致地描绘了 丁香花的高洁、 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 的喜爱, 并借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告诉我们 要正确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 古诗词古诗词 三首三首 3 宿建德江 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诗 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写出了羁旅之思;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描写了诗人在望湖 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 感 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 料、 边读边想象等方法, 品味 诗句, 感知诗词大意; 指导背 诵、积累古诗词 6.品味优美的语言, 感悟作者 笔下花的形象 天晴后的景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鹊 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表达 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 热爱 花之歌花之歌1 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 芬芳以及凋谢, 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 卷, 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光 明、 “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 神。
习作习作2变形记 发挥想象, 把重点部分写得详 细一些 语文语文 园地园地 2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读 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3.学会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4.背诵过故人庄 1 1 草草 原原 1.会写“毯、陈、裳”等 8 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 1 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 ,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1.字词教学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 8 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如“蹄、腐、裳、 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 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 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 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 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 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 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3.表达运用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 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 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 特点、生活习惯等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目标目标 1.会写本课 8 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1.课件出示歌曲课件出示歌曲: (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配视频,内容为草原风光,时长约 1 分钟 思考:这首歌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2.2.谈话谈话: 同学们同学们, 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 民族风情和诗词方面的资料民族风情和诗词方面的资料, 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蒙古族同胞居 住的地方叫蒙古包,他们喜欢喝奶茶,吃奶豆腐和手抓羊肉,擅长套马、摔跤描写草原 的民歌有敕勒川等 ) 3.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今天我们一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第起来学习第 1 1 课草原课草原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内蒙古大草原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了解有关草原的资料,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 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使他们对草原充满了无限向往, 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未 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基调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1.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2)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好客 同行 似乎 蒙古包 学生回答:这些词语都含有多音字 “好客”中的“好”读作“ho”;“同行”中的 “行”读作“xn”;“似乎”中的“似”读作“s”;“蒙古包”中的“蒙”读作 “mn” (点击课件,“好”“行”“似”“蒙”变红色) 2.2.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长句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长句: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预设: 生 1:我觉得草原的景色很美,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牛羊成群, 骏马在尽情驰骋 生 2: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为欢迎客人,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唱歌、跳舞, 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只有读好生字词和长句,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 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教师做到顺学而 导,以学定教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课文时你能想到哪些画面?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如果我们抓住了课文的思路,也就抓住了组织阅读教学的准绳、筋骨和架子初读重在整 体感知,我通过边读边思考“你能想到哪些画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 把握课文的大体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品读共赏,感悟美景四、品读共赏,感悟美景 1. .自主研读,勾画批注自主研读,勾画批注 (哪几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几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感 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做批注。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可以给出评价如“这个同学圈出了词语,并写上了自己的感受” “那个同学用波浪线画出了重点语句,还做了批注” 2.2.朗读课文,想象美景朗读课文,想象美景 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读句子,哪一句直接写了草原景色?根据读的内容你想象到了什么?哪一句写了作者的 感受? 前一句写的是草原景色, (学生可根据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到的美景用语 言表达出来) ;后一句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去掉后一句,对比朗读,体会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作者的感受是作者看到美景后自然的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去掉后表达效 果没有原文好 教师归纳学法:我们都要像这样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 点 (2)学生交流 示例一:示例一: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的体会 生 1: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的样子,而 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生 2: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品“绣”字之妙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点击课件, “绣”字变红色) 生: “绣”字用得妙,羊群本来在吃草而随意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能工 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并且图案在不断变化,真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 2:这种景象还像碧绿的湖面上盛开着朵朵白莲花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绿色与白色的搭配,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指导书写“毯”字 师范写“毯”字,谈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反馈评价生自主练习半包围结 构的生字“腐、羞” ,再交流写法,练习书写 示例二:示例二: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渲染” “勾勒” 请学过中国画的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渲染” 和“勾勒” 。
(点击课件, “渲染”变绿色, “勾勒”变黑色 ) 课件出示分别用“渲染” “勾勒”两种画法的中国画,学生进行对比,想想课文中“渲 染”这个词好在哪儿? 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