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动力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22页力 学Mechanics(专业代码:0801)一、学科简介我校力学学科于上世纪八十年头获得“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冲击、噪声(2023年改为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爆炸力学”(1998年改为工程力学)硕士点1993年获得“爆炸力学”博士点,1998年获“力学博士后流淌站”,202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立足于力学理论和应用基础,围绕民用和国防军事系统进行基础理论、数值模拟和试验技术探讨,已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数个探讨方向: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三维弹性结构动力学,二相流体、反应流体及限制、湍流,含动边界的流场数值模拟,爆炸力学及其平安性等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成果,学科所担当的科研项目多、层次高、经费足够、成果转化和应用率高在国防、经济建设以及人才培育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二、培育目标本学科的培育目标主要是培育高层次的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性高级人才他们应酷爱祖国,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实践实力和创业精神,适应领域宽广,能够独立地、创建性地从事科研工作;具备坚实宽广的力学基础理论学问;具备较强相关的数学基础学问,并应具有较好的数学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实力;具有与力学相关的如机械、热能、电子、材料等学科的基础学问;驾驭基础力学试验的技术;应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实力。
本学科毕业的博士探讨生应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兵器、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和力学应用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科学及技术人才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探讨生学制实行以四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6硕博连读探讨生和提前攻博生学制一般为5-6年,优秀者可提前毕业;总学分≧41学分,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四、课程设置表一、博士探讨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1、2、3、4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考试必修学科基础课070111A24小波分析33考试≥6学分080111A07弹塑性动力学32考试080111B08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31考试080111B09高等弹性力学31考试080108B03粘性流体力学32考试080108B04高等放射动力学32考试080103B02相像理论与自模拟21考试080111B10非线性振动21考试080108B05计算爆炸力学32选修课050214C12-15外国语(英、德、日、俄)21、2考试任选080103B01冲击波理论23080111C06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23080111A02弹性力学31080111C03塑性力学21070111C24有限元法32080108C05湍流理论32080103C02爆炸力学22080108C01计算流体力学23080108C10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进展33080111C51学科专题探讨爆炸力学前沿专题2限选4学分080111C52困难流体系列讲座2080111C53固体力学前沿专题2080111C54多体动力学前沿专题2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沟通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注:1、学科补选课:凡跨一级学科录用的博士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生(非硕博连读生), 必需在导师指导下,选择2~3门本学科硕士生的核心课程作为补选课,并列入培育支配,计成果,不计学分; 2、博士生可以依据个人实力、爱好、须要选学其它课程。
表二、硕博连读探讨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1、2、3、4)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1自然辩证法31、2考试必修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3、4考试外国 语050214B11-14硕博连读基础外语(英、德、日、俄)41、2考试必修一门学科基基础课070111A12 应用偏微分方程33≥17学分070111A04矩阵分析与计算31080111A01 连续介质力学31080111A02弹性力学31080111A03高等动力学31080108B01高等流体力学31080108B02燃烧、爆炸与爆轰23080103B01冲击波理论23070111A24小波分析33080111A07弹塑性动力学32080111B08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31080111B09高等弹性力学31080108B03粘性流体力学32080108B04高等放射动力学32080103B02相像理论与自模拟21080111B10非线性振动21080108B05计算爆炸力学32选修课选修课050214C16-19硕博连读选修外语(英、德、日、俄)23、4≥4学分080111A11多刚体系统动力学_II21070111C24有限元法32080108C01计算流体力学23080111C02应力波理论及其应用21081903B02燃烧理论32080101C08撞击动力学31080108C02放射动力学21080108C03试验力学31080111C03塑性力学21080108C04空气动力学33080111C04振动理论33081903B03爆炸及其作用23080111C06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23080108C10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进展33限选课学科专题探讨爆炸力学前沿专题080111C512考核限选4学分困难流体系列讲座080111C522考核固体力学前沿专题080111C532考核多体动力学前沿专题080111C542考核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沟通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社会实践1必修注:1、硕博连读生课程应硕博贯穿设置,理工科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它门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中必需课程至少28学分;2、硕博连读生可以依据个人实力、爱好、须要选学其它课程。
五、资格考试为确保博士生培育质量,完善质量限制机制,增加和提高探讨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实力,学校对硕博连读生与提前攻博生实行转入博士资格考试制度,以期全面考核素养和实力,实现优胜劣汰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探讨所需的基本理论学问、专业学问、相关学科学问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可以进行综合学问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各学科应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当导师可以参与,但不能担当主席资格考试一般于硕博连读探讨生与提前攻博生的第四小学期初进行考试未通过者可有一次补考机会(时间为第四小学期末)六、开题报告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0篇,由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阅读文献状况进行检查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探讨现状分析等),论文探讨方案(包括探讨目标、探讨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实行的探讨方法、技术路途、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等),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探讨成果,论文具体工作进度支配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按统一格式书写装订,由分院存档备查开题报告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实行报告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导师组成员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学位分委员会派人参与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看法,不通过者限期重新开题,由原评审小组成员重新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育开题报告通过后,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七、学位论文1. 科学探讨博士探讨生应参与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探讨,使博士探讨生在实践中培育独立从事科学探讨工作和组织科学探讨活动的实力激励博士探讨生选择具有肯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探讨课题和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探讨课题,激励交叉学科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2. 发表论文博士探讨生在校期间至少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并且其中至少2篇是一级学会的会刊,或者被EI核心版或SCI收录表明其达到的学术水平3. 学位论文博士探讨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探讨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必需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位论文,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运用价值,应表明作者已经驾驭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化的特地学问,具有独立从事科学探讨工作实力,在力学或相关专业上做出创建性成果。
工程热物理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专业代码:080701)一、学科简介工程热物理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品牌学科,202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有传热传质学、低温等离子体热物理、能源系统中污染限制技术、多相反应流淌与燃烧四个学科探讨方向其中:传热传质学探讨方向主要探讨内容:(1)功能流体流淌与能量传递机理及其限制技术(2)高效热光伏能量转换理论与技术(3)热系统设计及其动态特性(4)目标热特征分析与限制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热物理主要探讨内容:(1)低温等离子体产朝气理与技术(2)低温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3)低温等离子体在微机电系统和生物芯片中的应用技术能源系统中污染限制技术主要探讨内容:(1)燃煤烟气脱硫脱氮技术(2)柴油机废气机外湿法净化技术(3)燃煤过程中砷污染性抑制技术(4)生物膜法净化挥发性有机(VOC)废气技术多相反应流淌与燃烧主要探讨内容:(1)多相反应流淌理论、数值模拟与试验技术(2)高压瞬态燃烧诊断与仿真技术(3)含能材料点火、燃烧限制与异样压力产朝气理及抑制技术二、培育目标培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须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特地人才,具体要求是:1. 酷爱祖国,遵纪遵守法律,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品德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