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知识点与复习题--沪科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71698422
  • 上传时间:2022-03-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2M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一)认识科学家及各自的成就 托勒密:地心说 哥白尼:日行说 伽利略: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望远镜 牛顿: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普朗克 波尔量子力学 居里夫人:发现并命名新元素“镭”“钋”(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选择原则:除研究对象本身可以任意选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2)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µ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三)快与慢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公式:V=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 符号:m/s换算关系: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平均速度:定义:表示物体在通过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第三章 声的世界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但声音可以继续传播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3、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0.1s以上 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 近,响度越大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调到静音状态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5、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B超、消毒、声呐等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 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声可以传递能量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自然光源:如 太阳 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 电灯 蜡烛 手电筒 等注意: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2、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空气比真空速度近似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二)光的反射 1、概念: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光滑表面,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的反射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个光滑,一个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4、平面镜成像定律: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和成像(三)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光在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3光的折射定律: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四)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原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过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成什么颜色);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 人眼看不到应用:红外线夜视仪 遥控探测 加热,红外烤箱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应用:消毒、杀菌 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验钞 (五)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一、镜成像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2、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ff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确定透镜焦距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u放大镜五、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六)神奇的眼睛一、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四、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太厚,需戴凹透镜矫正;五、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薄,需戴凸透镜矫正;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一)、质量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