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宋明理学-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doc
4页课时检测(十)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主要反映了(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儒学主流思想地位丧失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解析:选C 材料中的文献都是中国古代典籍,没有外国文献,故A项错误;儒学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孝经》是儒家的思想,《老子》是道家的经典,《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著作,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内容,没有突出佛教的地位变化,故D项错误2.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理学未能吸收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解析:选D 材料重在追溯理学的源头,不涉及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能表明理学是否吸收了佛教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唐宋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治宋必始于唐’”,反映了理学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
3.(2018·蚌埠模拟)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说明两位思想家( )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A项错误,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同,故D项错误4.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学以致用 D.知行合一解析:选A 朱熹认为“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努力进行后天学习,体会各种知识,达到贯通明理,即“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B、C、D三项分别是陆九渊、顾炎武、王阳明的主张,排除。
5.“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实际强调的主旨是( )A.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解析:选B 陆九渊反对格物致知,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即是主宰,真能为主”“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表明陆九渊在强调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故B项正确;陆九渊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6.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省曾连说:“不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王阳明开导他:“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作道学模样这表明王阳明( )A.主张人格独立 B.反对圣人之学C.追求思想自由 D.否定师道尊严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圣人之学,不是注重外在的形式,而是注重内化的一面,形成独立的人格,故A项正确;王阳明反对只注重外在形式来学习圣人之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理”作为规范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理学强调等级秩序,纲常伦理,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7.(2018·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 材料二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原”,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思想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1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得出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据材料一“《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得出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据材料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得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据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原’,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得出提出“理”是万物本原;据材料二“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
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倡导格物致知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伏尔泰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朱熹思想的特点等角度分析答案:(1)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思想:提出“理”是万物本原;倡导格物致知;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宗教神学、封建专制的需要;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传入西方,影响巨大;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思想内涵丰富。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