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电图在人体失神经支配肌萎程度与临床可修复时限作用的研究探讨.doc
3页肌电图在人体失神经支配肌萎程度与临床可修复吋限作用的研究探讨 作者:姜晓琪,杨素敏,史其林△,(!!东单位:卫生部课题项目(编号:W66-1) 1 200032上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通讯作者,导师)2 453100河南新乡,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摘要】目的研究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萎缩、肌纤维化程度与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关 系,寻找一种安全、无创、准确性高的检测手段,为临床开展晚期神经修复时限的选择提供 理论依据方法44例不同吋限臂丛神经损伤崽者的胧二头肌标本按神经损伤时限分为6 组:0〜3个月(10例)、3〜6个月(14例)、6〜12个月(8例)、1〜2年(8例)、大于2年组(4 例)对照纽•为止朋肱二头肌(8例)对患者肱二头肌进行EMG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EMG检测肌萎缩程度的准确性结果随着肱二头肌失神经时限的延长,肌纤维逐渐 萎缩,肌肉截面积减小,纤维及脂肪纽织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EMG表现为病理性 纤颤波及止尖波的峰值逐渐下降,结果与病例检查结果柑符结论失神经支配肌肉在EMG 中农现为出现病理性纤颤波及止尖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神经未得到及时修复,英峰 值进一步下降,失神经2年内下降最为明显,提示失神经2年内是肌肉萎缩、纤维化最严重 时期,失神经2年以后肌肉萎缩、纤维化明显减缓,提示失神经2年内进行神经修复可能是 阻止肌肉萎缩、纤维化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骨骼肌;失神经萎缩;肌纤维化;EMG周围神经损伤,如臂从神经根性损伤的治疗,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已经収得了显著的 进步,顾玉东首创的膈神经移位和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从神经损伤能够获得70%以上的优 良率,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效果尚不能令人完全满意,这是因为除了周围神经损伤本身外, 其近端的神经元和远端的效应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1伯这三个因素的变化都将 最终影响到周用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恢复效果其中,严重菱缩的肌纤维对再支配的神经缺乏 支配反应是临床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1]但最近有学者报道,臂丛神经损伤晩期患者, 行神经修复术,仍能収得较佳效果[2]但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一定时限内不行神经修复 术,骨骼肌将产生不可逆性肌肉纤维化[3]本研究通过肌电图,初步探讨了肌肉萎缩程度 与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关系,为临床神经可修复时限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临床诊断及电生理 诊断均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资料分布 本研究选取48例,共48侧,年龄17〜55岁,平均31.4&p!usmn;10.7 岁,失神经支配时间为0.5〜45个月,平均9.81±9.79个月。
病例病侧比例见表1 表1患者病侧比例分布1.1.3资料分组根据患者失神经支配时间分为5组,见衣2表2根据失神经支配时间 分组1.2仪器EMG使用上海海神NDI四通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常规检查时示波器扫描速 度为10ms/格,灵敏度为50〜500μV/格,低频10〜20Hz,高频10kHz,选用同芯针电极 记录室内温度25Co1.3记录部位将同芯圆针电极插入患者上臂前侧中点,采集止尖波及纤颤波,并在中 点为中心的lcm范围内,再选取上、下、左、右各4个点,采集正尖波及纤颤波止锐波:是一个起始部为止相,继之伴随出现一个时限较宽、波幅较低的负相波,波幅 通常为10〜I00μV,发放频率为0.5〜lOHzo纤颤电位:是一利起始为止相波而后为负相波的双相波,时程为1〜5ms,波幅为10〜 100μV,发放频率为每秒0.5-lOHzo在失神经支配早期止锐波、纤颤电位柑对较大,到 后期进入慢性期,电位逐渐变小1.4统计学处理采用slala 7.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分析2结果将采集的止尖波与纤颤波分别记录,为使数据更直观,我们采用μV作记录单位, 分别进行纽间比较结果见表3、表4表3失神经不同时限止尖波峰值表4失神经不同时 限纤颤波峰峰值为了更克观展示上述变化趋势,制作线图如图2。
正尖波及纤颤波峰值在2年和2年以 上组间差异无显著tt(P>0.05)o将止尖波与纤颤波峰值做直线相关图如图3随着失神经时限的延长,止尖波峰值与纤颤波峰峰值呈近似一•直线关系:止尖波峰值与 纤颤波峰峰值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两峰值有相关性3讨论人体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山于失去了神经系统的抑制性调节,対乙酰胆碱及英他化学物质 的敏感性提高,出现单个肌纤维的自发兴奋和震颤运动,而在肌电图上则农现为肌肉白发产生 的、独立而无规律的低电压、短时程的动作电位,即纤颤电位同时,骨骼肌细胞山于失神经 后的变性、坏死,出现损伤电位,它与周围相对正常的肌纤维的膜电位之间出现电位差,易 引发一止相电位,在肌电图上表现为与纤颤电位伴发的止相波形,即止尖波纤颤波及止尖 波的峰值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骼肌图2纤颤波峰峰值与时间关系图3止尖波与纤颤波峰值相关图损伤程度[4],但目前的分类方法尚不能定量分析我们研究发现,在大跨度时间范围 内,随着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时间的延长,肌电图中的纤颤波和止尖波萇峰值均随着时间的延 长下降,且其下降程度有相关性,肱二头肌随着失神经支配吋间的延长,EMG表现为失神 经电位的减少,峰值电压逐渐下降,但在2〜3年内,仍可见病理性止尖波和纤颤电位,以 后病理性止尖波和纤颤电位逐渐消失,克至在肌电图上呈一-病理电静息。
我们分别对齐组病 例进行病理检测,该纽•病例病理检测(图4)提示(失神经支配后24个月以上):肌纤维间隙严重 增宽,肌束结构崩解肌纤维及肌束间几乎完全被胶原纤维充斥图4失神经24个月以上 纽:肌纤维化程度Masson×100通过该研究,笔者认为肌电图能很好地反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 情况,英止尖波及纤颤波的峰值与骨骼肌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当失神经支配超过2年后,病 理显示肌纤维基本消失,肌电图逐渐趋向病理性静电息,笔者认为失神经2年内是肌肉萎缩、 纤维化最严重时期,失神经2年以后,纤维化明显减缓,捉示失神经2年内进行神经修复术 可能是阻止肌肉萎缩、纤维化的最佳时期该研究初步证实肌电图能反映失神经肌肉萎缩程 度,但山于各组样本量较少,尢法量化,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细化吋间分段,从而量化EMG, 使肌电图能更客观地反映肌肉萎缩程度,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 Julia K,Terzis MD,Ph D,et al.Selective Contralateral C7 Transfer in Posttrauniatic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A Report of 56 Cases.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09,(3): 927-938.3胡韶楠,顾玉东,徐建光,等.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肌肉萎缩的检测和机制探讨.中华 创伤杂志,2002, 18(9): 526-529.4 Daube JR.Needle examination in clinical electromyography. Muscle Nerve,1991,14(8):685-700.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 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