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辛弃疾丑奴儿课件.ppt

18页
  • 卖家[上传人]:石磨
  • 文档编号:177025689
  • 上传时间:2021-03-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63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辛弃疾丑奴儿,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丑奴儿,2,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丑奴儿,3,博山寺 博山寺,又名能仁寺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洋口镇博山村,广丰县城西去15公里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年925年),明隆庆间毁于火,万历间重建,天启元年(1621)建成大殿、藏经阁、法堂、禅堂 等12栋24厅,铸成大铜佛、铜香炉、铜钟多件,最著名的是11口铜钟,据说用 了万千斤赤宝铜自明始,博山寺一直是江南名刹,晚明时曾誉为“天下第二丛林”,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读书于此,吟咏颇多,写词十多阕博山寺侧有辛弃疾读书处,今存遗址,辛弃疾丑奴儿,4,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本词背景,辛弃疾丑奴儿,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朗读课文,辛弃疾丑奴儿,6,译文,注释】 丑奴儿:即采桑子 层楼:高楼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辛弃疾丑奴儿,7,整体感悟: 词的上片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为赋新词强说愁,只好装出一副斯文的样子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之后,思想情感的变化,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辛弃疾丑奴儿,8,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两个“爱上层楼”各有什么作用,辛弃疾丑奴儿,9,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辛弃疾丑奴儿,10,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有什么作用,明确: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辛弃疾丑奴儿,11,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作者为什么会“欲说还休”,词中“欲说还休”实际上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辛弃疾丑奴儿,12,辛弃疾丑奴儿全篇写愁,上下篇用了三个“愁”字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中上阕里的愁和下阕里的愁有何不同,辛弃疾丑奴儿,13,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辛弃疾丑奴儿,14,词尾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结尾,作者不言愁苦反言天气,有什么作用,辛弃疾丑奴儿,15,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辛弃疾丑奴儿,16,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 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辛弃疾丑奴儿,17,整体感知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 情韵,辛弃疾丑奴儿,18,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