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卖炭翁》的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工****文
  • 文档编号:547158668
  • 上传时间:2024-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01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卖炭翁》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卖炭翁》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卖炭翁》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后、辞典,了解诗句意思,并能背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另一类体裁,乐府诗《卖炭翁》(板书课题) 2、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3、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旋子其中 4.听老师读古诗,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 5.串讲古诗(讨论式)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

      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6、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 7、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8、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赤日炎炎》,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字意: 题解:这首民歌摘自《水浒传》标题为选入教科书施加的 焦:枯死 汤:热水 王孙:指贵族子弟 2、诗意: 火红的太阳如火焰在燃烧; 田野里的庄稼在烈日暴晒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农夫的心里十分焦虑,好似有一锅开水在煮烫一样; 而公子王孙毫不在意,仍然悠闲自得的摇着扇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练习背诵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进行扩字练习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伐、裳、堪”的写法,注意不可以多画或者少画 三、作业: 1、背诵《赤日炎炎》 2、写生字 2、《卖炭翁》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教学设想:通过史__载的关于宫市的资料帮助理解诗歌所述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同时在认真的吟诵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在与原型的比较分析中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 今天咱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它也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二.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__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下面,咱们来学习这首揭露批判宫市罪恶的诗歌 三.读诗: 上节课,我们做了诗歌朗诵的指导,知道了这是一首叙事诗,情节跌宕,层次分明,在反映卖炭翁烧炭、卖炭的不幸遭遇时着力于肖像、动作、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刻画,每一个层次都是鲜明生动的画面,并且在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感情,朗读时,应在以情带声、读活人物上下工夫。

      不知大家准备得怎样,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设想:找两人读,读完后其他人比较分析评价 大家都说的很好,也明确了读好诗歌,必须要心中有情,眼前有人物,有画面,才能读活 现在请大家听范读(科利华教师备课软件提供),同时与自己的朗读作比较,掌握本诗的诵读技巧 一分钟后,齐声朗读 四.分析鉴赏诗: 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1.教师问:围绕着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学生回答明确:烧炭——运炭——抢炭教师:其中,卖炭翁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苦”(学生一起呼应),有什么是苦呢?(师生一起说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这苦也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辛,运炭是艰苦,炭被抢是悲苦 2.请大家阅读烧炭这一内容,明确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的艰辛的?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教师给出投影: 年龄特征-----卖炭翁职业-----伐薪烧炭劳动地点-----南山中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心理-----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衣正单-——愿天寒(矛盾心理------“可怜”)(教师)这是一个可怜的人,衣衫单薄,却期待着天寒,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让学生说出)。

      3.卖炭翁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白居易没有放弃这个铺垫的好机会,请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学生读诗回答,教师给出投影 投影: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牛困人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4.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不是的)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问: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整理归纳,最后给出投影。

      投影:外表------黄衣、白衫、翩翩——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仗势凌人、蛮不讲理炭直------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一车炭,千余斤)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对比:地位悬殊)5.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3、《卖炭翁》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重点 目标2 三、教学难点 目标3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唐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唐诗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首在大唐,发展机会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沪,也不是北上广,而是长安和洛阳在1221年前,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来到长安,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 (白居易16岁求达故事,涉及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谁吗?(对,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大师的《卖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态冷暖。

      (二)白居易个人经历及其写作背景 白居易(772新郑———846洛阳),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文化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从小过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白居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聆听过无数灾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马乱中饱尝家贫多故、飘零无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为一名伟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