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6099850
  • 上传时间:2024-08-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09.5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专题训练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单选题 1.二战后,英国发展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发展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发展政府主导型经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共同点,主要包括() ①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 ②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经济进行干预 ③都大力推行国有化 ④都大力提高社会福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二战后, 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路德维希· 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 推行 “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3.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 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

      如 20 世纪末, 美国约有 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 年,日本持股人数为 2 210 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 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对这一现象的准确解释是() A.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 B.股票分散化,意味着企业不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C.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人都是资本家 D.虽然股票分散化,但企业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 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B.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5.1946~1948 年,英国政府实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规定发给新生婴儿补助金和儿童教育补助金,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给补助金,对 寡妇和老年人予以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

      当时, 按规定领取上述补助金的投保人数达 2 300 多万人英国政府这一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刺激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6.观察下图,它能够反映的经济现象主要有 () ①资本家丧失企业控制权 ②经营者革命的应运而生 ③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④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2 年 6 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建议取消对 25 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补贴,以减少国家福利经费开支因为有些年轻人与父母住在一起,他们有计划和抱负,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国家任何补贴而另外一些人离开父母家庭,但不努力找工作,还从政府福利中按时领取住房补贴上述材料反映 () A.英国要实现国民真正平等 B.英国社会不存在失业问题 C.英国不存在贫富分化问题 D.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 8.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 年奇想乐队 The Kinks 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9.中新网 2013 年 4 月 8 日电 据英国媒体报道,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男爵 8 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 87 岁她曾经主导的“撒切尔主义”主宰英国政坛近 20 余年撒切尔主义”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据此判断“撒切尔主义”() A.反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B.主张福利国家政策 C.反对全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支持平等主义,积极促成社会公平 10.1982 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国有化率为 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 90%,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 80%以上。

      这说明法国() A.放弃了市场经济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二、材料阅读 11.自由与平等是近代文明的两大价值社会公正是自由和平等的调节器,通过公正实现二者的相对平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自由主义的引导下,18—19 世纪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和工业进步的巨大历史功绩 但是„„突飞猛进的资本主义在碾碎了以出身为基础的封建性质的不平等之后, 造就了新的巨大的社会差异 „„与封建性质的以出身不同而决定的机会不平等相比, 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不平等所彰显的是结果的不平等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材料二 罗斯福在 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三 在 1981年 2 月 18 日,( 美国总统) 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中,就提出了大规模减税的建议。

      „„1983年 4 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寻找自由与平等的最佳平衡点,是可以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18—19 世纪自由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指出工业化时代的“不平等”所呈现出的新变化8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平衡?(6 分) (3)结合材料二、三来说明材料四的观点8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在二战后上述各国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但是,各国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2.【答案】B 【解析】从“社会市场经济”“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可知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 B 项符合,而 A.C 两项本身错误,D 项材料没有提及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材料说明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并非人人都是资本家,一般员工也没有企业的决定权,企业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4.【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而“货币主义”理论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为 A 5.【答案】B 【解析】二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极大破坏;战后,各国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复苏 6.【答案】D 【解析】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呈现股票分散化的趋势,被称作“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7.【答案】D 【解析】透过英国政府的福利改革方案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故选 D 项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国民真正平等是不可能的,处于社会上层的是资产阶级,排除 A 项;B.C 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8.【答案】A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反映了人们在被夺走所有的钱之后,还会过着很闲适的生活,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可知是推行福利制度的结果,故 A 项正确;财政困难无法从史实和材料得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体现不出民众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故 C 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 20 世纪 90年代的美国,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大规模干预,“撒切尔主义”反凯恩斯主义,也即部分回归到自由主义,故 A 项错误;福利国家下,国家干预较多,同反凯恩斯主义不符,故 B 项错误;反凯恩斯主义,就是反对国家的过度干预,也即反对全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 C 项正确;福利国家倾向平等主义,“撒切尔主义”反对福利国家支持上的共识,因而“撒切尔主义”应不支持平等主义,故 D 错误 10.【答案】D 11.【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兴起;启蒙运动的发展;英国的积极倡导任答其中两点即得 4 分)变化:由出身不平等到社会财富分配、地位不平等;由机会不平等到结果不平等不得照抄原文) (2)元素:关注社会公正、关注社会平等问题、关注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2 分,答出一点即可)措施: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任答其中两点即得 4 分) (3)观点:伴随社会历史形势的发展,应不断调整社会政策,使自由和平等达到相对平衡 (2 分)说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证明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

      3 分)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干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自由和平等的再次平衡3 分) 【解析】(1)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政治等角度分析 18—19 世纪西方思想发展的背景即可, 注意要有具体史实; 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一中信息, 从 “碾碎了以出身为基础的封建性质的不平等之后,造就了新的巨大的社会差异”、与“机会不平等相比”,“彰显的是结果的不平等”中,可以看出封建时代是出身、机会上的不平等,而资本主义社会是财富、结果上的不平等 (2)第一小问,材料二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当成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可 见其更加注重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保障下层民众利益,顾及社会公平与公正;第二小问,结合上一小问的分析,联系罗斯福新政关注民生,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进行知识迁移即可 (3)该问是观点型试题, 应注意答题的基本格式, 先亮明观点, 再说明理由,论据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观点可根据材料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寻找自由与平等的最佳平衡点”,进行归纳总结;所谓自由与平等的平衡点,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变化,因此,结合经济大危机之后新政的创新,以及滞涨出现后资本主义国家再调整进行论证即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