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抓住特点细腻描写.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46582929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抓住特点  细腻描写――《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法例谈李 伟说起描写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作品,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就是这两篇:一是大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另一篇就是作家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了上小学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游子漂泊的沧桑感,所以对那千古名句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滚瓜烂熟可是激不起一丝情感上的涟漪,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不同了,常常是一边读一边嘴里泛着酸滋滋甜津津的味道,书读完后再狠狠地咽上几大口口水,直埋怨自己怎么没有生在那杨梅满枝的江南,甚至这种贪恋杨梅的情结一直到现在还挥散不去,尤其做了老师,十几年教书,看着一届届学生也宛如当年的自己那样吞咽着口水的样子,更是无限感慨: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究竟有怎样神奇的力量呢?让我们来抽丝剥茧,一点点揭开其中的奥秘吧!其实非常简单,抓住特点,细腻描写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方法首先,作者抓住了杨梅树美丽的特点,杨梅树一年四季枝叶常绿,可是作者却慧眼独具,选取了春天绵绵细雨中的杨梅树来写,因为这时的杨梅树最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你看,“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仅用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多么优美多么富有生机的图画:细雨绵绵,春意融融,那翠亮鲜绿如翡翠如绿宝石般的就是一棵棵杨梅树,它们宛如贪婪的婴儿,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母亲的乳汁,又像活泼的孩子,在雨雾中嬉戏着,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

      其次,在描写全文的重点部分――杨梅果时,作者抓住了杨梅果生长过程中形色味的变化,更加细腻地进行描写使人读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比如,写杨梅果形状时小刺的变化从刚开始“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到“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再到完全成熟后的“舌尖刚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作者描写得是多么细致入微啊!再如颜色的变化,刚开始“淡红”,渐渐成熟时变为“深红”,熟透时“几乎变成黑的”,而那“黑”又不一样,是“像黑的”“太红了”,这样细腻的描写作者还嫌不够,干脆又对果肉和汁水的颜色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轻轻咬开,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读到这里,怎不让人口舌生津,一品再品还有味道的变化,作者通过小时候一次吃杨梅的亲身体验,细致地表现了杨梅酸甜味道的细微变化正是由于作者观察得细致,眼看、手摸、嘴尝等多种观察方法的运用,才把杨梅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栩栩如生地描写下来,字里行间一股浓浓的喜爱之情也就跃然纸上了还有呢,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可长的很哪,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流出来了,快去找来原文,和课文对照着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吧! 将错就错李 伟 《岸边的柳树》是一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清新的文章,早就打算好了怎么上这一课,要让同学们在多种形式、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在读着,可是不知怎的,听来却觉得有些有气无力,全然没有平时的激情,难道是因为第三节课了,学习的激情已经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释放殆尽,亦或是肚子里咕咕在唱空城计了正寻思着如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忽然一个声音响起来: “老师,我发现了书上有一个错误!”这声音是那么急切地在班里响起来,无异于晴天里的一个霹雳,同学们一下子兴奋了,循声望去,原来是杜耀杰,只见他站起来,激动地话都打着结:“老师,你看,书上的画——画——画错了!”我示意他慢慢说原来,他发现了课文的第三幅插图和课文描写不符,书上写着:“几年过去了,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鱼儿们游过这里时,惊奇地发现岸上柳树青青的,河水凉凉的,他们觉得舒服极了‘是谁种的树呀?’他们互相问着可是第三幅图上画的4条小鱼正仰着头往岸上看,小乌龟正在岸上种柳树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对对已经有孩子附和起来,迅速翻了一下课本,哟,不去留心,还真不注意,插图与文章的确有许多商榷之处。

      比如第一幅图和第一段话,文中这样描写:“夏天来了,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小河上,鱼儿们觉得难受极了可是第一幅图中,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碧水、游鱼,独独缺少了火红的太阳,满目清凉,哪有一丝热的感觉心思一下子灵动起来,将错就错,改变教学思路上 于是,我先把杜耀杰美美地夸了一顿,夸他能发现书中的问题,并勇于提出来;夸他读书不唯书,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创见,长大后准有大出息直夸得他小脸红红的,小眼亮亮的,心里甜甜的,其他同学眼巴巴的,直后悔自己刚才怎么没提出来,有几个快嘴的还悻悻地说:“我也发现了班里的气氛又开始活跃起来 “别慌,课文和插图还有一些不相符的地方,看看谁还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把它挑出来 马上,教室里一片翻书的声音,一句句地读,一点点地对,看着一个个小黑脑袋小鸡啄米似的点来点去,我心里那个得意哟,就别提了 几分钟后,小黑脑袋又不约而同地抬起来了,和我目光相对的是一双双黑亮亮的眼睛. "是不是有新的发现?”“是!”“想马上告诉我,对不对?“对!”“可是我——不——想——听看着孩子们那因为惊讶而圆圆的眼睛、嘴巴,我忍住笑,一字一句地说:“刚才在你们读啊找啊的时候,我就从每一个同学身边走过,都已经知道了,再听不是多余重复吗?你们想想,谁还不知道书上的错误呢?” 孩子们又动起来。

      “别的班上的老师是、同学,爸爸、妈妈,编辑叔叔、阿姨别的班的老师、同学下课就可以说,爸爸、妈妈回家也可以说,可是编辑叔叔阿姨怎么办呢?”“写信上次我们读《309暗室》的时候就发现有一句话写错了,‘肚子饿得头晕眼花’,就写信告诉了郑渊洁叔叔对,我们写信 火已经烧起来了,顺势再添上一把柴:“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一个字体最好的同学执笔,其他同学口述,合作完成给编辑叔叔(阿姨)的一封信,信的格式还记得吗?内容要怎么写知道吗?……”“知道知道,开头要顶格,要写问候语,要有礼貌,要有落款和日期……”这帮聪明的孩子,已经不耐烦了 “不许不耐烦,最后一句,小组完成后,朗读评选,不过我法眼的,不许寄出去还要……”我做了个恶狠狠的表情 笑声中,学生开始了和远方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的交流 将错就错,错出一片精彩写作素材”也可以造出来李 伟 有的同学很爱写作,也很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可还是为“米”发愁,是啊,我们的生活还是很平淡的,每天家――校两点一线,老师、同学也司空见惯,上下学路上的景物熟悉得就好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那么,怎么才能寻找到新颖独特的写作材料呢?悄悄地把耳朵凑过来,教你一招——制造生活,制造节日,制造素材。

      一个同学在学校里最爱星期一,为什么,因为他值日你可能一听就笑了,不就是打扫卫生吗?许多同学都避之不及的,可是这一天在这位同学的心中就好像一个盛大的节日,因为,那把普普通通的拖把在他的手里竟然变得神奇无比,瞧,他用力推着拖把,像开动着一辆推土机,呜呜呜,一会儿就推干净了一块地方;他又开始“画地为牢”了,以自己为圆心,手拿拖把原地转了起来,得,这一片也干净了;接下来他又上演了《哈里•伯特》中的一幕,不过骑的是一把“飞天小拖把”,飞来飞去之时,地也拖完了怎么样,玩得痛快,活干得也漂亮吧 还有三个女同学独出心裁,过起了自己自创的节日:星期一――哑节,星期二――跳跳节,星期三――相反节,星期四――节日纪念日,星期五――成语节想象一下吧,星期一她们就像三个小哑巴一样,眼睛瞪得大大的,有无数的话想说,可是嘴巴却只能闭得紧紧的,但还是稍不留神就说出了口,小屁股只好迎接同伴的惩罚了星期二又像三只小兔子一样在校园蹦来跳去,蹦跳着去上课,蹦跳着上厕所,蹦跳着上老师办公室……星期三相反节却发生了一个意外,她们中的一位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小同学,赶紧扶起来却说:“没关系,不是我把你碰倒的觉得委屈的小同学又找来了老师,面对老师,游戏还要继续——哈哈,你想想那样的场面吧,会有多少的乐趣在里头。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DV大赛中,一部作品颇引人注目,同时也获得了最佳创新奖实际上小作者成功的奥秘全在于拍摄素材,她的哥哥喝奶时有个有趣的喝法:先在奶袋的一角轻轻咬个小小的口,再用手捏着奶袋,一股细如蚕丝的奶线就准准地射进了嘴里,哥哥还不时地调整着奶袋和嘴巴间的距离,只见那一线亮白便忽长忽短,伸缩自如,宛如变魔术般所以这位小哥哥不仅制造出了自己喝奶的快乐,也为妹妹造出了一个成功的拍摄素材 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说,哎呀,生活虽然是平凡而又普通的,可是我们可以把它制造得更加丰富多彩呀一次累人的拔草劳动可以变成一场紧张激烈的“对敌歼灭战”,一件班里的好人好事可以变成惊险神秘的“福尔摩斯小探案”面对操场的瓢泼大雨而又脚痒难耐的你不妨和同学来一场“嘴上足球赛”……对了,只要你开动脑筋,善于制造,肯定会从你的“写作素材加工厂”里生产出源源不断的“上等好米”来除了月亮,还捞上来什么?李 伟《捞月亮》这个故事想必中国的孩子没有不知道它的,此时它正大咧咧地躺在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书页上,不怀好意地盯着我:看你怎么上?怎么上,按部就班,读讲演,早就听滥了的这个故事肯定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没有了兴趣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我冲它做了个鬼脸,对付你这种老课文,咱们走着瞧吧上课了,我宣布:“《捞月亮》这个故事我们还用表演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马上一脸欣喜,这就是他们的可爱之处,永远对扮演角色充满了兴趣,即使对情节熟得不能再熟了不过――”话锋一转,我出了难题:“光照着课文写的演,没意思,我们要演,就要演出新意来,首先,仔细读文、看图,看看除了猴子,还能找出哪些角色,给他们设计合适的语言和动作,然后,想象故事的结尾会怎么样,把它也演出来小脑袋们顿时离开座位,自由组合活动起来15分钟后,孩子们准备停当,粉墨登场你不能不佩服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了,光“发现月亮掉进井里”一个场景就个个不同,有的是猴子玩累了,到井边喝水发现的;有的是两只猴子坐在井边聊天时发现的;还有的是和小草小花做游戏时发现的井公公、大树爷爷、月亮仙子、小草弟弟、花姐姐等几个新的角色在他们的表演中一一闪亮登场,请看其中的一段:小猴子:猴爷爷,您老见识多,您可一定要想个办法把月亮捞上来呀群猴:是呀,是呀,月亮仙子掉进又深又凉的井里可要生病的呀大猴:有了,我们拿个钩子把月亮钩上来一猴:不行,不行,钩在月亮仙子身上多疼呀,我拿钩子钩你你愿意吗?又一猴:要不这样,我去拿篮子把月亮捞上来。

      大家实验,不行旁边的大树笑眯眯地看着,突然冒出一句:我就是不说,看这群傻猴子的笑话而最后的结尾创编中更精彩了,我是没有想到:之一:猴子们用桶捞,却捞出一桶,井里还有一个,一连捞了七八桶,井里还有一个,一共有了九个月亮,猴子们面面相觑 之二:从月亮仙子嘴里得知井中的月亮是她在照镜子时,众猴子也恍然大悟:原来我白天在井里看见的是自己呀我们还以为井里也住着小猴子呢!于是猴子们又排成一队,静静地等待天亮,好对井欣赏自己的美丽形象 之三:当得知水中月是影子时,所有的猴子都埋怨起来,老猴子埋怨大猴子,大猴子埋怨小猴子,而小猴子早跑到一边,笑着说:“哈哈,我是逗你们玩的!” ……  欢欢乐乐,一节课过去了看大家意犹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