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称经济学才是真正的新结构经济学.docx
11页对称经济学才是真正的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只是“要素禀赋论”皇帝的新装提要: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 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 济学打着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旗号的所谓“世界工厂论”、“要素禀赋 论”、“劳动密集论”、“比较优势论”等理论背后的新古典线性发展观和线 性发展模式不可能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指导经济发 展通过对林毅夫所谓“新结构经济学”的精细化剖析,可以看到:对称经济 学才是真正的新结构经济学为了掩盖其“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市场换技术论”只重要 素分析不做结构分析的线性思维分析在经济理论方面遇到的尴尬和实践方面遇 到的困境,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对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市场和 政府之间的“结构”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变迁”关系做了一番“结构”分析, 而他的所谓“结构分析”只不过是在原来属于平面二维分析的要素分析的基础 上多了一层要政府顺应他的“比较优势论”制定政策的建议,似乎他的经济分 析也属于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不仅仅是要素分析但我们只要透过现象看本 质,把经济结构的分析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看字眼,那么我们就会 看到,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 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 评价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的依 据,应该是它所提出的新的政策见解,以及由它引发的未来研究议题的相关性 ”⒅这说明林毅夫自己也认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新的经济学范式,不 是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甚至不是新的理论,而只是新的经济政策虽然他在 新近出版的《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一书中开辟专章“流派之 争与范式的变迁”,但该章正文中只有“为人生赋予意义”、“增长的演进”、 “破解财富之谜”、“收敛与发散的解释”、“对发展的思考”、“新的战略 思考的必要性”,似乎没有任何真正和“范式”、“范式的变迁”有关的文字 ⒆他在本章的末尾提出“用一个更广泛的理论框架来补充现有知识的时代已 经到来这一理论框架应该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提供结构化分析——具 体而言,就是识别出使穷国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使富国能创造机会和财富的决 定因素同上)也只是提出建构新的“结构经济学”范式的设想,而设想还 不等于现实是否提出新的经济学范式要看体系本身的内容林毅夫:“本书 所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主要围绕三个要点来组织:第一.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 结构(一个国家拥有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的数量)——在每一个特定时期是给 定的,且随着时间推移是可变的——决定了它的总预算、相对要素价格和比较 优势,而且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演变。
……第二,经济发展的每一个水平都 是一条从低收入农业经济一直到高收入工业经济的连续谱上的一点……第三, 在每一个给定的发展水平,市场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但是,经济发展 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在每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上都有产业升级和多样化以及 ‘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相应改善⒇在林毅夫“结构经济学”的三个要点中,只有客体的要素,没有主体的要素;既没有静态的主体要素:国民素 质和知识构成,也没有动态的主体要素:文化传承与历史积累;甚至没有西方现 代经济学的基本结构:需求与供给的对称(“均衡”)关系分析需求的后面是 主体,供给的本质是客体,在结构经济学中展开需求与供给的对称关系必然离 不开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关系林毅夫如果在经济结构中承认主体的要素,他的 “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就不能成立,因为在经济主客体关系中,主 体总是占主导地位,而林毅夫的“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却是以否认 人的主体性为立论依据主客体关系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结构经 济学的核心由残缺不全的“要素禀赋”组成的不成结构的“结构经济学”实 际上是林毅夫按图索骥——按他一贯秉持的“比较优势”思路量身定做,以给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贴标签、提供支持的“结构经济学”。
这就不难理解为 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逻辑结构会成为一种循环论证:用“要素禀赋 论”和“比较优势论”论证“新结构经济学”,然后又用“新结构经济学”论 证“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只是他的 “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的“皇帝的新装”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 构经济学,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结构经济学”从思维方式来讲,林毅夫 之所以在他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这一新经济学名词的同时,却不能对他提出 来的“新结构经济学”提出新的结构经济学基础理论不是偶然的——林毅夫认 为经济理性就是选择理性创立新的基础理论需要创造理性而不是选择理性, 选择理性只能在现有理论框架范围内选择政策、提供政策支点而不能创造新的 基础理论不过从科学学对学科名称规范的意义上,不是新的基础理论、仅仅 新的政策见解是不足以在“学”前加“新”字的,正好像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 式和以世界学科发展前沿为参照系的世界级的原创基础理论、仅仅在世界最高 级别经济机构担任最高级职务、在国外最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在国外最高级 别论坛上发表演讲、有最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享有国际最高级别声誉不等于就 是“世界级经济学家”一样。
不要说仅仅新的政策见解,即使有某些理论上的 新观点就在学科前加“新”字,恐怕科学史上的新学科会多如牛毛这对认识 科学发展规律、把握学科发展脉络没有好处从严格的科学学意义上,只有新 领域才有资格称为新学科,只有新范式才有资格称为学科发展的以人名或概念 命名的新的里程碑,只有新的基础理论才有资格在旧学科前加“新”字成为原 范式发展的新的阶段按此要求“新结构经济学”必须在结构经济学的范式框 架中提出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所以没有新的基础理论、没有新的理论、 甚至没有新的理论观点只有新的理论设想和新的政策建议的林毅夫的“新结构 经济学”有在“世界级经济学家”头衔光环照耀下自我拔高、自我炒作、标新 立异、过度包装、强力推销之嫌这不是严谨的学风,更不是严肃的科学态度 但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林毅夫以“比较优势”为杠杆, 硬是把他所谓的“旧结构经济学”中原本一息尚存的“结构分析”肢解成了线 性平面分析没有结构的“结构分析”,是“新结构经济学”的悖论林毅夫: “就政府干预的目标和方式而言,新旧结构经济学却有着深刻的差异旧结构 经济学倡导的经济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的,它建议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直接 的行政手段和价格扭曲来优先发展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结构经济学则强 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政府应该解决外部性问题和协调问题, 以帮助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新结构经济学的结论是,政府在产业多样化和 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应被限制在提供关于新产业的信息、协调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的关联投资、为先驱企业补偿信息外部性,以及通过孵化和鼓励外商 直接投资来培育新产业……政府还必须在改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方面起到 有效的引导作用21)如果我们把市场看成立体的结构,那么政府就是市场 的要素,政府不在市场之外而就在市场之中而林毅夫在这里显然是把政府看 成市场之外只能处理市场外部性的因素在林毅夫那里市场是不包括政府在内 的二维平面的“结构”这实际上是披上结构分析外衣的平面线性分析知识 经济时代所谓的“旧结构经济学”“建议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直接的行政手 段优先发展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原则上是正确的,它和“价格扭曲”不能 划等号,而林毅夫只会平面分析的“新结构经济学”相对于“旧结构经济学” 从结构分析的方法论角度而言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为了理解什么是结构经济学,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结构什么是结构? 结构就是事物作为系统的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所谓结构就是空间 结构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出现以前经典力学占统治地位时期,所谓结构是三维 空间关系;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出现以后所谓结构就是时间一维加上原来的三维空 间成了四维空间关系,自从本人的五度空间理论出来后所谓的结构就是原来的 四维加上层次一维成了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空间关系。
时过境迁” 所以人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世界上的任何 事物都是以五度空间结构存在;这五度空间的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时 间、空间、层次维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事物就是通过这五度空间的 相互转化来实现发展的因此,如果说认识事物离不开对对象的结构分析,那 么可以说结构分析离不开五度空间结构分析——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的 对称分析五度空间结构的对称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必备的基本方法,更是打 着结构分析旗号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复杂系统,对人类 经济活动的分析离不开结构分析即五度空间分析的方法;对人类经济复杂系统用 二维的、三维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就像用牛顿定律对量子现象进行 分析,是方法和对象的不对称,根本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林毅夫带有 “结构”字眼的“新结构经济学”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结构分析时,竟然没有做 到五度空间分析;其对经济结构的分析是平面二维的,甚至没有达到三维空间的 要求这样平面的、片面的“结构分析”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不可能得出科 学的结论如果说简单系统在其所属的复杂系统中只不过是要素,那么二维空 间、三维空间在五度空间整体框架中也只不过是要素,构不成完整的结构,因 此从本质意义上对社会经济现象这一复杂系统的二维、三维空间分析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结构分析,而仍然属于要素分析。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 正的结构经济学,只不过是要素经济学,或打着“结构经济学”旗号的要素经 济学、解构经济学解构经济学就是线性经济学,渗透性经济学后面的是 线性思维方式,也就是他自己讲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林毅夫之所以把结构分析变成了平面线性分析,根源在于,在他的“结构 分析”中,没有时间、空间、层次的对称分析;在他的“结构分析”中时间维、 空间维、层次维是脱节的林毅夫:“旧结构经济学倡导的经济政策是违背比 较优势的,它建议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直接的行政手段和价格扭曲来优先发 展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结构经济学则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认为政府应该解决外部性问题和协调问题,以帮助企业进行产业升级22)林毅夫在这里把政府直接的行政手段和价格扭曲划等号,把“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核心作用”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是小商品经济的思 维方式在小商品经济时期,市场和政府是外在的;政府的行政“干预”确实会 扭曲价格在知识市场经济时期,市场本身已经立体化、整体化,政府客观上 已经成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前期投 入大、见效周期长、风险系数高,如果没有政府扶持民间创新—创造—创业, 只能靠市场来换技术。
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市场换技术的结果,就是市场丢 掉了而技术却没有换回来因此林毅夫历来主张的“市场换技术”这套路行不 通;而要走自主创新这条路,离不开政府政策、资金、行政扶持这时政府的行 政支持不是扭曲价格,而是社会创造价值的必要环节市场的核心机制是价值 机制而不是价格机制在小商品经济时期,“市场的核心机制是价值机制”通 过“市场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近似表现出来,但并不等于市场的核心机制 就是价格机制在知识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市场的立体化、整体化,市场的核 心机制是价值机制得到直接表现此时如果再秉持“市场的核心机制就是价格 机制”的过时观念让价格自由放任,只能放任投机者借助金融衍生品工具兴风 作浪,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甚至全球经济危机,政府控制市场、“扭曲”价格就 是价值机制的必然表现,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环节这里“扭曲”的 是投机产生出来的不正常价格,维护的是价值及价值正常表现的正常价格如 果说,在小商品经济时期把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