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校阅读教学授课资料.ppt
38页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解读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第二课时:不同年段的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第三课时:看录像第四课时:阅读教学的内容第五课时:阅读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第六课时:看录像•课程目标中的阅读教学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看了文章后要有自己的看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从课程目标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 课标中的阅读理念• •1.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 ?? •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2.什么是阅读教学?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 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的任务• 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解读文本,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解读文本,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 享受审美乐趣,逐渐文化沉淀享受审美乐趣,逐渐文化沉淀 • 习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习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4.阅读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 •5.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 •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教学中“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本文本(语文课):是作者运用语文工具进行社会交际的一个言语范型• 学生: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也是学习阅读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心理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他们需要亲身参与阅读实践,获得真切体验,汲取文本营养,同时学会阅读• 教师: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又是文本阅读的先行者,凭着对文本的先知和对目标任务的把握,他在整个“对话”活动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重要作用。
• 阅读课上,学生的语文实践主要是自主读书,教师的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读书因此,我们倡导构建“指导读书内化”的语文教学机制,即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中心,把文本的规范语言逐步内化生成自己语言,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实行这种机制,阅读课上自主的读书实践活动就势必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活动,也必然要以指导学生读书内化生成为中心我们把学生的读书内化活动概括为三条:读得进:我心入书,书入我心;记得住:活记乐背,主动构建;用得出: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而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引导、指点、示范等活动,帮助学生把书读进去,把有用的语言材料、思想观念、语感经验长期记住,并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已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能够不断、充分地用出去解读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v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v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v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v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v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v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v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v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v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v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解读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 •v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v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v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v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v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v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v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v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v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v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解读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 •v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v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v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v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v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v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v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v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v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v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教学重点 •第一学段:积累词句,感受语言 •第二学段: •1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学段: • 体会思想,领悟表达 明确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的内容,包括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浏览、复述、背诵等阅读教学技能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①词语教学•词语教学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由暂不要求掌握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只要能准确读出即可 ②句子教学•句子教学的内容:A、建立句的概念,能把一句一句的话分辨清楚;B、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C、从具体意思上知道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子教学的重点:A、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B、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C含义较深的句子;D、对表达文章思想内容有较大作用的句子 •低年级,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句子的概念,理解内容和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中高年级,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和有一定内涵的句子③段的教学•段是句的扩展,是文章的一个意义单位。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段的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因为连句成段与连段成篇的方法有共同性,理解一段话和理解一篇文章的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加强段的教学,能够为篇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段的教学内容:A、认识自然段,知道自然段的起止,由几句话组成;B、理解段里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在内容上的联系;C、知道一自然段几句话连起来的主要意思④篇的教学 •篇的教学在学生能够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标准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三学段)这里包含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四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篇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的不同层次在不同学段,应有所侧重地加以训练其中前两项的教学主要在低中年级进行,后两项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所以篇的训练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段虽然各有所侧重,但绝不能截然分开,孤立地进行,而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
•篇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方面:•A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B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C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D领悟一些表达方法,•E积累语言材料⑤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常用的方式和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发展语言的作用朗读有三项要求:①是要读得“正确”——用普通话,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顿读,不唱读②要读得“流利”——不重复字句,不读断句;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③读得“有感情”——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适当;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用自己声音的本色,自然、朴实地表情达意•要把朗读的指导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教学中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引读、轮读等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恰当地选用,讲求实效,避免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朗读有一定的技巧,如语调、停顿、重音、速度等这些技巧的掌握,应从理解内容入手,结合具体语段的朗读进行示范、指导,让学生模仿体会不宜架空讲解朗读的知识和技巧,机械地强调着读得“这轻一点”、那读得“重一点”⑥默读• • 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阅读方式。
它不受文章内容和情感的限制,边读边思考,便于集中注意理解文章内容阅读教学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主要指的就是默读能力和习惯•默读的要求:•①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认真阅读,集中精力,边读边勾画、批注②能按要求阅读,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③能进行通读、跳读、摘读、浏览,适应不同的需要;④有一定速度,到五六年级每分钟默读不少于300字•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朗读能力,然后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小声读,即由朗读向默读过渡阶段,学生还不能眼脑直映地理解书面表达的内容,需要读出声音,才能领会二是无声读,基本做到默读的阶段从小声读过渡到无声读,需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一年级要加强朗读训练,二年级上学期将大声朗读与小声快读结合起来训练,下学期可以要求无声读,不动唇,不指读,集中精力,边读边想中年级逐渐提高要求,加强训练,如默读时集中精力,边读边想,提高记忆理解能力高年级进一步要求边读边动笔,“眼到、心到、手到”,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达到每分钟读约300字的速度⑦浏览•浏览也是一种默读方式,不过它的目的不同于一般默读,具体读法也有别于一般默读。
浏览,多用于收集资料,用不着细读整本书、整篇文章,只要从文章或书籍中找到所用的材料就可以,因此,浏览的基本方法是扫视,无关的材料眼睛一扫就过去浏览一本书,先看目录,从目录中找出可能有自己所需材料的章节,然后着意浏览;浏览一篇文章,先看小标题,从中找出哪些部分可能有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然后浏览有关部分;如果没有小标题,就逐段浏览浏览的训练,最好结合具体活动进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快速搜集相关资料训练若干次必有效果•⑧⑧复述复述•复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加强语言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复述的要求:①不改变原意,又能抓住重点②恰当的运用课文中语言和组织自己的语言③用普通话,语音正确,语调适当,表述清楚复述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⑨⑨背诵的指导背诵的指导•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方法之一在口诵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可以积累大量词汇、句式和精彩段、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培养认真读书、勤奋学习的学风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练习背诵的机会,在记忆的最佳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背诵的要求:在背诵数量上,课程标准规定: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二学段50篇(段),三学段60篇(段),合计不少于160篇(段)。
见附目录在背诵质量上,练习背诵时要不丢字、不少句、不重复,熟记如流已经能背的诗文要经常复习巩固,出口成诵,经久不忘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要遵循记忆规律,讲究方法,如在熟练朗读、理清内容层次的基础上背诵;根据背诵内容特点给予必要的提示;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相结合;依据“遗忘曲线”提示的规律,及时巩固,隔时重现等•看录像不同年段的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 忽视识字、写字 • 集中识字课例:《一粒种子》 •v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听出你们对小种子可真感兴趣,瞧,好多粒种子宝宝都争着要来给大家介绍自己呢你能借助拼音朋友正确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自己先试着练练 •v师:你认识的又准又多还注意到了多音种子宝宝“和”以前我们认识它知道它念作“hé”,在这里它读做“huó”,放进词语中我们读作“nuǎn huo”,那就请你带大家一块来喊喊它们的名字吧 •v师:你们的字音读得真准确种子宝宝太高兴了,瞧,它们都高兴得长大了一些那长大的种子宝宝你们还能认识吗?同桌之间互相读读, •v师:哪对同桌愿意一齐来呼喊一下种子宝宝?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那我们的种子号火车就开起来,看哪一个小组开得师: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第二、三学段阅读教学问题•问题一:重组教材的问题 • 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依据什么来确定每课教什么呢?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 • 第二、三学段阅读教学问题•问题二:遵循阅读教学基本步骤的问题 •(整体*部分*整体 ) •1初读读通:感知全篇、领悟思路 •2细读读懂:感受情境、领悟道理 •3深读读透:感受韵味、领悟表达 •4延读拓展:综合运用、多方感悟 第二、三学段阅读教学问题•问题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问题 • *《秋天的雨》“我们来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连缀成诗)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问题连缀) • *《柯利亚的木匣》,在初读课文时,就会隐约感悟到“步数的相同和不同,埋和挖的结果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
再读课文,关注有关步数和结果的词句妈妈走“三十步”“埋” 箱子,柯利亚走“十步”“埋”木匣;“四年”;妈妈走“三十步”“挖出了”箱子,柯里亚走“十步”、“没找到”匣子;“五步”“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再把这些有关词句连接起来,就能逐步领悟到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连缀) • *v问题四: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 •v支老师的《拥你入怀》: •v听课文录音后, •v1.我什么问题也不提,你有什么感觉?(母亲伟大、女儿可怜……) •v2.拥你入怀是指谁拥谁入怀?(母拥女,女想拥母) •v3.你还有没有心目中的标题?(“妈妈,请不要再哭”“新的希望”“悲惨的一家”“一句话的力量”……) •v4.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感人、细节描写好) •v阅读内容的阶段目标(朗读)• •低: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中: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高: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默读)• •低: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中: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高: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理解词语)的阶段目标 低: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 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高: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把握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的阶段目标的阶段目标 低: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阅读的行动策略 • • 2.1精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流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深入研读,披文入情 •(3)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4)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搭石》教学片断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 师:看老师板课题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略读课文的教学• 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1)读课文,(二三遍)初步了解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 •(2)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3)把最感兴趣的再读读• •山 雨• •1. 初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山雨的﹙雨来—雨中—雨后﹚ •2. 再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地方,说说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背下来 • 理想的语文阅读课:理想的语文阅读课:•1.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 •2.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 •3.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精心讲解; •4.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5.能适当进行延伸拓展,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 •6.有节制地使用多媒体,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7.能够提示学生在写作中的借鉴; •8.必要的时候进行跨学科渗透。
•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 •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阅读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写作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点认识:•一、全程激趣•情趣就是人对待某种事物的情感和兴趣,情感决定了态度,态度最终决定了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情感是态度和价值观的本质,阅读教学首先要从情趣入手•1.导入激趣•阅读教学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导入激趣的形式是多样的,可借用媒体激趣: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或相似的影音资料,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可谈话激趣:围绕课文内容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2、平等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教师首先能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3、创设情境•课堂教学的激趣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旺盛的情趣下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文情趣,让学生在浓厚的情境中去读书去探究如引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组织课文情节的表演,引发激烈的争论等等,都是课堂激趣的有效手段二、以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意味着进行阅读教学时“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用你读书的方法读你喜欢的部分你想弄懂哪些问题?”“找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看法等教学语言就是这种理念的表现• “以生为本”,更意味着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欢快地主动地发展,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自我。
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如下几点•1、自读自悟•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体,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空间与时间,让孩子去读、去想、去悟,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我阅读的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圈画出重点词句,在书中空白处记下自己在自读中的感受及认识,会用不同符号标记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达到自动探究、主动发现的目的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宽松、平等、自主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多层面的交流,达到相互切磋、共享信息的目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组交流和班级汇报在这两种活动方式中,要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更要善于筛选别人的观点,补充、完善自我的认识,最终学会在理解中的感情朗读如在执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具有启发性、激活性、童趣性的问题情境:“乌鸦看见小石子就能想出办法来了,你们眼前也放着小石子和一个有水的瓶子,这些小石子有用吗?怎样做乌鸦才能喝到水?”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动手实验学生无论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操作的过程中,都在相互地吸纳好的意见和做法,可帮助解决文章理解的难点。
•3.探索创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探索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满足提出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提出问题:文中写到“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鸟的天堂这么诱人,怎么是“一点儿留恋”呢?应该是感到非常留恋才对呀学生的思考多么深入,分析多么细致,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有这样的发现,只有具备创新的精神,才有这样的想法三、以读为主•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 •1.形式多样,层层深入• “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体会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阅读教学要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活动中可以采取默读、朗读、范读、试读、自由读、指名读、默读圈画、背诵等方式,使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读与课文的内容,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以读为主不是单调枯燥的读,不是为读而读,而是用读的方法训练学生经历一个由“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
•如六年级教材《鸟的天堂》一课,在理解第8自然段“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力在颤动”这个句子的内涵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三层读的活动第一层:悟读让学生自由练读,联系上下文想象句中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从中体会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边读边悟,理解句意第二层:评读教师先动情地范读,再让学生评析“老师读得怎样,好在哪里”,教师的范读以言传情,以声传情,感染了学生学生发言评议,教师点拨沟通,使学生对语言的内涵有了深层理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第三层:赏读配合电视音乐画面,欣赏美丽的景象,重演作者的情感历程,加以感情朗读,净化和升华学生们的心灵这三个层次的活动设计,以读为操作手段,体现了师生语言的交流与互动,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神韵,并对文中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有了“感悟”2.挖掘情感,激发“语感”•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是一个认识和情感相生相伴、互相促进的过程因此,认识必然与情感相随,而语言训练若离开了情感,便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如有的阅读活动虽然使学生弄懂了内容,但因情感尚未触及,课堂上自然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如:《鸟的天堂》中,在学习第12自然段(动态描写的片断),当学生抓住了表示鸟活动的句子后,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悟“意”,品句悟“情”,让学生置身于快乐的鸟群中间,想象一下鸟儿会怎样“叫”、怎样“飞”、怎样“扑”这个活动的设计一下子就触动了学生的情感,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情趣盎然,将想象又融入了外显性的活动中,霎那间,众鸟纷飞,欢快鸣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热闹场面伴随着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品悟出的语感,通过再次的朗读把情感抒发出来四、重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说要写就要有词句词句的积累来源于阅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积累•1、理解词语•在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由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到能抓住重点的或有一定内涵的词和句,到能体会词句含着的意思,表达的情感,揣摩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去理解语句,让学生找文中的语句去解词释句•2、熟读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 熟读可积词累句读得多了,就能 "得心应口",即使是即兴演讲,也能张口即来,并合乎语言规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熟读记牢,做到读得熟,记得牢,用得出• •新课标提出的宗旨是要摆正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首先就要遵循这一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去探究,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是目前我们教学的航灯,只有不断深入地钻研它,吃透它的精神,并全面地灌输到我们的教学之中,才能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好•看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