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2).doc
10页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方法 探究式 5教学用具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 [讨论]: 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观察实验 需要达到着火点 需要氧气 需要氧气 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回答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演示]实验7-1 [小结]灭火的原理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讨论]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习题 7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 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
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灾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3 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l)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_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