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点亮小灯泡教案及反思.docx
5页2. 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2课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本课是学 生电路概念初步形成课,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 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电流动的路径叫做电路为了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 如灯泡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和导线流向电池的负极,才能形成一 个完整的电路电在电路中的流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如小灯泡的亮 与不亮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了就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的灯丝, 电是怎样流过灯丝的呢?学生对电路的探究便开始了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不 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 经的路线,这就是电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了电路的概念,并在后 面几课的学习中不断巩固这个概念学生分析】学生对电并不陌生,他们知道:翻开开关,灯泡就会亮,用电器就会开始工 作;灯泡亮了,是因为有电流过灯泡里面的灯丝,导线能导电,电池里面储存着 电但学生对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几乎没有了解,因为出于平安的原因,学生很少 参与相关的活动,而家里的电灯和各种用电器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又很难观察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 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科学态度目标•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点亮小灯泡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点亮小灯泡,初步让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难点:推测电在连接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L5V的干电池,1根导线,科学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小灯泡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双面胶教学过程】一、聚焦1 .通过手电筒导入本课学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识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让手电筒亮起来再关闭,重复几次提问学生:手电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你知道手电筒中的小灯泡是怎样亮 起来的吗?如果学生回答:翻开开关,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 么翻开开关,小灯泡就会亮起来?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亮起 来2 .用示意图表示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电池和小灯泡的实物图并提出要求:如果给你导线和电池, 你能让电流过小灯泡的灯丝,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教师指导学生用画线的方法来代替导线,把他们的想法用示意图的方式先画 出来学生分小组画出示意图后,结合示意图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导入进一步的探究学生们会在思考导线该连接到小灯泡的什么部位时产生困惑,教师适时导入对小灯泡结构的观察设计意图:手电筒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用电器,他们都知道是手电筒里的电池 给小灯泡提供电能,小灯泡才会亮起来但学生对小灯泡的结构缺乏了解,会在 如何连接才能用导线把电池里的电送到小灯泡里时遇到困难,这个困难源于他们 对小灯泡的结构缺乏了解这样,学生就会迫切地想了解小灯泡的内部结构二、探索活动1: 了解小灯泡的结构1 .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让学生认识小灯泡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2 .研究小灯泡各个局部的功能: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局部在哪里?说一说小 灯泡的其他局部各起到什么作用?也可以进一步讨论:电会怎样流过灯丝?设计意图:这些认识和讨论将有助于学生点亮小灯泡,并进一步思考电是如 何在连接装置中流动的。
活动2:点亮小灯泡1 .在连接电路时,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平安提示,防止学生在点亮小灯 泡的过程中出现短路的现象2 .尝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师再给每小组提供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学生首先观察导线和电池,说 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当学生们点亮小灯泡后,鼓 励学生尝试其他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并将能点亮和不能点亮的方法用实物图的方 式画在《学生活动手册》的“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记录表”中3 .当学生们点亮了小灯泡,并把连接方法画在记录表中后,学生观察使小灯 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猜想电是怎样流动的,尝试用手指比划出电流的路径,并 用箭头在连接图上画出电流的路径三、研讨问题1:大家成功地点亮了小灯泡,请各小组将本组的连接方法展示到黑板 上学生分组汇报连接方法,先用教师准备的教具在黑板上画出实物图,再按照 实物图上的方法进行实际连接,确认这种方法确实能够点亮小灯泡教师把学生们用的不同连接方法都展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问题2: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 会亮,并说出理由,同时区别短路与断路问题3:你认为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引导学生通过比拟成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围绕问题开展讨论。
总结出 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电路;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 经过导线、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一个 完整的电路然后出示本课起始的手电筒,展示手电筒内部结构图,指导学生利 用本课学习任务解释手电筒中小灯泡点亮的原因,解决聚焦板块提出的问题四、拓展请学生们判断《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下面的拓展活动图:观察下面连接图, 哪些能够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利用刚刚获取的电路知 识进行解释和说明五、全课总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第1课的“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组织全班同学一 起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哪些关于电的知识?解决了哪个以前不 知道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教学反思:这节课在开课之前,自行已经上过两次,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我一直犹豫的 是由两根导线连接电路引入到一根导线连接电路,还是选择直接选取一根导线进 行探究活动在之前的两次上课中,我都采用了两根导线连接电路然后引申到一 根导线连接电路,这样的教学过程会让课堂显得比拟紧迫,对电路的分析不能详 尽学生对于电流的流动方式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开课的时候,我还是选择由 一根导线直接进入探究活动,而在认识和介绍小灯泡的结构时,较为详细的讲解 电流在灯泡中流动方式。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 极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或许这样的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过于抽象,学 生之前也没有电路的任何概念,所以学生对于这类的问题不从回答,而听课老师 给我的建议,像这类学生没法回答的问题,教师需要“扶”着学生走,直接向学 生介绍由于这局部内容的讲解不够到位,到后面连接电路以及分析电路中电流 的流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比拟迷糊,感觉摸不到头脑针对这些问题,我 想在之后的上课中,要及时改正和完善另外,记录一些评课老师的建议和指导1、导入局部选取一张圣诞树的静态图来导入新课不够直观可以选取一些 带灯的视频或者灯泡点亮的实物图导入新课2、介绍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时,只采用了图片的形式展示,不够到位可 以解剖一个大灯泡,实物展示两个连接点3、在提问学生的时候,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有待提高和磨练4、探究活动局部,可以让学生先想连接的方法,然后再预测,最后进行实 验实测5、分析电流的流动方式时,不要给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标A、B,直接用一 个连接点和另一个连接点表示,以免学生现在流动方向中出不来,容易让学生迷 糊6、拓展局部,不要为了拓展而拓展,而要给学生实际解决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