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体会.docx
4页小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体会 **小区建设的关键做法和基础体会 **在小区建设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资源共享,共建共驻;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展开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标准,现已初步建立起基层小区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停推进,小区服务功效日益完善,小区活动蓬勃开展,小区环境显著改进,小区建设作用突显 关键做法:一是配强班子,建设阵地2021年6月,**按省委、市委的安排,依据《小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小区“两委”班子选举工作3个小区党支部中,共选出小区党支部委员15名,其中党支部书记3名、副书记2名;3个小区居委会共选出居委委员9名,其中白龙、威远两个小区实施书记、主任一肩挑,选出副书记、副主任各1人,支委5人和居委3人;杧乡小区选出一名支部书记一名小区主任,副主任1人,支委4人和居委3人为使小区内居民了解小区、认识小区、帮助小区,各小区居委均成立了小区联席会议,动员小区全体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小区建设基础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各小区的内部设施逐步增加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小区“两委”班子组建后,立刻深入居民小组调查摸底,掌握基础情况,方便更加好的开展工作。
为加强管理,各小区居委会班子根据工作任务实际情况,作了分工,成立了多种工作领导小组及“小区议事委员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评议委员会”、“综合治理治安委员会”、“人民民间纠纷调解委员会”、“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委员会”等多种委员会,制订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公告,让群众参加小区管理,监督居委会的工作 三是深入群众,尽力服务一是主动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小区工作人员定时不定时的深入居民小区,了解居民生活情况,关心贫困户、五保户、病灾户,主动为她们提供帮扶服务,如白龙小区下岗党员罗斌因患重病长久在外地住院诊疗,小区得悉消息后,用个人私车组织去探望,该同志及家人深受激动,说“小区没有忘记我,小区才是我们的家”二是认真做好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现在,3个小区享受低保政策的达921户,1782人三是重视再就业服务工作因为企业改制的不停深入深化,下岗失业人员、无职人员越来越多,4年来开展12期1126人次的再就业培训,并努力提供再就业信息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每十二个月各小区全部组织召开小区运动会,有门球、气排球、陀螺等项目,丰富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团结,共建小区。
关键体会:一是必需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为小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确保一是强化领导,健全网络三个小区均设置了小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关键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督促检验小区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二是目标管理,整体推进将小区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计划,列为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认真落实落实上级有关加紧推进友好小区建设的相关要求三是完善制度,规范推进为建立领导和运行的长期有效机制,确保小区建设的稳步、有序推进,各小区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二是必需构架完善的小区组织体系,为小区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一是大力加强小区党组织建设基础上做到了小区居民自治组织和小区党组织同时建设、同时到位二是切实抓好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经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小区居委会干部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三是主动培育小区中介组织培育发展了小区互助类、群众维权类、文体娱乐类等各类小区中介组织30多个 三是必需建立稳定的财力保障体系,为小区建设扎实坚固基础一是努力提升小区工作者待遇今年初,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决定将小区书记、主任补助从410元增加到560元,副书记、副主任从390元增加到530元。
二是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停加大除县上每十二个月对每个小区安排1500元工作经费外,要求镇党委、政府每十二个月再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小区正常运转 四是必需完善小区服务体系,为小区建设提供有形抓手一是小区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各小区基础上建立了单位、部门、居民小组三级小区服务网络,一支庞大的小区志愿者队伍正在形成二是小区服务的内容和领域得到不停拓展四年来,小区服务已经扩展为面向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小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小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下岗职员和无业人员的再就业及生活保障服务等系列服务,服务项目也拓展到30多个三是小区服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 五是必需创新小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小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扫除障碍围绕建设“六好”新型小区目标,引导小区不停完善小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小区议事会制度、小区居委会工作制度、公第2页创办事制度、小区居民条约等一系列制度,使小区建设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正轨 六是必需抓好共驻共建,充足整合小区资源搞好小区建设各个小区结合实际,充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小区建设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机制,主动引导、动员行政部门、企机关和小区结对挂钩,共同推进小区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群众广泛参加,单位共驻共建,形成了整体的工作协力,确保了小区建设总体水平的不停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