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凤隧道爆破方案.docx
26页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A3-2合同段遂道爆破施工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五凤隧道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断褶带东部区内主要褶皱、断裂共同组成右行斜列的多字形构造,以北东25-35的方向在区内平行展布本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洞起止里程为ZK59+584—ZK60+440,长856m,右洞起止里程为YK59+598—YK60+435,长562m,本隧道为1.65%的单向坡,最大埋深为110米2主要技术标准如下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项目内容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整体路基宽度26m3分离式路基宽度2X13m4设计速度100Km/h5路拱横坡行车道及硬路眉2%,土路眉4%6平曲线一般最小半800m(本标段为1800m)7最大纵坡3.7%(本标段为2.45%)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10000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600010最短坡长44011荷载标准公路一I级3自然地理特征3.1地形地貌本隧道位于成都市金堂县两河口村及炳灵村,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区内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形切割较强烈受岩性和构造控制,隧道进出口斜坡呈陡缓相间的阶梯状,平均坡度为25°C〜35笆,在厚层砂岩处则形成陡崖或陡坡,斜坡上植被较发育。
隧道所穿山脊呈北东-西南西向展布,西高东低,隧道与山脊走向呈大角度相交场地最高海拔约为656m,最低约为444m,高差约212m3.2水文地质特征隧址区邻沱江,属沱江水系沱江年迳流量86.4亿m3,其变化明显受大气降水控制其主要支流均发源于北部山区,自东北流向西南,呈树枝状分布隧址区溪沟为沱江次级支流,流程短小3.3气象特征隧址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冬季多云多雾,日照短等特征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4〜17.4C,七月份平均气温25.8C,且蒸发量较大,一月份平均气温5.6〜6.5C;据多年平均资料,降雨量龙泉山以西的平原区为1000〜1200毫米,龙泉山及龙泉山以东的丘陵地带为800〜1000毫米,降雨量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C,冬春季节12月〜3月降雨最少;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70〜80%,蒸发量多年平均值为800〜950毫米,以7〜8月最大3.4区域地震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四川汶川8.0级地震灾后重建地震评价规划用图》(2008年6月),隧址区所在的龙泉山东麓断裂以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W度。
场地地表基岩大面积出露,覆盖层以厚度不大的崩坡积块石为主,各类土层无液化失稳的可能,地表未见地裂、塌陷及大的变形迹象,F4断层在地表无活动迹象,由沙溪庙组、遂宁组地层构成的场地属三级场地,场地稳定3.5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五凤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及名称单位工程工程数量备注左洞右洞总数量1洞身开挖各类围岩m31344991353632698622C20喷射砼m364956502129973初支钢架棉1248123124794支护锚杆m1887618461373375超前支护m55013527161077296超前大管棚M3060306061207二衬S8防水砼m31194111887238288二衬S12防水砼m378447807156519其它各类砼m3912192101833110二衬钢筋t1417140328204工程特点1、本隧道为中隧道(左洞856米、右洞862米)、地质条件复杂2、ZK59+584—ZK60+440及YK59+598—YK60+460段为V、W级围岩岩溶发育段,根据设计预测地下水压力1.5〜2.0Mpa,设计考虑该段衬砌考虑抗1.0Mpa水压,采用5米范围内全断面帷幕预注浆堵水,这两段为本隧道施工难点之一。
3、隧道区内主要褶皱、断裂共同组成右行斜列的多字形构造,以北东25-35的方向在区内平行展布二、岩层开采1、开采方式及开拓方案遂道处于丘陵地形,砂岩矿体,遂道范围内无出露矿体赋存稳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因此,确定为坑道爆破1) 2、开拓运输方案紧密结合爆区地形、地质、供水、供电、矿碴外运等条件,提出合理的开拓运(2) 输方案;工程量小,投资省,建设期短;运营费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生产中易操作、管理;对环境影响小3、开拓运输方案的比较坑道开拓方法为井巷平硐开拓,平硐开拓具有便于通风、排矿、多阶段出矿(岩),施工简单易行,建设速度快,投资省,成本低,管理方便等特点4、采矿方法根据矿层倾角、厚度及矿岩与围岩的稳定性,设计采用空场采矿法5、采准和切割坑道掘进,不设计漏斗,工作面落矿后由装载机装车8、矿瞳装运采用装载机铲矿,自卸运输汽车直接由掘进工作面运至坑道外9、巷道支护施工采用边掘进边锚喷的方法进行三、爆破方案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3、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4、《金属与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1996)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6、爆区现场勘察资料及环境状况.7、建设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四、爆破方案设计该爆破设计方案为坑道爆破,其爆破工作的要求,必须适应建设方的工程要求,满足凿岩爆破,装矿运输与通风能力的协调平衡关系其爆破方案主要为工作面掘进爆破巷道断面:宽17.4米高11.6米面积约:166平方(一)施工工艺及流程爆破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一般顺序为:施工测量一标定炮孔位置一钻孔一炮孔检查一爆破器材准备一装药一连接爆破网络一布设安全岗哨一炮孔堵塞一起爆信号一起爆一消除瞎炮、处理危岩一解除警戒一爆破效果二)炮孔布置示意图:(三)炮孔布置1、掏槽孔布置根据岩石硬度及巷道断面情况,选用单层楔型掏槽法:排距:0.6m孔口距:2.0m孔底距:0.2m与工作面夹角:660孔深:2.0m段别:1段电雷管或非电秒差导爆管药量:1.6kg/孔2、辅助孔布置根据巷道断面情况,按0.8-0.9m均匀分布在断面上,孔深2.0m段别:3、4段电雷管或非电秒差导爆管药量:1.2kg/孔3、周边眼布置为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固性,减少爆破作用对围岩的破坏,井巷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法1、光爆层厚度:Wmin=(10〜20)d,取Wmin=0.8m2、孔距:a=(8〜18),d取0.384〜0.864m根据巷道断面各部位尺寸及成型要求,爆力作用效果因素,取:直墙眼a直=0.75m,拱部边眼a边=0.65m,底部边眼a底=0.70m,水沟眼与底部边眼取值一直。
段别:直墙5段、拱部6段、底眼7段电雷管或非电秒差导爆管药量:0.8kg/孔(四)作业面装药设计1、每一掘进循环所需的炸药量=qsLn,kg式中q—单位炸消耗量kg/m3S——掘进断面面积m2L——平均炮眼深度,mn——炮眼利用率,一般为0.8-0.95Q=1.05x24x2x0.85=42.84kg2、每个炮眼的合理装药量:Q0=罕式中L——炮眼深度,米;a——平均装药系数,即装药长度与炮眼深度L之比,一般为0.5-0.7h药卷长度,米;G——药卷重量,公斤Q0=0.6x2x0.2:0.2=1.2kg炮眼数目N,可根据每一循环炸药Q求得:N=0N=42.84:1.2N=35个炮孔3、浅孔爆破设计参数:孔径d=38〜40哑孔距a=1.2〜1.5m最小抵抗线w=1.2m单孔装药量Q单qabH=1.2kg(临空面较好时可酌情递减)布孔方式:浅孔爆破起爆个数N=30-35个(按照被保护物的安全距离远近确定起爆数量和药量)4、装药结构装药结构光爆孔采用药卷分节气柱间隔装药,其余均采用正向连续装药结构1) 5、起爆网络采用电力起爆串联网络2) 电力起爆网络图① 、起爆网络采用并并联网络,按如下顺序连接:孔内雷管分组一周边孔导爆索并接一同段非电雷管双发簇连一起爆器爆破起爆:主爆孔并接一同段非电雷管双发簇连一起爆器起爆。
己以i起爆网络示意图卷夸3—连接块符号44一工作元件图4并并联网络② 、起爆器材:孔内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孔外采用非电毫秒雷管传爆,起爆采用起暴器起爆③ 、起爆方法:警戒完成后,利用起爆器进行起爆在完成爆破后30min后进入爆区检查,确认无盲炮后方可解除警戒五、爆破安全管理爆破是矿山生产的一个主要环节,矿山巷道施工、矿石的崩落一般都离不开爆破,但是由于使用的炸药等火工产品作为爆破的能源,而炸药具有的巨大能量,决定了这个工作的特殊性,同时也决定了安全生产在矿山爆破作业的突出地位;鉴于爆破过程中的危险性,对爆破存在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爆区周围环境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勘查,对可能产生的爆破有害效应(爆破引起的地震、个别飞散物、空气冲击波、噪声、粉尘、有毒气体等)进行了严谨的控制和设计,对爆破作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彻底防止爆破事故的发生⑴、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规定,做好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联线、起爆及瞎炮处理⑵、确定警戒范围,严格岗哨制度,做好爆破前的清退工作和爆破后的管理工作,炮烟不排出洞外,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做好爆破后安全检查和处理。
对爆破作业面进行安全检查,安检内容包括:拒爆和半爆、爆破效果、危石情况以及发生各类事故的处理洞内各爆破作业做到统一指挥,爆破前调度人员通知受影响的相邻工作面人员、车辆撤离到安全距离外,一般距爆破工作面的距离不少于200m⑶、爆破期间,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均断开或改移到距爆破点不小于50m的地点并加于防护⑷、当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根据混凝土强度、围岩特性以及爆破规模等因素确定其距离,一般不小于30m⑸、每日放炮时间及次数根据施工条件明确规定,控制装药与放炮时间爆破前爆破人员严格检查爆破网络,确保一次起爆⑹、遇到下列情况严禁装药爆破: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支护;高压水涌出地段⑺、装炮时严禁携带火种,严禁明火点炮,严禁装药与打眼同时进行⑻、爆破后立即进行通风排烟,且其相距时间不少于15min,并检查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等,妥善处理后,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⑼、爆破后要立即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有无盲炮,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认无误后再出碴⑽、在爆破设计之前必须做到情况明确,不但要查阅原始地型地质资料,并要深入现场仔细勘察,并对地型地质资料进行现场核实、补充,使之满足现行《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深度要求。
11) 、在做方案之前要预估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并做好预防措施,做到有备无患根据隧道钻爆开挖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围岩采用不同的爆破方案,对于特殊围岩地质还要进行特别设计,如有岩爆地段、煤层地段、膨胀岩地段,必须制定必要的安全及防护措施设计采用非电导爆管线性微差起爆网路,在软岩中严格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