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部分工业化与经济发展.ppt
106页第11部分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第11章、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主要内容n n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n n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n n工业化战略n n工业化与信息化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n n工业化的含义n n工业化的模式1.1 工业化的含义n n较窄的定义n n较宽的定义1.1.1 较窄的定义n n第178页n n《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n n撒克(Thaker, S. Y.)的定义*n n钱纳里更窄的定义(制造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n n未能包括“农业的工业化”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是靠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启动的1.1.2 较宽的定义n n179页n n工业化是整个经济的现代化n n张培刚的定义n n基本特征:机械化;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1.2 工业化的模式n n按资源配置方式分为三种n n自由市场经济模式n n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n n计划经济模式n n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模式1.2.1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n n主要国家n n市场配置资源n n主体是企业家n n政府是守夜人n n自发的缓慢的演进过程n n霍夫曼定理主要国家n n大多数的发达国家n n如美、英、法等市场配置资源n n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和产量n n市场出清主体是企业家n n主体是企业家,而不是政府n n主要由私人资本推动,国有企业很少政府是守夜人n n政府是守夜人,并且仅仅充当“守夜人”角色n n负责国防、立法、执法等n n政府很少干预经济自发的缓慢的演进过程n n自发的演进过程n n由于先发,没有竞争压力,加上“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缓慢n n英国花费100年时间,美、法也花费了近70年时间霍夫曼定理n n184页,工业化以消费品工业为起点,逐渐向资本品工业转移,工业结构趋于重工业化n n霍夫曼系数n n霍夫曼系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断下降,工业结构趋于重工业化(5, 2.5, 1, <1)n n对霍夫曼定理的质疑(缺乏实证的支持)1.2.2 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n n主要国家n n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n n政府适当干预n n主体有私人部门也有国有部门n n工业化的顺序发生了改变n n时间较短主要国家n n工业化较晚的发达国家及多数发展中国家,前者如日、德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n n主要还是由供求价格机制配置资源n n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政府适当干预n n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n n税收、信贷的倾向性n n保护幼稚工业(已有国际竞争)主体有私人部门也有国有部门n n除私人部门以外,也有一定比重的国有部门工业化的顺序发生了改变n n国有部门或国家支持的大型财团先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和完善工业体系n n私人部门则经历了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霍夫曼”式发展道路时间较短n n后发优势n n德、日、韩、新的追赶时间大大缩短1.2.3 计划经济模式n n主要国家n n国有化、集体化n n计划配置n n优先发展重工业n n短时间集中资源n n问题主要国家n n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国有化、集体化n n以国有化、集体化消灭私有制(赎买、合作化、剥夺)n n国有部门、集体部门占绝对比重计划配置n n计划由上而下几乎涵盖经济的全部n n统购统销n n票证经济(配给制)优先发展重工业n n倾举国之力发展重工业n n忽视轻工业n n剥削农业短时间集中资源n n短时间集中资源迅速建立工业体系n n苏联用了20年n n中国用了30年问题n n低效率n n短缺经济n n缺乏激励1.2.4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模式n n第二种模式n n政府干预不一样n n巴西、阿根廷等国有比重多一些n n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指导性计划多一些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n n相关理论n n实证分析n n工业化与城市化2.1 相关理论n n恩格尔消费规律n n二元结构n n贸易条件恶化n n联系效应2.1.1 恩格尔消费规律n n恩格尔消费规律:人均收入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比重很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重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重上升n n而舒适品和奢侈品基本是由工业提供的n n需求引导生产,需要实现工业化2.1.2 二元结构n n要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效率,就必须将其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2.1.3 贸易条件恶化论n n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的贸易格局会随着贸易条件恶化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支情况恶化n n因此要发展工业,替代进口联系效应n n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要大于农业部门n n因此要拉动更多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先发展工业2.2 实证分析n n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n n验证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2.2.1 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n n第10章已经介绍过2.2.2 验证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n n工业在GDP中比重越大,GDP增长越快n n卡尔多(1967)验证n n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经验可以验证n n上海的情况尤其如此n n为什么?为什么?n n静态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n n动态的规模经济(学习曲线、分工的广化和深化、资本积累、技术进步)n n我国还存在国际分工的因素n n如果非工业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资源由非工业转移到工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n n卡尔多增长规律卡尔多增长规律(1)n nGDP的增长率与制造业增长率之间强正相关卡尔多增长规律(2)n n制造业的生产率的增长与制造业产出的增长强正相关卡尔多增长规律(3)n n非制造业生产率(如农业)的增长率与制造业产出的增长率强正相关2.3 工业化与城市化n n相互促进n n工业化使城市取得主宰地位n n城市化推进了工业化n n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空间匹配关系n n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非同步进行2.3.1 工业化使城市取得主宰地位n n城市的出现不是工业化的结果n n但工业化使资本、人口等向城市集中n n工业化使城市取得主宰地位2.3.2 城市化推进了工业化n n集聚效应n n网络外部性n n生产企业的互补,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Evans)n n劳动力市场的共享(Krugman)n n知识信息的外溢(藤田Fujita)n n分工与专业化n n生产和消费的规模经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实证研究n nFogarty和Garofalo1988年对美国13个城市1957-1977年的制造业产出进行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制造业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制造业雇员密度与制造业生产率正相关n n参考:新经济地理学(New Economic Geography)的研究Rapid Urbanization ratio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selected nations2.3.3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空间匹配关系n n工业枢纽-中心城市n n工业地区-大都市n n工业地带-城市带n n世界六大城市带世界六大城市带n n波士顿波士顿————纽约纽约————费城费城————华盛顿的美国东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城市带北部城市带n n以多伦多以多伦多————芝加哥和底特律为核心的美国加芝加哥和底特律为核心的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拿大五大湖城市带n n东京东京————横滨横滨————大阪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大阪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带n n伦敦伦敦————伯明翰伯明翰————曼彻斯特的英伦城市带曼彻斯特的英伦城市带n n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鲁尔鲁尔————巴黎的西欧城市带巴黎的西欧城市带n n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带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带Population in millions, 1996Figures in parenthesis are for 2015 Source: UN, Population DivisionUrban Agglomeration, 1950-2015 (The 1996 revision)Political boundary is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 onlyPresent and Future Mega-Cities in Asia2.3.4 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非同步进行n n工业化前期城市化较慢n n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n n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化减慢n n我国的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n n我国的三大城市带(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我国城市化的问题n n“小城镇化”的口号,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n n但是,在全国一些地方,实施“城镇化”只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搞“形象工程”,导致全国许多城市“千城一面”。
由于一些地方的“城镇化”缺少工商业的支撑,吸纳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是一座“空城”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注意点n n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n n失地农民的困境n n温铁军的建议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n n可以说,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已经领先于我国,达到了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我们看到一些人口过亿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同时,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成为流民,流入大城市,进入贫民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城市化只不过是以空间平移了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城市,变成城市贫民窟人口 全球面临城市化危机(1) n n联合国人居署最新研究表明,2007年,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和城市,全球城市化率超过50%;而每三个城镇或城市居民中将有一个生活在贫民窟中,这使得全球贫民窟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全球面临城市化危机(2)n n根据人居署提供的数字,2005年,亚洲有贫民窟居民5.81亿,占全世界贫民窟人口总数的近60%,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有贫民窟居民1.99亿,约占全世界同类人口的20%;拉美贫民窟人口为1.34亿,占全世界同类人口的14%1990年以来,贫民窟人口占城市化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而贫民窟人口的绝对数量却增加了2.83亿失地农民的困境n n一些发展中国家因土地私有化,导致农村出现大量一些发展中国家因土地私有化,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赤贫农民,一般都占三分之一以上,他们没有地,的赤贫农民,一般都占三分之一以上,他们没有地,根本没法生存。
根本没法生存n n在我国也有大量因城市建设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在我国也有大量因城市建设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没有着落目前全国完全失去土地或者人均耕地没有着落目前全国完全失去土地或者人均耕地0.30.3亩以下的农民多达亩以下的农民多达40004000万到万到50005000万人20032003年国家年国家统计局对其中统计局对其中29422942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完全失去耕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完全失去耕地的占地的占43%43%,耕地被征占后收入下降的占,耕地被征占后收入下降的占46%46%安定失地农民、完善土地制度是个大问题失地农民、完善土地制度是个大问题 温铁军的建议n n先不要激进,而应先立足于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来考虑问题只有立足于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来解决稳定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问题才是更为现实的 n n真正把农村好好地综合整治一下,既创造了投资机会,又提高了农民收入,最后变成一个内需拉动型的良性增长、可持续增长 三、工业化战略n n平衡增长战略n n不平衡增长战略n n两种战略的联系3.1 平衡增长战略n n相关理论n n三种方案n n缺陷3.1.1 相关理论n n大推进理论n n贫困恶性循环理论n n基本观点大推进理论n n罗森斯坦——罗丹,1943n n供给的不可分性(如机场等基础设施投资,且相互依存)n n需求的不可分性(相互需求,否则单一产业无法可持续发展)n n同一比例对各个工业部门同时投资,保证按同一增长速度发展,使供求平衡贫困恶性循环理论n n市场狭小限制经济增长n n大规模投资,发展所有工业部门,才能扩大市场容量n n但纳克斯不主张对所有部门按同一比例投资,主张按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确定不同部门的投资率,以实现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基本观点n n互补性n n规模报酬递增互补性n n互补性是正的外部性n n比如遵守交通规则n n但存在合作协调的问题,导致社会低水平均衡或高水平均衡(先发没有优势,大家都等待)n n工业投资就具有互补性n n为此政府应同时大推进,达成互补性,达到高水平均衡规模报酬递增n n固定成本分摊n n市场容量扩大n n分工和专业化n n但要求达到一定的规模,于是要求大规模的初始投资3.1.2 三种方案n n在可以进口资本品的初始条件下,对消费品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全面投资n n在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并可以进口资本品的初始条件下,对消费品工业大规模投资n n否则,对消费品工业、资本品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同时大推进投资3.1.3 缺陷n n受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限制n n过分依赖计划和国家干预n n缺乏实证支持,没有真正实施过3.2 不平衡增长战略n n理论基础n n政策含义n n评价3.2.1 理论基础n n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n n联系效应理论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n n替代选择与延迟选择n n优先顺序的排列应按照引致投资最大化原则n n社会间接资本SC与直接生产活动DPA模型n n优先发展DPA引致投资最大替代选择与延迟选择n n资源有限,如何选择投资项目?n n赫尔希曼指出,选择往往是延迟选择,即A优先于B,而不是替代选择,即A替代B引致投资最大化原则n n优先顺序的排列应按照引致投资最大化原则n n即选择那些能通过自身的发展最大限度引致其他项目发展的项目社会间接资本SC与直接生产活动DPA模型n n第190页n nSC,基础设施,不可分、规模大、周期长、收益慢n nDPA,周期短、收益快n n如何延迟选择SC或DPA项目?优先发展DPA引致投资最大n nSC先扩张,会使DPA生产成本下降,使其投资上升n nDPA先扩张,对SC需求上升,也会促使SC增加供给n nSC优先扩张使DPA扩张只是一种可能,但DPA优先扩张则必然促使SC瓶颈部门扩张n n由此,优先发展DPA引致效果更好n n因此AA2BB2C的路径更优联系效应理论n n联系效应n n前向联系n n后向联系n n不同产业联系效应不同n n后向联系强于前向联系联系效应n n一个部门的投资通过与其他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产生的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前向联系n n一个部门与吸收它的产品的部门的联系,如钢铁工业的前向联系产业是汽车工业n n主要指本部门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后向联系n n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的联系,如钢铁工业的后向联系产业是铁矿开采业不同产业联系效应不同n n农业的产业联系比较弱,产业链条比较短n n而工业的产业联系比较将,产业链条比较长后向联系强于前向联系n n赫尔希曼认为后向联系强于前向联系n n因为后向联系是需求拉动,而前向联系是通过供给推动3.2.2 政策含义n n优先发展DPAn n优先发展消费品工业n n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3.2.3 评价n n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实际n n缺陷:产业结构失衡、前提是市场机制3.3 两种战略的联系n n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n n短期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长期更多考虑平衡战略n n初级阶段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高级阶段更多考虑平衡战略n n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工业化中的产业集聚n n产业集聚的特征n n产业集聚相关理论产业集聚的特征n n地理集聚地理集聚n n以一两个产业为核心,其他产业为核心产业服以一两个产业为核心,其他产业为核心产业服务务n n经济外部性(基础设施的共享、知识和技术的经济外部性(基础设施的共享、知识和技术的外溢、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等)外溢、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等) n n社会文化特征。
企业群和社会趋向融合社会文化特征企业群和社会趋向融合n n网络性特征(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合作网络)网络性特征(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合作网络)n n根植性根植性n n学习性学习性举例n n意大利普拉托羊毛纺织产业n n美国硅谷的信息产业n n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n n宁波的服装产业n n泉州的运动鞋产业等产业集聚相关理论n n马歇尔的三因素理论n n韦伯的区位理论n n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派n n格兰诺特的社会经济网络理论马歇尔的三因素理论n n专业技术工人共享的劳动力市场(雇主和雇员)n n产业专用的多种类、低成本的中间产品n n技术外溢韦伯的区位理论n n区位因素:运输成本(用等差费用曲线说明实际支付运费最小的地点产业聚集);劳动力成本n n位置因素:聚集因素和分散因素n n特殊聚集因素:如丰富的矿产、便捷的交通等n n一般聚集因素:企业的规模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收益、共享的外部性等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派n n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包括需求、报酬递增、外部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包括需求、报酬递增、外部性、路径依赖等性、路径依赖等n n报酬递增:源于中间产品的多样性、劳动力市报酬递增:源于中间产品的多样性、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应场的匹配效应n n外部性:马歇尔的三因素,即劳动力市场共享、外部性:马歇尔的三因素,即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可得性以及知识和信息的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可得性以及知识和信息的外溢外溢n n路径依赖:最初的产业集聚可能是历史的偶然路径依赖:最初的产业集聚可能是历史的偶然性,但预期、报酬递增等会实现累积循环的自性,但预期、报酬递增等会实现累积循环的自我外围向中心的聚积我外围向中心的聚积格兰诺特的社会经济网络理论n n本地化、根植性的企业之间的非贸易性相互依存在产业集聚中具有重要意义n n社会网络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n n企业之间更多的是协作型竞争关系四、工业化与信息化n n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工业化阶段 n n工业化已经不代表现代化了 n n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 n n信息化可以缩短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n n我国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4.1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工业化阶段 n n我国目前已经是工业大国 n n但我国还不是工业强国 n n总体而言,我国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n n案例 案例n n关于中国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车间”的判断4.2 工业化已经不代表现代化了 n n目前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时代 n n发展中国家迟到的工业化进程同时进行 n n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是跟一些发达国家在这个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制造业)相结合的 后工业化的特征(1)n n信息化信息化n n吴敬琏:进入后工业化是吴敬琏:进入后工业化是“ “服务业-工业化服务业-工业化” ”n n“ “第一梯队第一梯队” ”的英、美,作为的英、美,作为“ “第二梯队第二梯队” ”的法、的法、德和作为德和作为“ “第三梯队第三梯队” ”的日、韩,服务业都在进的日、韩,服务业都在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迅速超过工业,成为主导产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迅速超过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土耳其、印度的服务业在业土耳其、印度的服务业在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也都超过或接近也都超过或接近GDPGDP的的5050%% n n在在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美国的国民收入里有近一半是年代,美国的国民收入里有近一半是用于交易的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降用于交易的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低制造成本,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后工业化的特征(2)n n在综合物流业从原料到消费的整个价值链中,在综合物流业从原料到消费的整个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价值只占四分之一,而四分之三都制造环节的价值只占四分之一,而四分之三都是交换环节产生的,因此后者最具降低成本的是交换环节产生的,因此后者最具降低成本的空间,被称为能够提供价值增值的空间,被称为能够提供价值增值的“ “软三元软三元” ”拿制造业来说,在价值链两端(研发、材料采拿制造业来说,在价值链两端(研发、材料采购、设计、品牌营销、物流管理、金融等服务)购、设计、品牌营销、物流管理、金融等服务)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高,而中段(加工、组装、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高,而中段(加工、组装、制造等传统的制造业行业)的附加价值和盈利制造等传统的制造业行业)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低率低n n施振荣的施振荣的“ “微笑曲线微笑曲线” ”后工业化的特征(3)n n成功的企业总是尽力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n n否则只能给别人“卖硬苦力”,结果是“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污染了环境,背负了‘倾销’的恶名,利润的大头却不在自己手里” ——吴敬琏4.3 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 n n工业化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不可逾跃 n n事实上信息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工业经济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能实现跳跃性发展 n n大国工业化所需的资本,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外资本,大国工业化所需的资本,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外资本,必须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必须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 n n中国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化不能像小国那样可以直接中国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化不能像小国那样可以直接以发展新兴技术为主,而是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以发展新兴技术为主,而是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体系和工业基础 n n较大地区发展差距意味着完成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较大地区发展差距意味着完成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段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n n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n n大而不强的装备制造业目前仍有很大的不足大而不强的装备制造业目前仍有很大的不足 n n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形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形成强化和固化作用成强化和固化作用 4.4 信息化、现代服务业可以缩短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n n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 n n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及其经验4.5 我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n n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n n发展现代服务业n n目前的重点本章的重要概念n n工业化n n恩格尔消费规律n n配第-克拉克定理n n卡尔多增长规律n n集聚效应n n互补性n n联系效应、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本章的主要内容n n工业化按资源配置方式分为几种主要的模式,其各自的特征有那些?n n城市化在哪些方面可以推进工业化?n n工业化的战略有几种,它们间有何互相联系?n n我国的工业化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