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与爱的教育-简析英国教育家尼尔自由主义教育思想.docx
9页自由与爱的教育简析英国教育家尼尔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单增淳 王小丁[摘 要] 尼尔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自由主义教育家,他秉承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他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爱是他教育的最高理念;追求幸福是他教育的目标;自由和自然发展是他主张的教育原则;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情感与理智等等他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Keys] 尼尔;自由;爱的教育G529 :A :1672-8653(2013)06-0074-03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1883-1973)是“自由主义教育”最激进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尼尔认为传统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由,压抑并扭曲了儿童的心灵,使儿童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成为了“问题儿童”而所谓的“问题儿童”其实是由家长和教师不当的教育和对待方式造成的,那么治疗他们的最佳方式就是赋予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爱并且基于“让学校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适应学校”这一办学理念,创办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儿童民主学校”——夏山学校。
一、尼尔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的延续卢梭是“自然教育”的先行者,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1]在人的善良天性中,自爱和怜悯是人的最基本的自然属性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要注重保护和发展儿童的天性,坚决反对对儿童进行强迫、灌输式的教育,不能为了儿童的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牺牲眼前的幸福生活当儿童出现问题是,卢梭强调要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让儿童切身感受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的不便与危害,而不是采取责骂和惩罚的方式尼尔接受了卢梭的这种观点,认为外在的权威以各种各样粗暴的方式向儿童灌输各种教条是无理的和否定生命的儿童内在的自然法则会引导其自身的发展而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引起学生的自我反省,从而主动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二)霍默·莱恩“小共和国”的实践莱恩是一位美国教育家,创办了“小共和国”学校学校前期主要招收一些无法被常规学校接受的学生,这些学生纪律性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喜欢制造麻烦但是莱恩并没有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他相信这些孩子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会有进步。
认为这些孩子每天被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强制性的要求包围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认同,就会产生抵抗情绪和行为,从而发生反社会行为莱恩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并没有先将自己的见解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他们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面对来自成人的这种妥协,孩子们自发的行为有时会走向极端,莱恩发现不能一味的忍让,采取对学生正确行为进行表彰的方式进行引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效,学生对规章制度不会一味的排斥,逐渐的做出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尼尔多次拜访莱恩的“小共和国”,从中获取了有益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坚定了创办夏山学校的信心和决心尼尔在莱恩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由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三)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尼尔的个人生活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思想形成尼尔有不幸的童年,父母对他管教甚严,从小就经常受到父母的鞭笞,不给他留半点闲暇时间,每日生活在惶恐当中久而久之,尼尔的性格变得更加怯懦孤僻,成为了一个问题儿童所幸的是,在人文气息较浓的爱丁堡大学求学期间,接受了许多新的教育主张,扭曲的人格得以恢复,并且开阔了其对教育的认识童年时期对原罪论和惩罚的恐惧,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教育的厌恶。
[2]使他不断的反思自己痛苦的童年学习生活是如何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影响的,他坚决反对来自外界的种种强制、压迫和约束,提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实现自由发展的学校二、尼尔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一)教育理念:爱的至高无上尼尔以爱和自由为核心教育理念,坚决反对给儿童以任何压力,坚持对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因为尼尔坚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聪明的现实的,假如成年人不给约束,他就会尽可能地发展他的潜能”[3]因此在夏山学校,自始至终都以爱和自由来教育孩子尼尔认为之所以产生“问题儿童”,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不自由的教育和缺乏爱的社会所造成的[4]自由是爱的保证,而只有爱才是整个世界的希望恨生恨,爱生爱,只有爱才能将孩子的恨治好”[5]因为恨是爱受到挫折后的表现,当儿童得不到爱的时候,他只好通过恨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引起他人发的关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儿童感受到爱并能学会去爱尼尔要求夏山学校的教师尊重儿童,关心儿童,让儿童能够感受到爱,并通过爱给儿童一种自信的感觉因此,“在夏山,是爱在治疗一切,是认同和自由在治疗一切”[6](二)教育目的:追求幸福尼尔通过阐述生活的目的来表达教育目的,他认为生活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幸福,而教育就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也就是说,幸福既是生活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从尼尔的多次论述中可以看出,幸福是与快乐、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很少受压抑的心理状态,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一种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7]这种幸福是现实的幸福,而不是未来的幸福,他坚信儿童生来就是现实的,只有让儿童体验到现实中的幸福感,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全发展,而自由能给儿童以最大的机会和可能去选择和实现幸福尼尔也曾经说过“我情愿学校里培养出一个快乐的清扫工而不是一个神经兮兮的学者”,[8]可以看出在尼尔的心中“成功就一个人能够快乐地工作和积极地生活”[9]他把夏山学校创造成一所让所有学生都能自由发展的学校,和所有的纪律、命令、建议、德育训练、宗教课程说再见那些家长、教师眼中的“问题儿童”在来夏山以前,非常的厌学、叛逆、无所事事,但是到夏山之后,可以说他们洗心革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积极乐观,能够真诚地对待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并且能够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三)教育原则:自由和自然发展出于对“人性本善”的坚定信仰和对爱的力量的确定不移,尼尔提倡教育要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但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看到的都是受到来自父母、家庭、教师、学校乃至社会严格制约、训练和压抑的孩子,他们的身心不能协调发展,天性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也就是传统教育存在的极大弊端—“权威情结”,[10]而他们反对儿童自由发展的理由是这样的一种假设:人生是艰难的,我们一定要训练孩子,为了让他们将来能适应生活,必须教给他们规矩,如果不加以督促,小孩就不会成长或发展。
但是在夏山,学生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他们可以选择上课,也可以选择不上课在这里放弃了一切的纪律、指导、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通过40年的教育经验,尼尔证实了自由教育的重要性,推翻了反对自由发展的这个假设以默文来说,他从七岁到十七岁在夏山待了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一堂课也没上过,到十七岁时,他还不认得字,但当他离开学校时,他决定学手艺,并在很短时间内自修完所需的专门技巧,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成功地走向工作岗位并担任负责人孩子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自由与放纵的区别是:在一个严格的家庭中,孩子没有任何权利;在一个放纵的家庭中,孩子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在合理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有平等的权利学校也一样[11]一个人的自由应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否则其自由也将得不到尊重自由就意味着责任,自由的同时也要自治自律自由的意义是: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下,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夏山是以民主方式自治的学校,一切有关集体和生活的事情,包括对违规者的惩罚都是由星期六晚上的学校大会投票处理不论年龄长幼,每位教职员和孩子都只有一票之权,一个七岁孩子的一票与校长的一票具有同等效力。
通过自治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锻炼了孩子的行政能力和未来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自治在教育上具有无穷的价值,正如尼尔所说:“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自治,就不能算是一所进步的学校,只是妥协的学校只有当小孩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时,他们才有真正的自由[12](四)教育方法:强化情感与理智人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只有构成人格的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地和谐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然而传统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性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而轻情感发展的主智主义倾向尼尔强烈反对以训练人“脑”为目标的理性教育这种理性教育的结果是造成知识与情感的分离,培养了一批满腹无用知识的青年男女虽然他们懂得很多,辩论对答如流,古文出口成章,但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却幼稚如婴儿他们只被教给怎样了解,但未学到怎样感受,缺乏情感因素和使思想臣服于情感的能力所以在夏山学校,最不重要的就是书本,学生需要的只是读、写、算,其余的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和自由但尼尔并没有否定知识的价值,他认为在知识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兴趣,“一个教师的工作很简单: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满足那个兴趣[13]因为兴趣是儿童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动力,是整个个性的生命力,并且完全是自发的。
因此,知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兴趣,任其自由发展尼尔强烈反对那种以灌输知识和社会规范为目的的智力教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是强制性的,儿童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东西,却丧失了对新奇事物的敏感和探究的兴趣,成为毫无创造性的人尼尔甚至宣称“读书应该放在游戏之后,学校也不该以游戏方式使读书更诱人”[14]他认为那些有创造力的人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和天分需要表现的媒介,不知道多少有创造才能的人在以读死书为重的教育制度下牺牲掉了尼尔非常重视人格教育,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这从夏山学校“快乐、真诚、平衡发展以及合群的办学标准中就可以看出来他认为情感教育比理性教育更重要,在不自由教育之下的人不能痛快地生活,那种教育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造成人的畸形发展情感是动态的,如果只发展头脑而压制情感,生命就会失去活力,变得丑恶和毫无价值但如果情感可以自由发展,头脑也自然能得到发展正如尼尔所说:“一个满腹经纶的精神病人和一个胸无点墨的精神病人是没有分别的[15]三、评价与反思尼尔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人的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强调孩子的人格与品性成长远远比学业优异更重要。
尼尔大胆地冲破了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压抑、束缚,主张儿童应该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既不是活在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期待中,也不是那些自以为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为他们设定的目标中所有这些来自成人世界的干涉或指导只会培养出一代机器人正是本着“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尼尔及其家人将夏山学校办成为一所“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办成为一所充满爱与自由的人间乐土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尼尔的某些做法在今天看来仍有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但尼尔的尊重儿童、尊重自由、崇尚爱与生命的精神却是让人钦佩,值得学习的也许就像尼尔所说的“夏山学校的未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夏山学校提倡的人文精神的未来对于人类至关重要[16]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在教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的功利性泛滥,学生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的个性被淹没在家长学校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亟待彰显的智慧随之沉沦,学生成了题海战术的主角,他们的自由空间和实践早已被学校和家长的“素质教育”完全占据,哪里还有童年的欢乐,哪里还有童真的乐趣,过早地“成熟”离快乐的童年远去。
重新审视尼尔的自由主义教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