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年初中化学-“碳循环”的魅力优质课教案.doc
5页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碳循环”的魅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在复习“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基础上,能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 能认识到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相互联系及在生活中的运用3、 能认识到“碳循环”途径是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认识到“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图表、化学语言来表述有关碳循环的信息2、初步学会运用“循环”,来寻找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把握物质存在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循环的趣味性,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认识循环的复杂性,在大小循环的认识基础上,初步建立“物质是变化的、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结合低碳生活,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和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难点:碳循环在生活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情境设疑等四.教学手段实验手段、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物投影仪、音乐、图片等)五.教学用品实验用品(如稀盐酸、石灰水等)、盆景、投影仪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版块1:引入课题播放音乐,同时投影问题:音乐里有什么乐器在演奏?)【情境导入】展示骨笛图片。
考古学家通过测定骨笛中14C的含量,推算出它们距今已有7000多年什么是14C 呢?14C原本是宇宙射线与空气中的气体原子发生核反应而产生的,它能与氧原子结合形成二氧化碳14C最初是以二氧化碳为载体存在于大气中引入课题】最初存在于大气二氧化碳中的14C,经过若干年后能到动物骨骼中说明“碳”在自然界中肯定有自己的行走路径本节课,我们就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自然界中“碳”的行走路径,领略其中的魅力学生欣赏欢快、飞扬的笛子音乐通过介绍14C最初存在于大气二氧化碳,并且呈现介绍骨笛中也含有14C,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最初存在于大气二氧化碳中的14C,经过若干年后能到动物骨骼中”这一问题走进课堂版块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设计思路:先构建碳生物循环,再补充碳地球化学循环)【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途径有哪些?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是什么?(解释有机物概念)产生途径有哪些?【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画出相关路径提出问题】通过这些途径和生物链的转化,我们会发现CO2能通过一定方式转化后又重新得到CO2你能找出CO2有哪些具体的循环途径?【总结归纳】自然界中的四种碳生物循环途径资料介绍】除了碳生物循环之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碳的地球化学循环。
介绍自然界中的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上述碳循环中,你能写出哪些箭头转化的文字表达式?【提出问题】这些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由此,你觉得碳循环的“碳”指的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元素?【提出问题】木条中有碳元素,水中没有碳元素你有什么方法能让水中也含有这根木条里的碳元素?【总结归纳】如果含有碳元素的水继续参与碳循环,“碳”的路径会行走得更远也许若干年后,岩石、海洋生物等物质中都会含有木条中的碳元素学生回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学生回答:根据循环图,寻找二氧化碳的循环路径学生口述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回答:碳元素学生回答:木条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循环是一种物质经过若干途径转化后,又重新回到该物质完善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同时复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等知识从化学角度看,构成循环的途径其实就是一个个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认识到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进一步深化碳循环其实是碳元素的行走路径这些路径能构成小循环,也能构成大循环版块3:碳循环在生活中的运用【演示实验】先放置一盆植物。
在空气中燃烧一段小树枝(有含碳有机物),然后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再滴加稀盐酸(浑浊消失)提出问题】若把小树枝假定为就是碳,请写出整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若能写出符号表达式更好提出问题】①燃烧的树枝与植物之间,有循环吗?②“变浑浊”和“浑浊消失”两个现象的背后,有循环吗?【展示答案】【课堂过渡】很多出土的铜器表面都会有绿色物质铜制眼镜时间用久了也会有,查查你们的眼镜上有没有?绿色粉末物质是什么呢?“铜锈”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由什么元素组成?【提供资料】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氧气反应生成铜锈[即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变成铜绿,那么铜绿能变成二氧化碳吗?【总结归纳】二氧化碳到铜绿,铜绿再到二氧化碳原来,铜绿与碳循环也有关课堂过渡】 “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低碳生活”的热潮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剧增?(从二氧化碳循环角度分析)【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剧增?你觉得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低碳行为?A、开发“零碳”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装修时,减少木材的使用;C、使用能耗低的电器产品;D、使用电脑时,把长时间挂在网上。
课堂总结】除碳循环外,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物质的循环循环的魅力体现在:(1)它是有趣的,因为它,生活中的一种物质经过若干转化后,又能回到起点2)它是复杂的,本节课由于我们刚学化学,对很多物质还不熟悉,因此讨论的循环都是小循环,但随着同学们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在小循环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多的大循环正因为大循环的复杂性,把许多物质相互联系在了一起,这样更有利于把握不同物质间的“相同”课后作业】1、自然界中美丽的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岩石中的部分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生成了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地下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产生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请你思考:这个过程中有碳循环吗?2、碳循环是含碳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生活中除碳循环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循环A是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A、B分别是什么物质?学生观察实验学生书写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然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成果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学生书写文字表达式明确二氧化碳可以变成铜绿学生回答:加热或者加稀盐酸学生回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等借助于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碳循环的认识,并意识碳循环也可存在于化学课堂中。
借助于铜绿的相关知识,突出碳循环在自然界中的运用借助于低碳生活,突出碳循环的运用提炼观点:“循环”在化学学习中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认识不同物质之间存在联系的一种途径作业1与岩石圈内的碳循环对应作业2把循环作为认识物质间相互联系的一种途径,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通过“最初存在于大气二氧化碳中的14C,经过若干年后能到动物骨骼中这一自然现象,引入课题;(2)回顾“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并在骨笛中含有14C的背景基础上,认识在自然界中的四条碳生物循环途径;同时补充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完善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并开展寻找循环图中的化学反应、探寻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元素等化学视角来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3)从化学课堂、自然生活等角度来突出碳循环的运用,彰显碳循环的趣味性等魅力特点精品文档】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