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入口西方哲学论文.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4650964
  • 上传时间:2022-06-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入口_西方哲学论文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 哲学 论》决不像它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仅仅是定义和观点的罗列,而是有其自身极为严整的结构它从一个深思熟虑的起点开始,经过一条环环相扣的路线,最终达到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问题的最终解决如果哪个环节是不确定的,作者的目的就不会达到因此,需要有这样一种解读,即完全地重构使《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得到支撑的论证,从而达到两个目的:其一,知道维特根斯坦本人的早期观点究竟是什么;其二,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后来的 发展 究竟是怎样的   但这样的解读迄今为止并没有本文试图从解读《逻辑哲学论》前12个命题入手,得到一个主论证,即主导性的论证;然后勾画出这个论证如何贯穿后续部分;最后我将表明,这个论证在《哲学研究》中再次出现在我看来,《逻辑哲学论》可以比作一盘围棋,每个论题都相当于一次落子,其最后结果是哲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了解棋理的人将看到每一步棋都是必然的这盘棋的关键在起手处建立的大模样,这就是前12个命题  一  开篇的第一句话极易被错过——“世界就是所有确实如此的情况1①)这里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总体的概念但不止于此,这句话还说了什么,要取决于我们如何翻译从句“was der Fall ist”。

      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实际情况”,进而翻译成“事实”,但这就错过了这样一个关键之处:当世界最初给出时,并不确切地作为事实的总体给出如果把世界当成事实的总体给出,我们得到的要么是定义,要么是关于世界的描述,但我们需要的却是一个为何要把世界分解为事实而不是物的论证1.1表明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论证维特根斯坦强调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物的总和1.1)为了得到这样一个论证,我把1中的那个从句翻译成“确实如此的情况”,这样,世界就作为确定性的总体给出现在看看这里的论证  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解释:“世界并不由物的列举以及关于这些物的事实所构成(就像是一场表演的节目单一样)……世界是什么,这是由描述,而不是由对象的列举所确定”(Wittgenstein, 1980,§112)对于这个解释,韩林合和奥斯特罗夫(M. B. Ostrow)的理解都不令人满意:韩林合完全漏掉了引文前半部分(韩林合,第36页);奥斯特罗夫则没有充分注意“以及关于这些物的事实”这一段(Ostrow, p.23)奥斯特罗夫给出的说明是这样的:假定我们的列举中包含两个物a和b,以及一个关系R,这个列举既相容于包含aRb的世界,又相容于包含bRa的世界,因而无法确定地给出一个世界。

      如果维特根斯坦的理由确实是上面引文中所说的,那么即使在包含了a、b、R的列表中加进了aRb,也不足以确定这个世界这正是要害之处1.1中说的是,世界不仅不是物的总和,而且,不能是事实和物的总和  现在可以给出论证不难看出,即使在关于世界的列表有a、b、R,以及aRb,我们仍然需要表明,单独列出的a和b构成了事实aRb,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关系假定新的关系是C,于是又要把aC(aRb)、bC(aRb)加入列表,如此构成无穷后退也许我们会说,既然列表中的“aRb”已经表明了它是由a和b构成的,我们就不需要新的关系C来表明这一点但在问题的这个阶段,需要确定的是什么东西确定地存在,也就是说,需要确定的是实体如果a和aRb都是实体,那么它们是作为相互独立的东西给出的,因而需要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论证可以推广得到两个结论:其一,在一个关于世界的列表中,构成列表的各项间不能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则进入无穷后退其二,如果说世界上存在不与任何东西建立关系的物是荒谬的,那么关于世界的列表中就不能有物仅当这两个结论同时成立,1.1、1.2、1.21才能成立因此,我认为维特根斯坦在写作《逻辑哲学论》时,确实是以我给出的论证为基础的。

        还可以构造另外一个无穷后退论证,以表明上述论证的抽象结构这个论证与布莱德雷著名的关系非实在性论证(cf. Sprigge, p.378)是一致的假定一个整体由一些元素组成,设这个由a和b组成的整体写成aRb,可以证明这个整体不能还原成关于其构成要素的任何枚举集合显然,集合[a,b]不能满足要求如果在集合中加入关系R,那么得到的枚举集[a,b,R]也不能满足要求,因为我们需要新的东西来使这三者结合起来,如此进入无穷后退如果把R理解成单独依赖于a或b的东西,这不足以表明a和b结合了起来而如果把R理解成依赖于a和b的统一体的东西,那么这就已经假定了a和b的结合  第二个论证不仅可以得到与第一个论证同样的推广结论,还可以得到“事实不能还原成物的枚举”这样一个结论;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即使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而事实是由物构成的,世界也不能由物构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即使把“世界由事实构成”理解成一种还原,“事实由物构成”也不能是还原性的,因而这里的构成关系是不可传递的不仅如此,第二个论证也保证了复合物与简单物的区别,以及命题与名称的区别这两对区别中的前一个都不能还原成后一个的枚举,因而是一种范畴上的区别。

        上述第一个论证是第二个论证的特例这是因为,在第一个论证中,随着新关系的加入,加入了新的事实,而第二个论证直接针对加入新关系所引起的后退罗素是从关系理论入手建立自己的分析立场的(参见罗素,第5章),维特根斯坦肯定从他那里了解到了这个论证事实上,《逻辑哲学论》中多次提到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维特根斯坦甚至在命题4.1251中表示自己已经解决了关于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问题如果我后面的解释站得住脚的话,那么《逻辑哲学论》的起点可以看成是对第二个论证的一种发展因此,我把这个论证称为《逻辑哲学论》的主论证(the master argument)  命题1.11有点令人困惑,它说:“世界就是由事实以及这些就是一切事实这个情况决定的这里实际上提到了两类事实:一类是组成世界的诸事实,一类是由这样一个事实单独构成的:除了第一类事实,没有其它事实有第二类事实挡在这里,我们无法进到命题1.2,即“世界分解为事实”因此肯定有刻画第二类事实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已经在1.12和1.13这两个命题中给出了1.12说,“事实的总和既决定一切发生的东西,又决定一切未发生的东西”,而1.13又接着说:“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

      因此,一切发生的东西和一切未发生的东西就决定了逻辑空间,事实位于这个逻辑空间中;这个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才是分解世界得到的事实第二类事实应当与逻辑空间相联系如果这里有一种分解,那么必定是一种特定的分解,而不是罗素得到外在关系的那种分解为弄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解,我们先看看事态(Sachverhalt)如何分解成客体  命题2.01第一次提到客体:“事态就是各客体(事物,物)的结合这当然不是说,给出了各个客体,把这些客体结合到一起,就得到了事态这样说就相当于说客体先于事态,而说事态是客体的结合,就等于说事态可以还原成客体主论证表明这是不可能的维特根斯坦的策略正好相反,用构成事态的可能性来定义客体对于客体来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事态的构成部分”(2.011),而这就意味着,“正如我们不能在空间之外思考空间客体,或在时间之外思考时间客体一样,我们也不能在与其他客体联系的可能性之外来思考任何客体”(2.0121)  撇开主论证单独看2.011和2.0121,其中提到的可能性是贫乏的——两个东西确实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表明在这两个东西中有结合的可能性但结合主论证就会看到,这里的两个东西(客体)不可能事先给出,因此,不是两个东西的结合保证了结合的可能性,而是第三个东西(事态)的存在保证了结合的可能性,而这种结合的可能性使我们说有两个东西存在。

      按这条思路就不能说,正是因为这里有两个东西结合的可能性,把两者分解开才是可能的;而应当说,正是分解表明了使两个东西结合的可能性是什么  但是,命题2.012中说:“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物能在事态中出现,则在物中就应该已经预决了这种事态的可能性”,而这不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客体结合的可能性,就没有事态吗?的确如此,但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运用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提示,而不是一个关于可能性是什么的阐明2.0121中解释说,“逻辑处理所有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因此2.012这个命题所说的是,逻辑的主题就是可能性,而没有进一步说可能性是什么可能性是什么,这一点包含在引入概念的顺序中,从而包含在各命题的衔接方式中只要找到了这种衔接方式所需要的论证,事情就清楚了  2.0121和2.013关于空间的提示使我们可以带着新的理解回到1.13所提到的逻辑空间概念2.013说,每一物可以说都在可能的事态的空间中,而2.0131则补充说这个空间是无限的显然,这里提到的空间就是逻辑空间,就是由构成事态的可能性所确定的空间说其是空间,应当是一种数学式的表达,对此这里不做讨论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可能性是通过对一个整体进行分解确定的,那么逻辑空间也是如此。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1.11产生的困惑了第二类事实表明世界的整体性或说总体性,它规定并体现为对该整体进行分解得到的可能性因此这类事实规定了对世界的分解就是通过把事实的总体分解成诸事实,使这些事实分享同样的可能性,即构成世界的可能性1.12紧接着就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即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存在就是在世界中,不存在则否但是,这种可能性不能作为事实间的关系来理解,对世界的分解必须单独地为每个分解后的部分赋予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由此得到1.21正如对事态进行分解后得到客体,即具有构成事态的可能性的东西一样,对世界进行分解后得到事态,即具有构成世界的可能性的东西,具有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的东西  由以上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不仅事态与客体的区分是必然的,而且事态与事实的区分也是必然的虽然在世界分解为诸事实之后,这些事实间没有关系,但事态表明这些事实是从同一个世界中分解出来的;事态所具有的可能性,即存在与不存在的可能性,就来自于这种分解与之对应,相对于事态而言,客体也对应着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也来自于分解——对事态的分解建立这两对区分的是维特根斯坦独特的分解概念,我们不妨称其为“维特根斯坦式分析”。

        前面提示过,维特根斯坦式分析不同于罗素式分析罗素式分析的核心思想是承认外在关系存在,即承认构成整体的部分要先于整体,因而整体可以通过在诸部分之间建立关系得到,由此得到一种还原式分析有趣的是,虽然罗素建立这种分析始于与布莱德雷的对话,但由此建立的东西却并不能应对布莱德雷的论证类型论似乎提供了一条思路,它允许个体的存在与关系的存在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上,因而不能在说个体存在的意义上说关系也存在类型论导致的是一种层级本体论,但它的语义学却很难导出一种层级间的本体论关系解释,而给出这种解释的论证负担,却恰好落在罗素身上——何以能说存在的个体通过不存在的关系结合到一起呢?  与罗素不同,维特根斯坦直接把布莱德雷的论证拿来作为出发点,从它所要求的整体的优先性入手建立分析理念虽然维特根斯坦式分析也包含着分解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目的和实现方式却与罗素式分析完全不同:后者是还原式分析,而前者是阐明式分析后者的目的是理解确定地给与的东西,而不是试图削减或者修饰它达到理解的方式是,通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整体的确定性就规定了部分的可能性;一旦了解了这些可能性是什么,就知道了整体的确定性所规定的是什么显然,两种分析反差极大,我们甚至可以说罗素式分析是激进的、破坏性的,维特根斯坦式分析是保守的、保全性的。

      所以,把《逻辑哲学论》的作者与罗素一起称为“原子论者”,这是一种彻底的误解  二  一种严格的正确的解读不应当一开始就把什么是维特根斯坦式分析亮出来,而应当在对《逻辑哲学论》的逐句解读中 自然 地呈现出来我相信,这部著作的所有命题都按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