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7页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学习体会细细读完《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掩卷沉思,课堂、课下的一些情形又重新浮现眼前 其中有快乐,感动,惊喜,也有尴尬,无奈与困惑在教师责任心的驱使下,怀着对英语教育事 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我在浩瀚的因特网上搜寻,惊喜地打开了一些著名英语教育人士的 博客,(如刘道义,包天仁等)品读着这些语言教育大师的心声,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 次的理解下面我将结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新课改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目前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从准备、启动到推进,经过两三年的探索与 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但是,随着改 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关于教学观转变的问题、关于教 学方法、方式改革的问题、关于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关于把握和钻研教学内容的问题 等等为了促进改革的深入开展,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一线教师中关 于新课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怎么老是“新课改”,“新教材”,成天都是“新” ?自从我参加工作2000年到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几乎年年我们都参加“新 课程”培训。
这几年的论文评选中,论文标题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新课标下”、“新课 标理念下”或“新课改下”这几年改革幅度之大,程度之深,速度之快,使很多一线教师对 课改认识不清,对教材分析不透从而导致了教学上的盲目性为什么老是在改呢?实际上,建国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 8次课改目前课改正在调整和转变,正处在一个转折 点和新的起点上,也可能还会进行下一次课改这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唯物辩证主义认为 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原理如果每次课改都是成功的,那么我们还用课改8次么?改革创 新是永恒的,是动态的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实践任务,我们以及课改专家也都是在摸着石头 过河,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问题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知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学 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进行培养一些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对新课 标提出的各级目标的认识尚不足还有个别教师,甚至个别还算比较年轻的教师,根本不理会新 课改的事,而是仍然坚持按照口己的那老一套去教学牛,好像新课程与他们无关,“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或者干脆考倚老卖老,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穿新写走老路。
尤其是高三的老师,迫 于高考的压力,为了给学生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经常不得不填鸭 式的灌,搞书山题海战术打时间仗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高一高二轰轰烈烈搞课改,到了 高三就完全变了样、新课程改革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是实现新的教学理 念、思想、方法和目标的基础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每一位教师 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并积极投身到课改的实践中来问题三:极左冒进,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教育实践界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 式主义,现在有的课堂活动看起来花样形式较多,但是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处理显得很生硬,有串 联活动之嫌,使用的结果可能冲淡主题,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会使课堂管理失控,给一些 顽皮学生提供“玩”的机会教学内容与活动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更好的实 现课程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动”来达到“学”,是“动”中“学”,而不是为了 “动”而 “动”,为“学”而“学”,所以,课堂不应是活动串联起来的游戏,而是内容和的有机结合问题四: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有的教师,迫于学 校压力或只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不得不应付几篇“论文”自己在论文中写的什么,有什么新 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谈不上运用而有些认真搞科研的教师,科研成 果累累,讲起理论滔滔不绝,但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却不多新课改中必须注意的几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所有英语教育界人士,尤其是一 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都必须坚持不懈的更加深入全面的推进新课改但是,绝对不能盲目我 们尤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认清几组关系:外语教学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诸如: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构与功 能,还有思想教育与语言教学、读写与听说、母语与目的语、机械操练与交际性练习、准确性与 流利性等等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我们这些外语教育工作者经常面临的挑战1新课程改革与高考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新课程体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它的出台大大地改变了英语的教学,它在课程的目标、 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 言运用能力因此,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似乎与高考要求的“掌握基础知识(词 汇,语法,句型),培养基本技能”有一些矛盾。
过去,很多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为了应 对学生高考的需要,会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词汇运法,语法规则,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着重夯实 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应试技能,以帮助他们应付高考而现在,按照高中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再 搞“题海战术”,不少教师和家长都为学生的高考成绩担忧我们认为,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近两年来,由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标的试行和高中英 语课程改革的推动,英语高考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在进行改革但是,必须看到,高考的体制 和内容还没有能够完全按照高中课标所提出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的要求来彻底改革,在这 种现状下,高三的教师,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中 帮助学生为高考作一定的准备,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有益的从理想的角度来说,真正 掌握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力和基础语法知识)的高中学生,应当是任何类型和内 容的考试都不怕,都能考高分应当看到,“高分低能”的情况已在大大改变,“高分高能”的 学生在日益增多广大教师应当看到,高中英语课改和高考改革是一统一的系统工程,应试能力 也是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坚持高中英语新课程提出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以课 程标准为依据,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因此,新课程与考试是不矛盾的,同 时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必将伴随着考试体制的日趋合理科学完善。
2英语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 重基础还是重应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买你对的还有知识和能力这一对矛盾以往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 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勿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仅仅知道 英语的知识,而是培养口头和笔头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因此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 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实践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就简而言Z,新课改要求重点培养语言运用能力那么,要“能力”就不要“基础” 了吗?刘道义的恩师,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国家语委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术委员会 主任、北京语言学会会长、叶圣陶研究会会长张志公先生曾强调,“考虑英语教学和教材中的任 何问题,必须充分重视中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往往不安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单纯模 仿,而希望知道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道理中学英语教学和教材中要教点有关的知识,可是, 绝对不应贪多求全、繁琐艰深,学了又用不上学习语言是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张老的话中,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第一,英语学习的本质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训练语言能力因此学生所 学,教师所教必须有实用价值,以应用为目标。
第二,在汉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学生,必须探索 “所以然”,也即教师必须讲解教授基本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毕竟,词汇语法是语言 的基本要素,更是各种语言能力的基础只不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按张老所说,“所教的语 言知识“精要、好懂、管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 .传统观点与现代理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间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 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个各有优缺,传 统的五步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的积累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任 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更注重对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培养志公先生谈到教学方法时,他强 调,不要搞一律化他说:“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目的,各自需要最适合它的办法对 于方法,不要绝对化,某种方法一定好,某种方法一定不行所以,我们要善于把传统的和现 代的相结合很多现代教育理念及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们对国外的各种各样的理念、思想、教 法、模式等一定要懂得学习和借鉴,不能一律排斥有的可以拿来就用,但不能搞简单的拿来主 义。
而对于我们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也不能够全盘否定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丢掉不要,认为 传统的就是旧的坏的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很多国家正在研究中国的教育,包括外语教育国 外很多国家都认为中国传统的、这种以理解记忆为主和认知为主的教育是值得他们学习借鉴的, 并且认为我们的教法和理念比他们的更加有效,比他们的强调“知识的'个人主义'”要好老 外尚且认同我们的传统,那我们国人就更应该对其充分利用了二重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的弹性新棵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适当的删减或补充 教材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的顺序教师应该明确,以前的教学是带着知识走向学 生,而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我把知识给你,你来学,来接受,后者是 教师想出一些尽可能适合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反映在教材的处理 上,前者给了你纲,给了你教学全部内容,你可以将教材用够,剥烂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后 者给你的教材仅是一个适应于教学的一般性材料,教师需要精细加工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在诸 如教育资源,学生生源、师资水平,英语教育现状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强求一律,各校可 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选定后根据各种因素增添和删减某些 材料。
一句话,弹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就使教材具有了开放性,而不是原来的封闭形式了另外,旧教材相比,新教材话题涉及内容广泛新颖,贴近生活,除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外, 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课程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灵活,给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机会总之,新教材给教师和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活动空间,它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灵活多变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因此,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风靡一 时殊不知,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的局限比如,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语言形式,追求任务的真实情境,急于实现功能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公开课上,为了展现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创造性的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不 敢讲授语言点,取消了呈现语言(词汇、句型等)的步骤,似乎学生不教不学便会了其实,这 里有虚假的成分,可能前一节课处理过语言,甚至是事先上过的课否则,便可发现课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