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X拉萨矿区滑坡精编版.pptx
29页2013拉萨矿区滑坡,目 录,简介,,01,简介,灾因,事件,灾时,灾域,灾民,2013年3月日晨时左右,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的扎西岗乡斯布村沟泽日山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初步估计万方碎石从山顶滚下掩埋了距离山口公里的中国黄金集团华泰龙矿业开发公司的施工民工宿营地,造成工人失踪,由于滑坡面积和塌方量庞大,失踪者生还希望渺茫西藏拉萨矿区滑坡83人被埋,,01,简介,灾因,事件,灾时,灾域,灾民,当冰川退去,坡面最年轻物质体风化严重,巨大的石头变成碎石,整个山体成为风化的块体自然风化下的碎石形成碎石堆积体,松散后的碎石受到热胀冷缩和雨雪天气等细微外因的诱导,就会向山下滑动滑坡源头海拔高5350米,源头点和青藏高原其他地方一样,过去覆盖着大量的冰川,在春夏季节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产生热胀冷缩,导致冰川底下的石头出现风化01,简介,灾因,事件,灾时,灾域,灾民,“下滑过程中,碎石流像“滚雪球”一样,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形成巨大的碎屑流,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距离越长,下泄的碎石流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拉萨329山体滑坡就是在上述条件下形成,诱因就是春季山体的热胀冷缩和多雨雪天气相关资料:,工程院院士多吉:拉萨滑坡源于冰川碎石松动下滑,,01,简介,灾时,事件,灾因,灾域,灾民,灾时:2013年3月29日凌晨6点左右,灾民:83名工人(藏族2名,其余均为汉族、多为吉陕贵川等内地民工)被埋。
01,简介,事件,灾因,灾时,灾民,墨竹工卡县隶属拉萨市,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中上游,属拉萨河谷平原一部分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面积5492平方公里,境内山川相同,河谷环绕自然灾害多而频繁矿区情况:甲玛矿区是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区,矿区平均海拔4780米,最高海拔达到5360米,是一个高海拔矿区,平均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0%灾域,,02,影响,3月29日凌晨发生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山体滑坡,不仅造成了83名矿区工人被埋,也使牧民查果的80多头牛被深深地埋入矿区拉萨滑坡事故现场:牧民80多头牛被埋入矿区,视频:拉萨矿区滑坡83人被埋30多小时后搜救现场,拉萨3.29山体滑坡被困和遇难人员名单公布,相关资料:,,03,知识拓展,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组成要素,基本条件,危害,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概念,,03,知识拓展,(1)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2)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3)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4)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组成要素,基本条件,概念,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危害,,03,知识拓展,(1)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2)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3)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4)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5)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 (6)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危害,基本条件,概念,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组成要素,,03,知识拓展,(7)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8)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 (9)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10)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11)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危害,基本条件,概念,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组成要素,,03,知识拓展,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基本条件,,03,知识拓展,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基本条件,,03,知识拓展,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基本条件,,03,知识拓展,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基本条件,,03,知识拓展,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基本条件,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分布规律,,03,知识拓展,(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
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如中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生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基本条件,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分布规律,,03,知识拓展,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坡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基本条件,分布规律,防治措施,应对措施,异常现象,,03,知识拓展,(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应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基本条件,分布规律,防治措施,异常现象,应对措施,,03,知识拓展,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基本条件,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03,知识拓展,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 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6,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基本条件,分布规律,异常现象,防治措施,应对措施,,03,知识拓展,危害,组成要素,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当遇滑坡发生时,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如群测群防站或县、市、地区及省政府,均设有“国土资源局”该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担当此项责任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概念,基本条件,分布规律,异常现象,应对措施,防治措施,,03,知识拓展,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3)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并通知邻近的河谷、山沟中的人们做好撤离准备,密切注视灾情的漫延和转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即次生灾害)注意、因滑坡可能危害到的某些生命线工程(如水库、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发电厂、通讯设备、干线渠道等)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或第三次灾害的发生,如火灾、洪水等注意调查滑坡是否有间歇性活动特点,尽可能确定其再次活动的可能性和时间如果必要的话(需经有关专家或科技人员论证),应迅速设立观测点(站)或观测网,密切注视其变化动态,“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危害,组成要素,概念,基本条件,分布规律,异常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