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谈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编.doc
6页从《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谈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编赵宗义(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宁波315200)由于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缺位,多年来体育教学的内容并没有随着学生年级增长难度逐渐增加,普遍存在着“低级重复”和“蜡 蜓点水”的问题如初中开始教授的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到了大学篮球 课时仍然是学习的起点,这种现象的存在似乎让体育课成了学校教育中时效性最 差的课程这一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材编排的理论不清晰是 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学校体育理论界的专家们就体育教材的编排问题进行了深入研 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教材的“四分类法”是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下面就《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中涉及的体育教学分类理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划分体育教学内容的方法1. 充实螺旋式即“精教类”教学内容,在很多年级出现,用大单元进 行教学的一类教材多吃多餐)2. 单薄螺旋式即“锻炼类”教学内容,在很多年级出现,用小单元或 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单元中作为辅教材或者辅助性练习出现的一类内容少吃 多餐)3. 充实直线式即“简教类”教学内容,只在某一个年级出现、用大单 元进行教学的一类教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项目)。
一次吃饱)4. 单薄直线式即“介绍类”教学内容,只在某个年级出现,用小单元进行教学 的一类教材(介绍性的、体验性的)二、“四分类法”的实践依据“四分类法”主要依据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行分类,分类时兼顾了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1. 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1) 不单单依托体育学,而更多地依托体育运动项S和方法因为这 一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往往是以活动教材为主,即以运动技能的教学为主,理论 内容多是通过实践课滲透其中2) 体育运动素材极其丰富,数量大,但层次不清,而且同一素材中 内涵的教材因素很多,功能性很强,存在一项多能和多项一能的特点3) 很大一部分来自“竞技”竞技是以决胜负、排优劣为0的、为特 征的,但作为教育的体育更多地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学〉」进步, 发掘自己的潜能2. 学校体育的现状(1) 现状一一夹缝中,求生存人们常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用这句话形容体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现状很贴切体育本应是 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体育工作似乎又游离于学校教育工作 之外在学校工作中,体育工作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在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学工 作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两个边缘化,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多数学生失去了接受正 常体育教育的机会(多数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被边缘化)当权利主体所享受 的权利处于边缘化的吋候,保障权利实现的人的工作处境就不言而喻了① 工作量的问题(教师数与课时数)② 教师职称评定的问题(高级教师的比例少)③ 课吋费的问题(特级拿其他学科二级教师的课吋补贴)2) 政策——雷声大,雨点小体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中的一个方面, 在国家制定大政方针吋,总是被放在了比较特殊的位置,予以特殊的关照,例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央2007年7号文件等,但是具体到落实层面,得力的 措施却不多3) 操作一一时间长,效果差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体育课是在校 园中跨度最大的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为必修课(大三至研究生阶 段还作为选修课)中法定课时较多的一门学科:小学1-2年级每周4学吋,3-6 年级每周3课吋,中学7-9年级每周3课吋,10-12年级每周2课时,大学阶段 每周2课吋但是吋效性不好,这是大家的普遍感觉(如某女生大学毕业,不知 篮球行进间高手上篮的技术动作,更不会做此动作)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得不将体育课程教学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安排,使体 育课程在有限的吋间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学生学会1 一 2项运动技能打下基 础。
三、新的分类方法的着眼点一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终身体育是指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与接受体育教育,既是一种体育教育思 潮,又是对持续终身的体育行为的概括从这一提法我们可以分析出终身体育在 与实践相结合吋应具备以下内在要求:(1)养成体育锻炼惯;(2)具有一定的 体育能力这对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终身体育己经成为影响我 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体系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 重要位置,对学生体育W惯和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1. 终身体育提出的背景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到了 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受终身教育 思想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随之也被提出,并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终身体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起着不 可估量的作用,己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W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W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正如我国学者在 相关文章中指出:“终身体育成为各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学校 体育对人的培养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放眼未来”,即要注重一种长远效果。
它 具有以下社会现实意义:(1) 休闲娱乐的需要一一闲暇吋间的增多2) 科学健身的需要一一打破人生轨迹的怪圈目前的人生轨迹图:第一安全期:能吃、能练、能睡,身体机能良好危险期:营养过剩,劳累过度,身体机能下降,身体危机频发 第二安全期:积极参加锻炼,按时吃药,及时体检正常的人生轨迹图:第一安全期:能吃、能练、能睡,身体机能良好第二安全期:体育娱乐,身体锻炼,健康饮食,健康工作第三安全期:积极参加锻炼,按时吃药,及时体检3) 社会交往的需要一一请人吃顿饭,不如请人出身汗2. 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1) 时间上一一承上启下终身体育由婴幼儿体育、学校体育和成人体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构成, 学校体育包含于终身体育体系之中,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基 础性作用0前,中外多数学者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或是其基础 1987年,日本颁布的《H本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中便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 身体育的入门期,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阶段我国多数学者也认 同这种观点2) 效果上一一关键吋期学校体育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效果最好、 时机最佳的阶段,错过了这一最佳时机,将不利于人们体育习惯与能力的形成。
WHO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在第14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幵幕式上指出:“儿童、 青少年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最具可塑性的人群,他们形成了最大又最易受影响的 人群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朗格朗指出:“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 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 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lsqU0;插曲’o按照0前我国适龄儿童的入学年龄推算,一个人从6岁开始将接受正式 的学校教育,如果条件允许,他的儿童和青少年吋期的人部分吋间将在学校度过 这段吋间是人一生中成长的关键吋期,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使他们极易被改造 在这个吋期,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将在培养其体育习惯与能力方面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实际上一一重要阶段由于S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社会原 因,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学校体育实际上是人生接受体育 教育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从进校开始,教育将系统而全面地伴随他度过学生生 涯这就更突出显现了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基础地位四、理论转化为实践之间的思考学校体育工作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历次重要教育文件的起草 中总是反复强调学校体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效果总不明 显。
冋想近几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的政策和实际现状,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 加强:1. 坚决治理大环境一一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各 项方针和政策,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1) 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2)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吋3)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学生作息制度4) 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2. 强化课程建设一一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一体化,二是纵向一体化从横向看,学校体育的内容在教学、课外锻炼及训练竞赛中应保持一定的统一性 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以及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内容安排吋,要以培养 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为目的,使这几个不同环节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使学校体育内容横向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在某一年级的体育学业水平,保 证学生不掉队不同年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参考分类理论,选择可以普遍开展i受学生 欢迎的运动项0在大、中、小学中有层次地开展,使运动项0的幵展具奋继承性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与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1】陈琳《从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我国外语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 宄》杂志社出版,2009年,第4期[2】赵国柱陈旭光主编《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设》.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2005 年 11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