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oc
7页小学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挫折对每个人来说是难免的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来自父辈、祖辈的娇宠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祖宗”、“小皇帝”,而这一优势地位在进入小学后被打破,一旦进入校门,就必须遵守新的规章制度,任何骄纵、任性都是没有用的,有时还会因此受到批评,所以,小学生入学后所经历的这一角色的转换,很容易使其产生挫折感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也不断会碰到诸如考试不理想,因而被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等挫折,由于挫折的普遍性决定了培养耐挫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耐挫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在遇到挫折时,能正确认识挫折,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措施,调整心态,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能力著名学者黄学规说过:“人生的成功往往是挫折的恩赐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位小学生都要把培养健康身心作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结合工作以来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小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策略一、高年级学生耐挫能力目标体系的研究一)小学生受挫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师通过设计问卷、个别谈话、开座谈会等方法来调查学生受挫的范围及受挫后的反应。
通常我们在校园里遇到的挫折情境可归纳为六个方面,即学习方面、生理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方面、自尊心方面和自信心方面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的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情绪方面的挫折往往使我们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在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在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往往会使有些同学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者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而在行为方面,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二)小学生挫折成因分析1.优越的生活条件营造了孩子们自私的个性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孩子营造了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不再为玩具动脑筋,不再要动手缝制沙包,动脑构思游戏……这现成的一切,让孩子们不知道吃苦是什么,甚至玩着玩着都觉得无聊,于是便整天泡在刺激的电子游戏中于是乎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创造,不知道除他之外这世上还有别人,似乎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随手拿来。
于是大街上,随处可见孩子哭闹着要求大人买这买那的情景…… 2 .家长的娇纵造就了他们任性的个性从孩子刚生下来开始,吃的、用的就是最好的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并使劲跺几下地:“为什么把我们宝宝摔倒了?”学校里,老师利用放学的时间给孩子补课,家长会说:“孩子还没吃饭呢!”的情景也屡见不鲜;低年级的教室里,每到放学时,打扫教室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班级的一次正常活动,也的先让家长签字同意,老师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责难;如果从生下来,就不给孩子最好的,他一定知道什么叫吃苦的滋味;如果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他一定会知道,摔倒了怪自己,爬起来也要靠自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一定会知道父母的辛劳,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3.过重的学习压力造就了一颗易碎的童心家长在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上,可以说要啥给啥,但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稍不如意便会给孩子当头一棒在学校里,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老师的眼中也只有成绩和分数于是学习成绩便成了衡量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于是高成绩也就成了孩子奋斗的唯一目标,孩子的一个周末比正常上课还紧张于是各类补习班的门口常常被家长挤得水泄不通。
三)高年级学生耐挫能力的教育目标体系内容根据心理教育要适应社会转型,知识经济的要求,考虑到挫折涉及到自然社会,个体等多种因素耐受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维的,多侧面的在这种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又要兼顾挫折教育所函盖的基本内内相关要素其教育目标包括:1.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引起的挫折有一般认识、了解;2.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挫折的心理准备及疏导对策;3.对学生上遭遇到的大小不同、程度不一挫折的态度及其转化机制;4.对班集体中人际关系造成的挫折的正确处理和协调;5.对受到各种挫折后自我心理保健的常识教育和可操作性的行为方式指导二、培养耐挫能力途径、方法的研究(一)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耐挫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学科课程中本身所蕴含的心理资源来教育学生语文学科中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和人物分析、角色扮演,体会他人面对挫折时采取的积极行为,体会他人在受挫情况下内心情感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健康自信的心态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营造融洽愉快、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如讲授语文课《李时珍》、《种子的力》、《詹天佑》等,对学生进行毅力、吃苦、奉献等教育。
又如讲授《爱迪生》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爱迪生为了做实验,克服了家里经济困难,一只耳朵被人打聋,衣服被硫酸烧毁,眼睛差点被弄瞎等困难,坚定钻研科学的决心,不怕失败,反复实验,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明白无论做任何事情,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只要我们经受得起挫折的考验,不畏困难,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二)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结合起来同时,利用活动课、班队活动等,兴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也可通过组织有关游戏、娱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等有关的基本知识,提高挫折意识,自觉增强应付挫折的心理和能力全国少工委1994年推出了“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生存与发展行动计划”,把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少先队的主要任务倡导儿童不要做“笼中小鸟”,而要学做翱翔蓝天的雄鹰;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而要学做野外的松柏要有意识地为少年儿童设置障碍,把他们置于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如组织“磨难式夏令营”等,也是锻炼学生耐挫力的有效方法学校定期组织诸如运动会、远足、军训等主题活动,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锻炼也可以与家长联系,以假日小队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父母好帮手”等实践活动,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
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三)积极架设班、校两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1.通过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培养小学生的耐挫能力积极配合少先队开展的“五自”活动,创设挫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练,指导他们采取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受挫后应采取的积极行为技能,提高耐挫力2.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等,帮助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其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信箱及等,通过心理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了心理渲泄的场所,而且对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掌握挫折反应的策略,起到良好的帮助、启发和教育作用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挫折教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是开展学生挫折教育网络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把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抓出成效。
学校是对学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在认真抓好校内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组织教师下社区(村)、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架起学校与社区(村)、家庭联系的桥梁,把教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区延伸,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衔接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第一环境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观点,支持孩子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村)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社区(村)是对未成年人进行耐挫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三结合”的平台和载体要依托社区各种阵地和设施,发挥社区人才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平台,保障学校教育、礼区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促进,形成三位一体的挫折教育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