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Z-76个标准解法.docx
4页在物-场模型分析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又包含广泛,物-场模型的确立、使用有相当的困难,所以TRI为物-场模型提供了成模式的解法,称为标准解法,共76个,标准解法通常用来解决概念设计的开发问题76个标准解决方法可分为5类:建立或破坏物质场;开发物质场;从基础系统向高级系统或微观等级转变;度量或检测技术系统内一切事物;描述如何在技术系统引入物质或场发明者首先要根据物质场模型识别问题的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标准方法解 第一类标准解:不改变或仅少量改变系统 (1)假如只有S1,应增加S2及场F,以完善系统3要素,并使其有效 (2)假如系统不能改变,但可接受永久的或临时的添加物,可以在S1或S2内部添加来实现 (3)假如系统不能改变,但用永久的或临时的外部添加物来改变S1或S2 是可以接受的,则加之 (4)假定系统不能改变,但可用环境资源作为内部或外部添加物,是可接受的,则加之 (5)假定系统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系统以外的环境,则改变之 (6)微小量的精确控制是困难的,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附加物,并在之后除去来控制微小量(7)一个系统的场强度不够,增加场强度又会损坏系统,可将强度足够大的一个场施加到另一元件上,把该元件再连接到原系统上。
同理,一种物质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则可连接到另一物质上发挥作用 (8)同时需要大的(强的)和小的(弱的)效应时,需小效应的位置可由物质S3 来保护 (9)在一个系统中有用及有害效应同时存在,S1及S2不必互相接触,引入S3 来消除有害效应 (10)与(9)类似,但不允许增加新物质通过改变S1或S2来消除有害效应该类解包括增加“虚无物质”,如:空位、真空或空气、气泡等,或加一种场 (11)有害效应是一种场引起的,则引入物质S3吸收有害效应 (12)在一个系统中,有用、有害效应同时存在,但S1及S2必须处于接触状态,则增加场F2使之抵消F1的影响,或者得到一个附加的有用效应 (13)在一个系统中,由于一个要素存在磁性而产生有害效应将该要素加热到居里点以上,磁性将不存在,或者引入相反的磁场消除原磁场 第二类标准解:改变系统 (14)串联的物-场模型:将S2及F1施加到S3;再将S3及F2施加到S1两串联模型独立可控 (15)并联的物-场模型:一个可控性很差的系统已存在部分不能改变,则可并联第二个场 (16)对可控性差的场,用易控场来代替,或增加易控场由重力场变为机械场或由机械场变为电磁场。
其核心是由物理接触变到场的作用 (17)将S2由宏观变为微观 (18)改变S2成为允许气体或液体通过的多孔的或具有毛细孔的材料 (19)使系统更具柔性或适应性,通常方式是由刚性变为一个铰接,或成为连续柔性系统 (20)驻波被用于液体或粒子定位 (21)将单一物质或不可控物质变成确定空间结构的非单一物质,这种变化可以是永久的或临时的 (22)使F与S1或S2的自然频率匹配或不匹配 (23)与F1或F2的固有频率匹配 (24)两个不相容或独立的动作可相继完成 (25)在一个系统中增加铁磁材料和(或)磁场 (26)将(16)与(25)结合,利用铁磁材料与磁 (27)利用磁流体,这是(26)的一个特例 (28)利用含有磁粒子或液体的毛细结构 (29)利用附加场,如涂层,使非磁场体永久或临时具有磁性 (30)假如一个物体不能具有磁性,将铁磁物质引入到环境之中 (31)利用自然现象,如物体按场排列,或在居里点以上使物体失去磁性 (32)利用动态,可变成自调整的磁场 (33)加铁磁粒子改变材料结构,施加磁场移动粒子,使非结构化系统变为结构化系统,或反之。
(34)与F场的自然频率相匹配对于宏观系统,采用机械振动增加铁磁粒子的运动在分子及原子水平上,材料的复合成分可通过改变磁场频率的方法用电子谐振频谱确定 (35)用电流产生磁场并代替磁粒子 (36)电流变流体具有被电磁场控制的黏度,利用此性质及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如电流变流体轴承等 第三类标准解:传递系统 (37)系统传递1:产生双系统或多系统 (38)改进双系统或多系统中的连接 (39)系统传递2:在系统之间增加新的功能 (40)双系统及多系统的简化 (41)系统传递3:利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反特性 (42)系统传递4:传递到微观水平来控制 第四类标准解:检测系统 (43)替代系统中的检测与测量,使之不再需要 (44)若(43)不可能,则测量一复制品或肖像 (45)如(43)及(44)不可能,则利用两个检测量代替一个连续测量 (46)假如一个不完整物-场系统不能被检测,则增加单一或两个物-场系统,且一个场作为输出假如已存在的场是非有效的,在不影响原系统的条件下,改变或加强该场,使它具有容易检测的参数 (47)测量引入的附加物。
(48)假如在系统中不能增加附加物,则在环境中增加而对系统产生一个场,检测此场对系统的影响 (49)假如附加场不能被引入到环境中去,则分解或改变环境中已存在的物质,并测量产生的效应 (50)利用自然现象例如:利用系统中出现的已知科学效应,通过观察效应的变化,决定系统的状态 (51)假如系统不能直接或通过场测量,则测量系统或要素激发的固有频率来确定系统变化52)假如实现(51)不可能,则测量与已知特性相联系的物体的固有频率 (53)增加或利用铁磁物质或磁场以便测量 (54)增加磁场粒子或改变一种物质成为铁磁粒子以便测量,测量所导致的磁场变化即可 (55)假如(54)不可能建立一个复合系统,则添加铁磁粒子到系统中去 (56)假如系统中不允许增加铁磁物质,则将其加到环境中 (57)测量与磁性有关现象,如居里点、磁滞等 (58)若单系统精度不够,可用双系统或多系统 (59)代替直接测量,可测量时间或空间的一阶或二阶导数 第五类标准解:简化改进系统 (60)间接方法:①使用无成本资源,如:空气、真空、气泡、泡沫、缝隙等;②利用场代替物质;③用外部附加物代替内部附加物;④利用少量但非常活化的附加物;⑤将附加物集中到特定位置上;⑥暂时引入附加物;⑦假如原系统中不允许附加物,可在其复制品中增加附加物,这包括仿真器的使用;⑧引入化合物,当它们起反应时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而直接引入这些化合物是有害的;⑨通过对环境或物体本身的分解获得所需的附加物。
(61)将要素分为更小的单元 (62)附加物用完后自动消除(63)假如环境不允许大量使用某种材料,则使用对环境无影响的东西 (64)使用一种场来产生另一种场 (65)利用环境中已存在的场 (66)使用属于场资源的物质 (67)状态传递1:替代状态 (68)状态传递2:双态 (69)状态传递3:利用转换中的伴随现象 (70)状态传递4:传递到双态 (71)利用元件或物质间的作用使其更有效 (72)自控制传递假如一物体必须具有不同的状态,应使其自身从一个状态传递到另一状态 (73)当输入场较弱时,加强输出场,通常在接近状态转换点处实现 (74)通过分解获得物质粒子 (75)通过结合获得物质 (76)假如高等结构物质需分解但又不能分解,可用次高一级的物质状态替代;反之,如低等结构物质不能应用,则用高一级的物质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