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析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二阶段及最后阶段的远东政策.doc
9页试析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二阶段及最后阶段的远东政策 试析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二阶段及最后阶段的远东政策 【作 者】隋淑英 【内容提要】1941年的美日谈判主要围绕三国同盟、经济合作及中国问题进行,而纠葛的焦点则在中国问题美国政府在第二阶段的谈判中,重申“赫尔四原则”,要求日本从中国及法属印度支那撤军较之第一阶段,美国政府的对日绥靖色彩趋于暗淡,强硬、遏制的一面逐渐占了上风在谈判的最后阶段,美国政府的对日绥靖倾向又死灰复燃,提出了严重绥靖日本、牺牲中国的《美日协定基础案》,只不过没有付诸行动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反复,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时至1941年8月, 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是美国政府对日强硬的重要因素;二、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英国对日强硬态度的影响;三、世界形势与美国的国内形势均趋于好转但这种强硬是以不导致太平洋战争为基点的,正因如此,到了谈判的最后阶段,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美国政府不惜抛出《美日协定基础案》而在亚洲,中国正在支持着美国的先欧后亚的大战略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才便美国在暂时绥靖日本还是继续支持中国之间选择了后者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一阶段的远东政策,笔者已做过分析。
本文拟对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二阶段和最后阶段的远东政策尤其是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 一先谈美日谈判的第二阶段(1941年8月—10月)外交谈判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1941年7月25日, 日本派兵进驻印度支那南部26日,罗斯福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8月1日,又宣布对日禁运接着英、荷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对日本而言,贸易禁运是灾难性的,也是出乎意外的7月26 日的《大本营机密日记》曾写道:美国“迟早有一天要实行禁运,实行禁运的时机在今明年不会很快到来”注:实松让:《珍珠港事件前的日日夜夜》,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170、282、150页如果没有外部资源的输入,日本仅靠自己的物产是无法支持下去的日本估计,海军将在两年之内瘫痪,重要的工业部门将在一年之内瘫痪禁运使得日本必须在战与和之间作出抉择而由此产生的危机就成为美日在华盛顿重开谈判的背景冻结日本资产的命令及禁运促使日本当局进行紧急磋商经近卫首相的多方疏通,在8月4日的联络会议上作出了日本的提案,希望以此重开美日谈判之门该案由野村于8月6日提交赫尔主要内容有二:1.日本提供的保证:日本不向印度支那以外的西南太平洋地区进兵,一旦中国事变得以解决,则立即从法属印度支那撤兵;日本保证菲律宾的独立。
2.美国给予的保证:停止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措施;恢复与日本的通商关系;协助日本获取西南太平洋地区尤其是荷属东印度的天然资源;斡旋中日两国间进行谈判;日本即使从印度支那撤退后,也拥有那里的特殊地位注: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下卷,原书房1978年版,第536—538、540、545—546、544、550—552、548—549、556页在提案的第一项里,日本撤出印度支那必须以中国事变的解决为前提,实质上是无限期占领该地区;在第二项里,美停止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措施,就是变相要求美国解除其在该地区的武装,使之成为真空地带,而日本则可以在此为所欲为对于这样的提案,赫尔仅表示留待以后讨论,并警告说,如果日本不停止武力征服,就没有会谈的余地为了打破僵局,近卫于8月4日,向陆海两相表示要亲自会见罗斯福,披沥日本建立“东亚共荣圈”的决心但目前作出让步是明智的,如总统仍不能理解日本的意图,就中断谈判注:芦田均:《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交史》,时事通信社昭和34年版,第316—31777页为此,外务省于8 月7日向野村下达了提议中的近卫——罗斯福会谈的指示此后的两个月里,日本政府对美国的外交调整就完全放在日美首脑的会见上了。
恰在同一天,罗斯福前往纽芬兰的阿金夏湾,准备与丘吉尔举行一次与近卫提议完全不同的最高级会议在随后的会谈中,丘吉尔向罗斯福建议:“现在只有给日本以明确的警告,才能阻止日军的南进政策并且无论如何也得阻止日本的南进注:芦田均:《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交史》,时事通信社昭和34年版,第316—31777页罗斯福赞成向日本发出警告,但语气应和缓一些17日,罗斯福召见了野村,并把对日警告作为备忘录交给了野村美国在备忘录中声明:“假如日本政府以武力或武力威助推行对邻国实行军事统治的政策或计划,并在今后采取某种手段,那么,美国政府将保护美国及美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为保卫美国的安全,将被迫立即采取一切美国认为必要的手段注:实松让:《珍珠港事件前的日日夜夜》,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170、282、150页为避免过分刺激日本,罗斯福又对野村说:“我认为这个提议中的两国首脑会谈或许是有价值的”,地点在阿拉斯加,时间以十月中旬为宜注:毛阿:《日美外交秘史》,法政大学出版局昭和27年版,第232页会谈结束后,野村立即电告国内,申述其意见:“日美关系应立即进行调整,不容延缓,否则机会一失,就无法挽救了注: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下卷,原书房1978年版,第536—538、540、545—546、544、550—552、548—549、556页。
对于首脑会谈,罗斯福虽表赞成,赫尔却持异议他认为近卫的和平诚意值得怀疑,他是“七七事变”时的首相,三国同盟及日汪秘约都是在近卫任内签订的若两国首脑进行会晤,会使中国人受到打击;并且如果会谈失败,日本军人很可能怪罪于美国,从而造成对美开战之势注:赫尔:《赫尔回忆录》下卷,纽约1948年版,第1024—1025、1027—1028、1027、1032—1033、1055—1056、1056、1058、1072—1073页因赫尔固执已见,罗斯福亦改变初衷他在9月3日会见野村时说:“为了会谈能够成功,有必要就重要的问题举行预备性的会谈 ”(注:野村:《出使美国》,附录, 东京岩波书房昭和21年版,第110、163、129—130页实质是拒绝了首脑会谈同一天,日本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了新的对美谈判方针,形成9月6日提案提案表明日本政府在某些重要的问题上有某种程度的让步如:关于三国同盟,美在参加欧战时,三国同盟的解释及履行由日本独自决定(增添了“独自”一词);关于经济活动,强调美在中国的经济活动凡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就不加限制但关于撤兵,提案只讲日本将按中日间未来的协定尽可能迅速地从中国撤军,而没有明示撤军期限。
注: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下卷,原书房1978年版,第536—538、540、545—546、544、550—552、548—549、556页 日本政府认为9月6日提案已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作了相当大的让步,而赫尔却认为这个提案仍难以接受因为日本仍避免回答罗斯福要求日军撤出法属印度支那的建议;三国同盟由日本独自解释,若美国卷入欧战,是否属于自卫,只能由日本裁判;美国在中国的经济活动,是否在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仍由日本决定;若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系,就会剥夺美国的经济武器,而这又是美国遏制日本的重要手段不难看出,美国并没有发现日本在三国同盟问题上作了某些妥协,而此时美国舆论又倾向于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首脑会晤的提议被拒绝,加深了日本政府对美国日益增长的怀疑美国果真愿意和平,还是在玩弄手段争取时间?每天要消耗12000 吨石油而又无处补充,用不了多久,军队就会象一条被抛上沙滩的鲸鱼,动弹不得为此,日本于9月6日召开御前会议,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纲要》,决定“为了确保生存和进行自卫,在不辞对美(英、荷)开战的决心下,大体上以10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外交谈判到10月上旬若仍无希望实现我方要求,立即决定对美(英、荷)开战。
”(注: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下卷,原书房1978年版,第536—538、540、545—546、544、550—552、548—549、556页这是日本滑向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里程碑在规定了谈判期限的情况下,企图利用开战的态势,辅以以屈求伸的策略,促使美国在中国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对日本作出让步因此,在美国拒绝9月6日提案后,野村又向赫尔提交了9月25 日方案这是针对美国6月21日方案的一个修正案 主要内容有:如美国介入欧战,对三国同盟的解释与义务,由日本独自决定;美国应作中日和谈的桥梁,不得妨碍日本解决中国事变的努力;应恢复正常的日美通商关系,废止冻结措施;为防止共产主义扰乱秩序,威胁日中安全,日本军队要驻扎在中国的一定区域;中国事变解决后,日本撤退前项以外的军队;重庆政府与“南京政府”联合;承认满洲国注: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下卷,原书房1978年版,第536—538、540、545—546、544、550—552、548—549、556页这个提案把美日谈判的难点全部暴露出来了在日本看来,三国同盟由日本独自解释就已经是将其空文化了,日本已为达成日美妥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因而必须坚持在驻军问题上的立场。
而在美国眼里,三国同盟由日本独自解释,只不过是日本企图在以后的行动中更自由、更灵活,这仍是很危险的关于驻军问题,日本认为:“美国所考虑的与其是驻兵的实质问题,勿宁说是想使日本暂时先撤兵,然后缔结新的协定来规定驻兵的形式问题注: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3卷,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49页但事过境迁,美国此时的处境与想法已非如此了美国开始注意中国对美日谈判的反应美国于9月3日拒绝首脑会晤后,赫尔就训令其驻华大使高斯“通知中国外长美日谈判过去未曾实现,将来亦不考虑允许日本侵略中国的安排注:赫尔:《赫尔回忆录》下卷,纽约1948年版,第1024—1025、1027—1028、1027、1032—1033、1055—1056、1056、1058、1072—1073页10月1日,赫尔亲自约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 并说:“美日举行正式谈判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一,美国若与日本正式谈判,一定先与中国商讨有关问题,美国决心继续援助中国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为止注:赫尔:《赫尔回忆录》下卷,纽约1948年版,第1024—1025、1027—1028、1027、1032—1033、1055—1056、1056、1058、1072—1073页。
不管赫尔是否说出了美国的真意,但他对9月25 日日本方案十分不满是不容质疑的10月2日,赫尔向野村提出了一份照会照会对9月25日日本提案避而不谈,只以对9月6日提案答复的形式要求日本确认“赫尔四原则并进而提出三个问题:一. 美国政府对“日中和平条约中规定的在不确定的时间在中国特定的区域驻扎军队……持有异议;”二. “关于日军从中国及法属印度支那撤军,如果日本明确地声明其态度,对于日本国的和平意图及确立太平洋区域将来的安定与进步的基础都是极其有效的;”三.“对于欧洲战争,日本政府若重新加以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赫尔又进一步阐明其立场:“美国政府认为,为了维持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不能仅仅依靠一时的谅解,希望缔结一项明确的协定注:野村:《出使美国》,附录,东京岩波书房昭和21年版,第110、163、129—130页野村鉴于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连续于10月3、4日两天向日本政府报告他对形势的分析:“美日谈判终于令人感到触上了暗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如果美国不诉诸武力而继续实行目前的经济政策,美国就会达到对日战争的目的日本驻兵中国为最重要的问题,日本既不能全面撤军,应当寻求其他的妥协处。
注:野村:《出使美国》,附录, 东京岩波书房昭和21年版,第110、163、129—130页为了争取继续谈判,近卫劝说陆相“乘现在的形势,暂时作些让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