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doc
3页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进取心理的助动力鲁迅有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对既得成就的不 满足,确实称得起是推动进取心的车轮,是引导人们不断向 上的阶梯不满自身不是一种动力,但它却能产生一种助推力只 要你对既有成绩不满足,这种不满就会推动你向次的目标挺 进当我们意识支我们能够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绩时,我们 就会精神振奋,满怀信心,勇往直前相反,如果认为取得 这么多成绩已经不错了,心满意足了,就必然懈怠起来因 此,大凡在事业上卓有成就者,总是严肃地向“自满”这个 敌人宣战他们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断地为自己提 出新的奋斗目标球王贝利一生踢进 200 多个球,有人问他, 哪个球踢的最好?他问答:“下一个 ”中国女排赢得“三连 冠”后,有人请袁伟民谈感受,袁伟民的回答是:“从零开 始 ”在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当美国游泳选手里克·凯里 在 200 仰泳决赛中第一个到达终点时,这位优胜者不是欣喜若 狂,而是沮丧得近乎痛哭他将头埋进水里,眼中充满泪水, 在为未能再次打破自己创下的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而奥悔 这些人在取得第一流的成绩后仍然深感不满足,也许正是这 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才推动他们不断奋进,去取得更大的成 绩。
在已有成绩、尤其是在比较大的成绩面前,要使自己不 满足,需要具备宏大的志向 “自满”和“不自满” ,实际上 取决于人们成就和目标之间的对比度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因发现了“J”粒子,荣获 1996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随着这最高科学荣誉的降临,接 踵而来的便是急剧增多的社会活动,作学术报告,接受记者 采访,求教者也络绎不绝为此,他并没有陶醉其中怡然自 得,而是很快瞄准新目标,反而比以前更加勤奋了他每天 只睡五六个小时,挤出时间搞科研,三年后又获重大成果, 再度获奖而小志向,低标准,却使许多本来能成为一流人 才的人只在二三流水平上徘徊这些人在取得一些成就后, 便踌躇满志,既得的成就完全吞噬了他们的进取心这样, 他们进取的脚步就就此终止了满足于既得的成就,不知道毁掉了多少人的进取心不 知道耽误了多少人的才华的人物取得第一流成绩的机会永 不满足于既得成就的人,他们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具有容 纳百川的气概,已有的成绩装不满他们的胸怀;而容易满足 的人志向小,标准低,恰如一条极易干涸的小河流,难以成 大事不满足于既得成就,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向自己挑战,不 断地超越自我生命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自我发掘过程,一个人要超过前 人、超过同辈固然不容易,但要超过自己,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当一个人和别人相比处于落后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紧迫感, 迫使自己奋起直追而当自己在某些方面优于他人时,惰性 就会出来作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乃至停止前进的脚步 因此, “超越自已”往往比超过别人更难,尤其是在取得比较 好的成绩后更是如此这就决定了当人处于优势地位时,更 需要给自己提高标准,施加压力,才能继续进步前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经常以“超越自己”自勉,他说:“如果有人对我说,马雅科夫斯基写得很好,他去年写 了一部好作品,今年写的一部也和那一样好,照我的意见, 这就是很坏”诗人要求自己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跨过自 己之后” ,才能出版一村新书,从而也就不断把已经取得的成 绩抛在后面,不断使自己跨到新的高度 人的事业可以有各个有限的目标,但生活的列车没有终 点,生活是永远不会停滞不前的不管我们现在取得了多少 成就,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念:我们能够承担更大的任务, 有力量和有可能克服更大的困难和障碍对自己和对自己的 成就不完全满足,对自己所作的努力及其成果持客观慎重的 态度——这是进取心理得以巩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