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山旅游文化的园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期汇报稿.doc
8页南通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狼山旅游文化的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开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实验周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课程多元化的今天,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出多样性模式,与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无硬性规定的统一教材,也无统一的教学计划,提倡形成师生共同建构的、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因此我们着手开发具有生活化的园本课程来充实幼儿园现有课程2、幼儿园所处的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我园地处美丽的南通,更在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狼山景区脚下作为南通旅游主要景点的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从而构建了具有狼山品牌的旅游文化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孩子生活中最熟悉、最容易诱发他们感兴趣的本土资源没有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不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孩子们虽然生活在狼山这个美丽的旅游景区,但他们对狼山的旅游文化却知之甚少,从而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本土文化的缺乏3、我校相关课题研究为本课题打下了研究基础早在2006年,我园就申报了南通市第六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地方旅游文化与幼儿游戏的开发》,并与2009年顺利结题。
而“狼山旅游文化的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则是在此课题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五山小学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对于我园来说,依托狼山丰富的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大大拓展幼儿学习的内容,是课程生活化、社会化的具体体现,将使幼儿园和社会架起一个联系的桥梁,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培养,特别是社会责任心的培养带入到地方旅游文化之中,真正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有效地促进全园幼儿的和谐发展二)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实验周期 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初步构建以狼山旅游文化资源为主体的园本课程2、培养教师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3、加深幼儿对当地旅游文化的理解,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地发展4、形成本园的课程特色,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研究内容:1、狼山旅游文化的园本课程的开发a.狼山山水文化与园本课程的开发b.狼山主题公园文化与园本课程的开发c.狼山饮食文化与园本课程的开发2、狼山旅游文化实施策略的研究3、课例研究其研究重点:挖掘狼山旅游文化中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等,分析幼儿理解能力,将内涵丰富、幼儿易于理解的教育内容,设计相关案例,生成比较系统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实施的课程,让幼儿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感受家乡旅游文化的独特、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的实验周期 2011年——2013年1.第一阶段为(2011年 7月 ~2012年 7月)准备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课题研究的设计工作 ,建立课题组,搜集文献资料,拟定实施方案 2)设计问卷,进行本园幼儿及家长对南通旅游文化了解程度的现状调查3)搜集旅游文化资源的相关内容4) 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论证会,修改并形成正式文本2.第二阶段为 (2012 年 8月 ~2014年 1月)实施阶段1)筛选出适合幼儿接受的旅游文化资源,形成课程资源集2)结合幼儿和课程实际,开发和实施园本课程 3)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会议,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阶段总结;进行阶段成果展示3、第三阶段为(2014年2月 ~2014年12月)调整总结阶段1)在进一步实施中做好各年级活动方案的修改、调整与完善2)形成一套园本课程,完成结题报告,同时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二、 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我园于2011年8月,结合幼儿园实际和本地区资源,正式申报了《 南通旅游文化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的研究——社会领域园本课程的开发》这一课题,在2012年3月得到了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后,于2013年1月进行了现场开题,并全面开展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定了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思路,并讨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展开的:1、 分层负责,形成研究网络通过课题组的认真酝酿研究,形成了园长、业务园长(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年级组长(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人)三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大家分层实施,层层交互,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力争将我们的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真正意义上落实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2、 更新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内涵质量课题组要求全园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首先有总体的把握,在实践中进行恰当的操作、评价每学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各项课题研究活动,实践课题实验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技能,课题组注意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每半月一次课题理论学习或课题研讨活动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现在课题研究网络向全园教师覆盖,让全园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全园形成了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3、问卷调查,摸清研究现状1)问卷幼儿为使课题研究目标更明确、更具实效性,课题组在课题启动初期向全园幼儿分发了问卷调查,并请家长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实事求是地填写。
通过对调查表的整理归类,我们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旅游文化知之甚少2)调查幼儿园通过调查,发现周边几所 幼儿园都没有自己的园本课程,对于狼山旅游资源的运用一般只限于春、秋游带孩子到狼山的一些旅游景点玩一下而已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和对幼儿园的狼山旅游文化的园本课程的的现状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我们开发狼山旅游文化的园本课程就是因为这一内容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我们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家乡,要让家乡的旅游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充满了希望4、搜集资料,形成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是课程建构的重要内容,狼山旅游文化资源到底有哪些呢?什么样的旅游资源能为我们所用,进入我们的课程呢?我们教师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上景区参观、在网上查询、查找地方志、请在景区工作的家长提供信息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源,但是我们发现狼山旅游资源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孩子,于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筛选工作,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幼儿的兴趣以及资源本身的教育意义来甄别选择、合理开发利用。
教师通过收集、整理、筛选等工作对狼山旅游文化也有了全方位的认识5、 精心研讨,确定课程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课程”,课程目标就是课程开发的起点在广泛阅读文献,征集教师的意见后,课题组成员多次研讨,初步完成了课程的目标设计课程总目标是让幼儿亲近家乡的旅游文化,增加对家乡旅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总目标指引下,我们又初步确定了各阶段和各主题的目标在设计目标时我们不仅考虑要了解家乡文化的知识目标等,也考虑促进幼儿情感、态度和能力发展等目标6、生成主题,开发课程内容(1)根据资源预设活动:如何利用搜集来的资源,生成组织出多样化、感性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活动呢?这对使用惯现成教材的老师来说,是一道难题于是大家又翻阅大量书籍,整合多方面信息,决定以主题为主线设计活动,我们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考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的发展期望和要求,从本园、本地的实情出发,根据幼儿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的经验,我们对主题的来源做以下分类:小班饮食文化:狼山饮食民俗(各传统节日的饮食习惯)、狼山特产(南通脆饼、江鲜、狼山鸡等)中班公园文化:以园博园、滨江公园、啬园、民博园等几大公园为主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包括山水草木、物产古迹、民风习俗、人文风貌大班山水文化:以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长江的为主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山水草木、物产古迹、民风习俗、人文风貌从这三种资源里去开发,将这些资源渗透进五大领域2)偶发事件生成活动除了我们研究初期预设的一些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一些特殊事件及时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如去年园博园举行了菊展,我们就围绕菊展生成了一系列活动,今年上半年狼山举办了桃花节活动,教师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就生成了社会活动《走进桃花节》、科学活动《桃花》、美术点画《桃花》等在内容开发中我们努力做到这几方面的关注:1.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指导与要求;2.关注幼儿身心特点发展与需要; 3.关注课程价值的多重性7、多种途径,保证课程实施(1)社区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我们一改以往只在教室里学习、活动的方式,而是把孩子带出去,让幼儿亲密接触家乡的山水、建筑、民俗文化等一切美好的东西,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拓宽幼儿的审美空间,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的人格2)集体教学活动为了落实课程目标,各班教师要根据主题课程进度和幼儿发展水平开展集体活动。
如中班围绕园博园的恐龙馆设计了主题《走进侏罗纪》,教师选择课程中的科学活动《走进恐龙大世界》、语言活动《城里来了大恐龙》美术手指点画《我的恐龙朋友》、蛋壳贴画《恐龙》、数学活动《为恐龙设计号码》等开展教学这种针对幼儿发展需要和主题内容而设置的集体活动是关注幼儿认知经验的建构,实施课程内容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们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及时确定、调整课程内容,对于课程中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深入挖掘,以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高效3)游戏与教学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均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由此可见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应融入于课程于是我们将狼山旅游资源运用于幼儿各大领域活动的同时也运用于幼儿的区角游戏,实现教学与游戏的优化整合,让幼儿在主动愉悦的游戏中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富有地方特色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游戏中,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4)、创设旅游文化特色的环境环境是种隐性课程,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它在幼儿园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也特别注意将地方旅游文化融合进去,让环境会说话。
小班是以饮食文化为主,我们在纸盘上贴上南通的各种特产、美食,也有孩子撕的江鱼、装饰的鱼等装饰成青花瓷盘样吊在走廊里,让孩子们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在区角环境的创设中也将南通闻名的蓝印花布艺术地运用其中,从而与南通特产相互协调起来中班以主题公园文化为主,我们的走廊里都是彩喷的公园的各个景点及介绍,置身其中,仿佛就在逛公园墙壁上贴着孩子在各个公园游玩的照片和创作的各种沙画作品,班级的主题墙也是师生共同创设的环境大班以山水文化为主,孩子更是环境的创造者,他们自己用手折叠了一层层的宝塔变成支云塔,然后在山脚下孩子又剪成一棵棵树,贴在上面,这样有几分神似的狼山也跃然展板上 我们努力用狼山旅游文化来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师生的道德情操和创造思维,引领师生在获取感受、体验情感、积淀智慧中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现园所的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