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_陈海津.pdf
7页建筑学报50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城市广州城已经今非昔比 : 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城市化历程,城市无论从规模和形态都不是上一辈广州人所熟知的广州城今天的广州以快速高效的交通线为脉络急速向周边延伸, 高密度的城市肌理正以相似的方式覆盖地表 城市景物被剧烈改观,但在令人们激动之余却越来越缺乏新意近年来, 广州一大批巨大的流通和展示设施相继落成, 如广州新白云机场和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等, 延续了广州作为南中国最大的经济物流中心的历史定位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则是广州近期启动的另一巨型都市功能机器, 其使用目标定位是广东省、 广州市人大、 政协等机关部门召开大型政务会议, 能满足召开各类型国际会议及大型综艺演出、 音乐会、 影视等的功能需要, 并设有展览、 酒店、 商业用房等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是广东省、 广州市政务管理能力和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 是展现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推动国际政治、文化、 经贸交流的重要场所 其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陈海津 何健翔模和涵盖的功能足以令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达到“城”的尺度, 同时也是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启动引擎2005 年 4 月,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吸引了来自美国、 法国、 德国、西班牙、 比利时及中国的 11 家国际、国内著名设计机构的参与。
经过两轮评选后,中信华南 ( 集团 ) 建筑设计院和比利时BURO Ⅱ事务所联合提交的方案最终被评定为中标及最终实施方案2007 年 2 月, 经历了不到一年半超常速度的设计和建造,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主体落成并投入使用,作为广东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及广东省九届政协五次会议的主会场基地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西麓 ( 原东方乐园用地 ) , 与景色秀美的白云山一路之隔, 紧邻云溪生态公园 ; 西侧面对原白云机场, 即规划的白云新城中心区 基地为南北向的矩形, 总规划用地面积 25.04hm2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的北郊, 因主峰摩星岭常年被白云覆盖而得名 白云山有云霞雾霭、 岩河溪泉之自然风光, 也有不少名胜古迹, 是广州市著名风景区, 现已辟为白云山公园 而面对原白云机场的空场, 可以想象日后新城市中的繁荣景象和高密度的建造会议中心的基地正好位于城市 ( 未来 ) 与山景 ( 历史 ) 之间项目基地所属的特殊位置和远大目标要求一种新型城市化理念的形成, 设计必须采用富有创意的统一性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编织基于对自然景观仔细阅读和城市空间的深入理解, 我们提出了 “自然景观和城市编织交融”的设计理念: 秉承尊重自然的原则, 挖掘基地所处的特殊位置的潜力, 利用现代的设计理念, 诠释山景与城市的对话,将历史景观与城市未来编织交融, 把巨大的都市机器结合到一个位于未来城市和白云山公园之间的, 具有开放的视觉和实际51 建筑学报联系的整体系统之中。
自然景观与城市编织交融” 在这里有三重含义 :一是指视觉上的景观联系 拟建的白云新城将形成东西向连续的视觉通廊, 使人们在新城中随处可以远观白云山上的自然风光二是指人们实际使用上的联系 为了创造白云新城与白云山公园之间的有效联系, 把基地西侧拟建的机场东路下沉形成地下交通隧道, 地面上只保留基地本身和周边的慢速交通, 增强新城中央绿地与会议中心西面的公共广场的联系 ; 流连于穿梭在建筑之间的生态步廊的人们可以跨越白云大道到达白云山麓的云溪生态公园,会议中心本身在城市空间的层面并非一幢孤立的建筑, 而是一个联系自然景观和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三是在城市形象和隐喻方面, 把新建筑设计成为 “山中之城” 或者叫 “城中之山” 一方面,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白云山地貌在新建城市核心区的 “延伸” 另一方面, 也建立了几个从城市到周围自然景观的 “联系”国际会议中心摆脱了我们习惯采用的孤立建筑模式, 以全新的设计理念缩绘了一副 “白云织锦”建筑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共分为五栋建筑体量, 由北向南平行布置, 依次为配套用房 A栋建筑、 会议中心 B 栋建筑、 会议中心 C 栋 作者单位 : 中信华南 ( 集团 ) 建筑设计院 ( 广州 ,510630)收稿日期 : 2007-12-10建筑、 会议中心 D 栋建筑、 配套用房 E 栋建筑, 五栋建筑的中部通过一条 18m 宽、 南北走向的连廊来联系, 这种模块式的内部结构使会议中心的每个模块可以相对独立地运作, 提高使用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各栋建筑之间是东西贯通的生态花园及步廊, 廊道同时也是地表和室内景观的延伸 花园里种植的是岭南特有的苗木 功能性建筑实体与花园廊道相间, 实现了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相互编织交融B 、 C 、 D 栋建筑为会议区, 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核心部分, 其功能主要为会议、 展览、 宴会 包括 2500 座会议厅、 1200 座会议厅、 500 座会议厅及各种中小型会议室等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47445m 2 , 地下建筑面积 40521m 2 整个会议区可以同时容纳过万人进行各种会议和演出活动, 是名副其实的会议之城每个建筑模块采用了 “ box in box ”的空间逻辑, 即把具体的会议空间作为建筑实体的外盒子里的内盒子处理 内外盒子之间则是交通和休息交往空间红砂岩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作为城市或区域的会议、 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 其形象将成为城市或区域的重要景观 在思考会议中心的实体形象时, 强调的是如何能让这一形象成为自然景观向城市或者是城市向自然景观过渡的一个载体, 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 “山中之城” 或 “城中之山” 设计理念的简洁粗犷却不失动感的自然之美是建筑视觉效果的灵魂, 建筑外表皮材料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工业产品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方案设计伊始我们便直觉地选取了红砂岩石材作为立面表皮用材 为了证实本质并不十分坚硬的红砂岩可以担当建筑的干挂外墙材料,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专家论证, 最终确定了红砂岩作为整个会议中心建筑群的主要立面材料 经过模数化的精确设计和加工后, 红砂岩这种展现白云山江水文脉和历史沉积的天然材料呈现出了简洁的现代建筑形态 仅以面积计算, 共12 万 m 2 的干挂红砂岩幕墙在中外建筑史上应是首创 整个幕墙设计充分考虑了红砂岩的特点, 结合建筑对外墙的物理性能要求, 成为现在建成的双层幕墙系统在白云山麓绿树的映衬下, 红砂岩的浑厚与玻璃的晶莹显得鲜明而和谐室内除了延续建筑室外的空间感, 建筑室内风格轻盈、 细腻, 与建筑本身的粗犷形成对照 交通和休息空间设计清晰明快, 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每个具体的会议空间则根据各自功能的不同而采用各异的设计手段,使每个会议空间呈现强烈的个性 ■建筑学报52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建设单位 : 广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设计单位:中信华南 ( 集团 ) 建筑设计院方案设计合作单位 :比利时 BURO 建筑设计事务所施工图设计合作单位 : 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建设地点 : 广州市白云区设计 / 竣工时间 : 2005 年 5 月 /2007 年 2 月用地面积 : 250404m2总建筑面积 : 306831m2主要设计人 :Salvatore Bono 、 陈海津、何健翔、冼碧仪、 陈杰、 陆秉雄、 才奇、邢懿、刘红、 吴明真、 梁浩泉、 王红玉、 陆雁摄影 : Philippe Van Gelooven 、 绿色之春传媒红砂岩幕墙局部效果西立面区域总平面白云新城中央公园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大金钟水库北53 建筑学报首层平面二层平面ABC DE中型会议室联系长廊中型会议室2500 座会议室入口门厅礼仪大厅展览厅中型会议室 中型会议室联系长廊门厅上空1200 座会议室宴会厅酒店酒店建筑学报54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55建筑学报建筑学报56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A 栋酒店大堂C 栋宴会厅屋面花园 2D 栋室内休息平台展厅室外遮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