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隐性叙事视域下《傲慢与偏见》中的阶级观建构研究.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36296552
  • 上传时间:2022-01-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2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隐性叙事视域下《傲慢与偏见》中的阶级观建构研究    江润洁 陈欣怡摘要:申丹教授在她的隐性叙事理论研究中提出:在许多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个隐性进程隐性叙事进程作为情节发展背后的暗流,旨在表达与显性情节互补或相反的主题这些主题互相制衡,相辅相成,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具戏剧性,创造出不同以往的审美价值以隐性叙事理论为指导,重新分析研究《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发现小说表层情节叙事背后还存在着另外一股叙事暗流,即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上层阶级的态度并非静态不变的,而是随情节发展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小说开端的淡然和戏谑,发展到小说中部的期待与认同,再至后半部与结尾对上层贵族阶级的融入和同化,这也体现了作者本人阶级观的动态变化和两面性关键词:隐性进程;《傲慢与偏见》;动态阶级观;重评:I106.4:A:16735595(2019)05008905《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女性作家简·奥斯丁(以下简称奥斯丁)的代表作自出版以来,这部小说一直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关于此作品的解读也层出不穷作者奥斯丁身处一个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也赋予了其作品一定的复杂度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代表作,需要多关注内容,并将内容与其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伦理和文化层面相联系。

      [1]也有人认为奥斯丁通过对18世纪婚姻的叙事,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并批判了女性不平等的生存境况[2]甚至有学者认为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及其阶级观都有双面性[3]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叙事策略上,奥斯丁采取了显性的叙述者和隐性的叙事声音以满足社会对女性作家的强制性要求[4]有学者评论,作者在叙事策略上,間接叙事技巧尤其是动态三维视角广泛应用[5]事实上,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采用的艺术技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作者的意识形态和立场在过去的20年里,在西方叙事学研究中,叙事过程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前沿[6]多数学者更关注单一的叙事运动,即文本本身的叙事、情节的发展然而,在很多作品中,却存在双重动态叙事,即在表层的情节发展叙事背后总有一股潜在的暗流,呈现出与表层叙事不同或相反的主题,对情节发展起到补充抑或是颠覆的作用 近年来,申丹教授在她的隐性叙事理论研究中提出,在许多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个隐性进程,隐性叙事进程作为情节发展背后的暗流,旨在表达与显性情节互补或相反的主题,这些主题互相制衡,相辅相成,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具戏剧性,创造出不同以往的审美价值[7]47基于申丹教授的隐性叙事理论,本文重新审读了《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对此小说的开篇、中部和结尾的阶级书写建构进行了独到的分析解读,从而对简·奥斯丁的阶级观建构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全面仔细考察文本,我们则会发现,小说表层情节叙事背后还存在着另外一股叙事暗流《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出身乡绅阶层的伊丽莎白和出身贵族阶层的达西之间,从相互误解到误会消除、互相欣赏以至互相爱慕,最终成就了一桩跨阶级的幸福婚姻的故事从小说表层情节来看,作者看似着重刻画了男主人公达西的傲慢及其对中下层阶级的偏见,但在隐性叙事潜流中却表现了身处上层贵族阶级的达西的个人魅力和优秀道德品质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乡绅阶级,表层叙事中貌似对上层贵族阶级的傲慢态度和行为深感厌恶,对下层阶级趋炎附势的做法也嗤之以鼻但在隐性叙事潜流中,刻画了伊丽莎白阶级观的变化与对上流社会的复杂心态,即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上层阶级的姿态并非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隐性情节叙事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甚至在小说后半部与结尾出现了对上层阶级的好感和认同这也体现了作者本人阶级观的动态变化和两面性一、小说开头的隐性进程小说在开始部分便出现了与表层情节相反的隐性进程作为上层贵族阶级的达西在舞会上的傲慢引起了伊丽莎白母亲班纳特太太的极度不满,文中多次以最讨厌、最可恶、不值得、不可容忍、厌恶透顶等词语来描述班纳特太太对达西的态度,而这貌似吻合了读者对作者阶级观建构的期待。

      而在隐性潜流中,作者却借伊丽莎白之口表达了比较温和、淡然的阶级态度和反应小说第3章,在舞会上,当宾利与伊丽莎白的姐姐跳完舞后,看到达西孤傲地站在一边,便要给达西介绍伊丽莎白,达西却说:“你说的是哪一位?”他转过身来,朝着伊丽莎白望了一会儿,等她也看见了他,他才收回自己的目光,冷冷的说:“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你还是回到你的舞伴身边去欣赏她的笑脸吧,犯不着把时间浪费在我的身上[8]11这是达西的傲慢对伊丽莎白的第一次冒犯,有评论家认为,小说情节从这里开始,伊丽莎白也因达西的傲慢无礼从此对他心生厌恶而文中对伊丽莎白偷听到两人对话后的反应描述如下:伊丽莎白依旧坐在那里,对达西先生委实没甚好感不过她却蛮有兴致地把这段偷听到的话去讲给她的朋友听,因为她的个性活泼调皮,遇到任何可笑的事情都会感到兴趣[8]12对于达西在舞会上的出言不逊,伊丽莎白的反应却是饶有兴致地讲给朋友听,仅仅认为是可笑的,似乎并未心生厌恶,当然这与文中所描述的她活泼的个性有关,但也表现出,主人公一开始并未对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讽刺和傲慢有过度的反感和厌恶,而是以一种调侃、淡然的语气一带而过。

      从伊丽莎白“虽然对达西没甚好感,但也依旧坐在那里”中也可看出,她对于没有得到达西的欢心并非满不在乎,而“依旧坐着”或许也说明,她只是没有过度热情,但对出身于上层贵族阶级的男主人公也是心生期待的在下面的故事情节叙事中,表层情节中班纳特太太的反应与隐性进程中伊丽莎白的态度也形成了进一步的对照接下来,班纳特太太两次提到了伊丽莎白在这次舞会上的尴尬遭遇第一次是班纳特太太回到家中对班纳特先生的抱怨:“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她补充道,“丽萃不中他的意,这对丽萃并没有什么可惜,因为他是个最讨厌、最可恶的人不值得去奉承他那么高傲,那么自大,叫人不可容忍!他一会儿走到这里,一会儿走到那里,把自己看得那么了不起!还要嫌人家不够漂亮,配不上跟他跳舞呢!要是你在场的话,你就可以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我厌恶透了那个人[8]14第二次是班纳特家与邻居卢卡斯家在谈论麦里屯舞会时,夏洛特提起达西冒犯伊丽莎白一事,班纳特太太回应道,“我请求你别叫丽萃想起了他这种无礼的举动又生起气来;他是那么讨厌的一个人,被他看上了才叫倒霉呢”[8]20这两次伊丽莎白都没有任何回应在一番讨论过后,班纳特太太说 “丽萃,如果我是你,下次我绝不跟他跳舞”,此时伊丽莎白终于回答了一句“妈妈,我相信我可以万无一失地向你保证,我永不跟他跳舞”。

      倘若从女主人公的内心角度出发,在班纳特太太先后两次在其他人面前提起自己舞会被拒一事时之所以选择沉默,可能会出自以下两种原因:第一,伊丽莎白根本毫不在乎此事;第二,伊丽莎白对母亲三番两次在他人面前提及此事感到尴尬,下意识地选择逃避而从我们对之前伊丽莎白反应的分析来看,显然并非前者由此可见,伊丽莎白对于母亲将自己舞会遭拒一事当作与别人的谈资实则是有些反感的,因此她之后以一句“保证不和他跳舞”来回应班纳特太太,也是意在结束这个话题那么,伊丽莎白是否如表面情节中那样因达西的傲慢无礼而对其产生了愤怒,从而采取回避态度?在卢卡斯小姐与伊丽莎白的对话及其妹妹曼丽与卢家小哥的评论中,可见隐性进程中的这股叙事潜流,即伊丽莎白的阶级观及其态度他虽然骄傲,”卢卡斯小姐说,“可不象一般人的骄傲那样使我生气,因为他有理由骄傲这么优秀的一个青年,门第好,又有钱,样样都比人家强,也难怪他要自以为了不起,照我的说法,他有权利骄傲这倒是真话,”伊丽莎白回答道,“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8]22“我以为骄傲是一般人的通病,”曼丽说……“从我所读过的许多书看来,我相信那的确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通病,人性特别容易趋向于这方面,简直谁都不免因為自己具有了某种品质而自命不凡。

      虚荣与骄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尽管字面上常常当作同义词用,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卢家一个小哥儿(他是跟他姐姐们一起来的)忽然说道:“要是我也像达西先生那么有钱,我真不知道会骄傲到什么地步呢我要养一群猎狗,还要每天喝一瓶酒[8]22由此可见,伊丽莎白赞同卢卡斯的观点,并认为十分正确,达西“有权利骄傲”而其妹妹曼丽也认为骄傲不同于自负,是一般人的通病因此,贵族阶级达西的行为是能得到大家理解和原谅的而卢家小哥的评论则更能够使读者对达西的行为言语产生同理心,从而认为骄傲是正常人性所在,上层贵族阶级是有权利骄傲的所有的评论与描述都在隐性地传达着一种态度和观点:上层贵族阶级并未如班纳特太太嘴里说的那么可憎,那么无法容忍虽然达西的傲慢确实令伊丽莎白产生了些许不快,但在她眼中,达西的傲慢是有理由、有资格、可以宽恕的因此,经过男女主人公第一次冲突的舞会事件之后,伊丽莎白并未对达西产生反感之情,仅是因为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身为贵族阶级的达西先生的青睐而有所介怀二、小说中部的隐性进程再来看小说的中部,表层情节已发展至男主人公的傲慢与女主人公的第二次冲突。

      达西先生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作者将达西作为贵族阶级的傲慢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得很动听,除了倾诉爱情以外,又把其他种种感想也源源本本说出来了他一方面千言万语地表示深情密意,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说了许许多多傲慢无礼的话他觉得她出身低微,觉得自己是迁就她,而且家庭方面的种种障碍,往往会使他的见解和他的心愿不能相容并存——他这样热烈地倾诉,虽然显得他这次举动的慎重,却未必能使他的求婚受到欢迎[8]218面对这样的一番求婚,伊丽莎白虽深感震惊,但也断然拒绝了他,并细数了达西的三大罪状,而这三大罪状全部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阶级差距首先,达西作为贵族,指责出身乡绅阶级的伊丽莎白出身卑微,认为求婚是自己屈尊俯就;其次,达西拆散自己的姐姐简和其好友宾利的婚事;最后,达西剥夺管家儿子维克姆应得的财产他对地位与身份的态度,令伊丽莎白意识到她与达西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简作为伊丽莎白的姐姐,丧失了爱情并失去了嫁入豪门的机会;而维克姆,伊丽莎白喜欢的人,则失去了稳定的职位和一笔不菲的财产在这两件事上,达西的所作所为让伊丽莎白误认为他不认同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的融合,因此对自己的求婚也绝非真情实意然而,在本章的末尾有一段描述耐人寻味:隔了一忽儿,伊丽莎白就听到他打开大门走了。

      她心里纷乱无比她不知道如何撑住自己,她非常软弱无力,便坐在那儿哭了半个钟头她回想到刚才的一幕,越想越觉得奇怪达西先生竟会向她求婚,他竟会爱上她好几个月了……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个人能在不知不觉中博得别人这样热烈的爱慕,也足够自慰了[8]22此段话展现出全文重要的隐性潜流:伊丽莎白对未能进入上层阶级而感到失落,并因达西对自己表达爱慕之情而感到欣喜、自慰甚至说是受宠若惊从全文来看,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一位相当理性的女性她起初对上层贵族达西的态度就是隐忍和淡然的,或许事实上,伊丽莎白内心向往为上层贵族阶级所接受,而在未知真相的前提下,她所感知到的达西对下层阶级的态度,让自己认识到:即便答应了达西的求婚,只要他对下层阶级的蔑视存在,自己的婚姻终究是无法幸福的因此,在此部分表层情节叙事中,伊丽莎白决绝地表达了对以达西为代表的上层阶级傲慢姿态的气愤;而在隐性叙事中却表达了对达西所代表的上层贵族阶级的向往这股隐性潜流合理解释了伊丽莎白由起初的氣愤到因烦恼而哭泣的情绪变化事实上,伊丽莎白对嫁给贵族阶级的向往这一点,在她对费茨威廉上校的态度上也有所体现费茨威廉上校为人亲切,与伊丽莎白聊得十分投缘,这让伊丽莎白忍不住将先前喜欢的维克姆拿出来与费茨威廉上校相比较,并得出了费茨威廉上校更胜一筹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