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数学复习要点说明.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7667601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9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 . . 市初二数学第一学期统一测试复习资料题型:选择、填空共十八题(36分),解答题十题(6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点复习:本次考试围为八年级上学期,主要有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勾股定理、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一、选择题和填空题:考点一:全等三角形①全等三角形定义与性质:图形的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只改变 ,不改变②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请认真阅读课本33页容并深刻领会其中含义特别是什么情况下不能判定全等③课本25页角平分线、26页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27页直角三角形的尺规作图④基本图形,如“K”字型全等、题目有中点时要作辅助线等练习:1、(2012,8.)在△ABC中,已知∠A=∠B,且该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100.现有下面四个结论: ①∠A=100;②∠C=100;③AC= BC;④AB=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图,已知AB=CD,那么还应添加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BC≌△CDA.则从以下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CDA的是 ( ) A.BC=AD B.∠B=∠D=90C.∠ACB=∠CAD D.∠BAC=∠DCA3、如图,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答案不唯一,只需填一个) 第2题图 第3题图考点二、轴对称图形。

      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②四个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按定义、判定、性质来记忆认真阅读课本71页本章知识结构与69—70页的折纸与证明③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④距离和最短问题4、以下“数字”图形中,有且仅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5、(201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50,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余角是( ) A.25 B.40或30 C.25或40 D.506、(2013,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3,3),若y轴上存在点P,使△OAP为等腰三角形(其中O为坐标原点),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7、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o形成的,若∠BAC= 150o,则∠θ=___________.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下面四个结论:①DA平分∠EDF;②EB=FC;③AD上的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到AE、AF距离相等的点,到DE、DF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填序号) 第7题图 第8题图9、已知两点A(0,—2)、B(4,—1),点P在X轴上,则PA+PB的最小值是;点P的坐标为 。

      10、(201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  A.(0,0) B.(0,1) C.(0,2) D.(0,3)务必完成课本75页的探索研究题目14、15、16三题考点三:勾股定理①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②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勾股数组11、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3,4),它到原点的距离是12、在△ABC中,∠BAC=90,AB=15,AC=20,AD⊥BC,垂足为D,则△ABC斜边上的高AD=.1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B(1,3),则线段AB的长度是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56cm,斜边上的中线为12.5cm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考点四:实数①实数的分类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③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与实数大小比较④实数的运算15、在,,,,,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2 B.3 C.4 D.516、若,,且,则的值为A.1 B.-1 C.7 D.717、(1)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

      2)若|x-|+(y+)2=0,则考点五: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点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能由坐标找点,由点确定坐标;③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的平移;④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⑤建立适当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的坐标18、点P(m,m-2)在第四象限,则m取值围是19、点P(2x,y)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20、点A(a,-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a= 21、已知点A(-1,0)、点B(4,0),点C在Y轴上,若的面积为5,则点C的坐标为22、(20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3,),点C的坐标为(,0),点P为斜边OB上的一个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为(  )A.B.C.D.223、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A(1,1)、B(2,2)、C(3,-1),则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24、已知点A(-3,y)与点B(x,2)关于Y轴对称,X轴上有一点C,若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为 考点六:一次函数①图象与性质;②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③函数、方程、不等式④面积问题;⑤应用。

      ⑥函数平移问题向下平移2 个单位,表达式为?向右平移呢?)25、(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底边长为y,腰长为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直线m与直线关于Y轴对称,则解析式为 (3)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围是 26、一次函数、y轴于A、B两点,在坐标轴上有一点C,若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点C有个27、一次函数y1=mx+n和y2=nx+m,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以下图中的( )28、(1)已知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求m的值 (2)已知点A(-1,y1)和点B(2,y2)是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1与y2 的大小关系29、下表给出的是关于某个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若干信息.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计算:m+2n= ▲ .30、在如下图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大致是( )解答题:19.(1)计算:.(2);(3)(4)已知a≥0,a+b=0,求代数式的值.20、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4,以OA所在直线为x轴,OC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下图的直角坐标系.(1)点B的坐标为 ▲ :(2)求对角线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练习:1、已知点A(3,0)、B(-1,2)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数k、b的值. 2、补充习题87页5、6两题。

      3、已知一次函数(-1,-5),且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2,a)求:(1)a的值;(2)k、b的值;(3)这两个图象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点P(x,y)是图象上的一个动点(y›0),定点A的坐标(4,0)设三角形OPA的面积为S1)写出S关于y的函数表达式;(2)写出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3)动点P运动到何处时三角形OPA的面积为10?变式:1、已知: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A1)求点A的坐标;(2)若y1大于y2,求x取值围3)若y1与X轴交于点B,y2 与X轴交于点C,求三角形ABC的面积;(4)若点D与A、B、C能构成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2、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A(2,3),L1与X轴交点为(-1,0),L2与Y轴交点为(0,-2)1)求直线L1、L2的函数表达式;(2)当X取何值时,两个一次函数的值都大于0?(3)直线L1与Y轴分别交于点M,直线L2与X轴交于点N,求四边形OMAN的面积3、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O是坐标原点1)求三角形OAB的面识;(2)若过点O的直线将三角形OAB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这条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或过三角形顶点的直线将三角形OA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这样的直线有几条?分别写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4、(★★★)点P(a-1,2a-3)在直线L上,点Q(m,n)是直线L上的一动点1)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求的值21、如图,在△ABC中,已知BA=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 (1)求∠A的度数;(2)若AC=6cm,求AD的长度.练习: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0,腰长为x,底边长为y. (1)设x为自变量,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2)当自变量x=30时,求该三角形顶角平分线的长.2、(2013)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①求证:△ABE≌△CBD;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3、(2013•地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1)求证:△ADE≌△ABF;(2)填空:△ABF可以由△ADE绕旋转中心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度得到;(3)若BC=8,DE=6,求△AEF的面积.4、(2013•)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的数量关系式;(2)如图2,当点P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5、(2013•)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PD,DE⊥AC于点E,求证:△BPO≌△PDE.(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此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以下框图表示: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此题的证明过程.(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是一个动点,点P运动到OC的中点P′时,满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