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军事理论实用教程》全套课件.ppt
101页《高职军事理论实用教程》,德宏职业学院人民武装部 陈 伟,第一章 中国国防建设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和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掌握国防建设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第一节 中国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基本要素 (一)国防的含义 (二)国防主体 (三)国防目的 (四)国防手段,二、国防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 (一)中国古代国防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三)中国现代国防 (四)中国国防的历史启示,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二是战争潜力的转化 三是综合国力的抗衡 四是质量建设的道路 五是威慑作用的功能,第二节 中国国防法规 一、中国国防法规概述 (一)国防法规的含义 (二)我们现行国防法规的等级,二、中国国防法规体系 (一)军事组织方面的法律制度 (二)军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 (三)兵役方面的法律制度 (四)军事训练方面的法律制度 (五)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法律制度 (六)国防后勤方面的法律制度,三、中国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国防权利 1、国防建设建议权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权 3、损失补偿权,(二)公民的国防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2、履行兵役的义务 3、支持国防建设的义务 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5、支前参战的义务 6、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7、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四、我国主要的国防法规简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三节 中国国防建设 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 (一)人民解放军的领导体制 (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指挥体制 (三)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四)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二、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三、中国国防政策 (一)中国国防政策的目标和任务 (二)中国国防政策的内容 (三)中国国防政策的意义,四、中国武装力量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三)民兵,第四节 中国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概述 (一)国防动员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一)武装力量动员 (二)国民经济动员 (三)科学技术动员 (四)人民防空动员 (五)国防交通动员 (六)国防教育,三、国防动员的要求 (一)动员速度要快 (二)动员数量要多 (三)动员质量要高 (四)动员的范围要广 (五)动员要力求隐蔽安全,四、国防动员的基本原则 (一)服从大局,长期准备 (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三)军民融合,平战结合 (四)严密组织,快速高效 (五)因敌因势,协调灵活,第二章 中国军事思想 学习目标: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代军事思想 (二)近代军事思想 (三)现代军事思想,二、军事思想的作用及发展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二)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理论探索与准备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成熟时期 (四)重大发展时期 (五)不断丰富和完善时期,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与方法论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三)人民战争思想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确立的标志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我军建设的指南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初步形成阶段 (二)全面成熟阶段 (三)丰富发展阶段,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的主要内容 (一)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三)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四)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三 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第四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一、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孕育和萌生 (二)基本形成 (三)完善和系统化,二、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军事战略思想 (二)军队建设思想 (三)国防建设思想,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继承、坚持、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挑战,江泽民从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要求出发,正确地回答了新世纪中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思想、方针、原则,形成了新世纪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指导思想第五节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一、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 (二)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 (三)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主线 (五)关于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指导,(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路径 (七)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动力 (八)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政治保证,三、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第六节 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示,一、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示的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示的基本内容,,(一)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 (二)提出“把军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三)提出“要把坚持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 (四)提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学习目标: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现状和安全策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第一节 战略环境概述 一、战略环境 (一)战略环境的基本概念 (二)考察战略环境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战略环境与战略,第二节 世界军事战略环境 一、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或集团的军事战略 二、当前世界军事战略形势的特点及趋势,第三节 国际战略格局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概念 二、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 三、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特点 四、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第四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概况 二、我国周边政治经济合作概况 三、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学习目标:了解军事高技术的内涵、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掌握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括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及分类 二、军事高技术战争的特点 三、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四、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第二节 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一、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含义 (二)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 (四)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二、伪装与隐身技术 (一)伪装技术 1.伪装的基本概念 2.伪装的分类 3.伪装的技术措施 4.伪装对作战的影响,(二)隐身技术 1.隐身的基本概念 2.隐身技术的种类 (1)雷达隐身技术 (2)电子隐身技术 (3)可见光隐身技术 (4)声波隐身技术 3.隐身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三、侦察与监视技术 (一)侦察与监视技术的手段 (二)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分类 (三)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四、电子对抗技术 (一)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 (二)电子对抗的历史 (三)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 (四)电子对抗的地位和作用,五、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概述 (二)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三)航天技术的军事应用,六、核生化武器技术 (一)核武器 1.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核武器的特点 3.核武器的简史 4.核武器的现状 5.核武器的发展趋势,(二)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的基本概念 2.生物武器的分类 3.生物武器的特点,(三)化学武器 1.化学武器的基本概念 2.化学武器的特点 3.化学武器的分类 4.化学武器的应用,七、指挥自动化系统 (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四)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八、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工作原理和杀伤破坏机理上有别于传统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型武器。
这种新型武器在设计思想、系统结构、总体优化、材料应用、工艺制造、部署方式、作战样式、毁伤效果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武器新概念武器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未来高科技战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变化 (一)定向能武器 (二)动能武器,第三节 高技术战争 一、高技术战争的含义 二、高技术战争的形成与发展 (一)高技术战争形成的原因 1.高技术战争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产物 2.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基础 3.军事斗争的需求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力,(二)高技术战争的历史演变 1.高技术战争的萌芽阶段 2.高技术战争的初期发展阶段 3.高技术战争的形成阶段,三、高技术战争的特点 (一)战争可控性强 (二)战场空间广阔 (三)系统对抗突出 (四)作战方式多样化 (五)指挥控制自动化 (六)战争消耗巨大,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学习目标: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趋势和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熟悉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萌生与发展 (一)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萌生期 (二)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 (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 1.数字化 2.网络化 3.智能化,二、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一)制信息权争夺战 (二)指挥中枢瘫痪战 (三)战争结构破坏战 (四)心理系统瓦解战 (五)战争潜力削弱战,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一)作战手段信息化 (二)作战形式非接触非线式化 (三)作战力量一体化,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二)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 (三)作战形式将发生质的跃进 (四)作战思想将发生重大变化,第三节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一、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安全的思路 (一)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安全面临的新问题 (二)信息化条件下维护国防安全的思路 二、确立信息化思想新观念,三、加快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的建设 (一)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 1.军队建设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2.军队规模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3.军队指挥体制向灵活高效、扁平网络化方向发展 4.军队建设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二)信息化条件下我军建设应着力关注的问题 1.精简机构,调整编制体制,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2.积极研制和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 3.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