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地区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pdf
2页2 0 1 1 年 4月 总第 4 8 9期第 o 4 期 经 济 论 坛 Ec o n o mi c F o r u m A pr .2 0 1 l Ge n .4 8 9 N o . 0 4 长 三 角 地 区 发 展 以 服 务 业 为 主 导 产 业 的 可 行 ·睦 分 析 文/ 吴斌 【 摘 要 】 本文从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出发,以长三角地区目前的经济状况作为切入点,从经济 发展 战略、制造业市场需求 以及 当前服 务业异质发展所彰显示 出的发展 潜力四个方面 ,重点分析 了长三角地 区构筑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潜力与可能,从进一步发展生产服务业、实施人 才开发战略两个方面对提高 产业结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 出了相关建议 【 关 键 词 J 长三角;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合作 【 作者简介 】 吴斌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一 、长三角地区发展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 构的可行性 ( 一 ) 经济发展战略需求 由于在初始发展战略的定位上全力发展制造 业,使得长三角地区成为一个人口密度高、资源消 耗大的区域,随着该区域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带来 了一系列的环境资源问题。
据报道 ,2 0 0 8 年长三角 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 .0 5 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 平的一半,使得该区域建设用地受到很大约束, 相关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无法建设 ,削弱 了经济发展 的动力另外,长三角地区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 置,其水、大气、海洋环境污染相对于全国其他地 域较为严重 ,因此该地区的环境保护任务艰 巨,而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造 成企业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 ,制约了经济发展与规 模扩张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 在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成为在环境与资源压力下亟 需施行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消除环境与资源问题 的一大出路 ( - - )制造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表现为互动的发展关 系, 一方面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生产性服 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生产的 中间投入 ,没有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服务业就失 去了重要的来源 另一方面 ,制造业 的加速发展 离不开服务业的相关支撑 ,生产服务业是制造业 升级、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没有生产服务的 支撑,制造业是很难实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当 前 ,长三角地区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聚集 了大量的工业企业 ,需要相对发达的生产服务业 作为支撑 ,这使得在以金属冶炼 、化学工业、通信 .1 4 2. 电子设备及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长三角的经 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 三 ) 理论推动需求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研究了2 o 4 “- 国家的各部 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之后,得出的 著名的 ‘‘酉 己 第—克拉克定理” 该定理认为,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 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 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 比重上升 ,经济进一步发 展, 第三产业国民收人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 上升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 极 ,是产业链向纵深化拓展的最佳区域之一长三 角的服务业处在聚集阶段 ,以上海为中心 ,杭州 、 南京为两翼 ,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 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在理论上 符合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 四 )产业结构异质发展所显示的发展潜力 苏浙沪三地同步加速发展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 发展模式,是否会产生与制造业相同的产业结构同 质问题?据了解 ,由于三地的定位不同,服务业的 发展只会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在江苏省,发展现 代服务业是 以向制造业的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 破 口,以软件业为重中之重,发挥无锡工业设计园 的示范效应,并推动在南京、苏州、无锡形成国际 性石油化工 、电子信息 、纺织服装产品交易中心。
浙江省的现代服务业则着力打造生产生活服务网 络 ,包括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 ;打造文化、 休闲、商贸、生态、海洋 、红色旅游六大品牌 ,建 设杭州国际休闲旅游等十大旅游 区等因此 ,江浙 两地的服务业重点定位于直接支撑制造业增长的生 产服务业;而上海凭借区位优势,在强调生产性 服务业 、创意产业的同时,更在物流、金融和创建 科技服务平 台上处于领先 ,可发挥长三角城市群 ‘ 龙头”城市的 ‘ 溢 出效应” 三者的同步发展并不 冲突长三角区域内实行的因地而异的服务业发展 战略具有前瞻性,也使得服务业的发展避免了制造 业所面临产业同构问题 ,大大减轻了服务业今后快 速发展的阻力 ,消除了服务业发展后期所面临的瓶 颈 问题 二、长三角发展 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对策 ( 一 )重点发展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 1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长三角地 区应该加 快立体化大交通体系的建设 ,利用长三角的特殊地 理位置,整合长三角海陆空物流资源,建立有利于 区域一体化和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的物流发展战略联 盟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国际机场和 大型机场空港物流重视耗能低 、污染少、运输成 本低的长江黄金水道 以及 内河水系的作用,加速形 成 ‘ 枢纽港 ”与 ‘ 补给港”的组合港 口态势 ,大力 构建长三角水运网络体系。
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 路的发展以融合各港口之间的道路交通,使得各组 合港之间的运输更加方便快捷未来长三角在 区域 物流网络体系的打造上 ,将 以 ‘ 大 通关 、大物流” 思想为指导 ,以甩挂运输为基础 ,融通海港 、空 港 、无水港 、江河港 四港 ,衔接水路 、铁路 、航 空 、管道 四种运输方式 ,建立 以物流供应 网为主 干、区域加工配送 网为分支 、物流信息 网为纽带 、 三网叠加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 2 .深化长三角地 区金融合作 长三角各中心 城市 由于在金融开放 的时间、层次等方面相异所形 成的梯度格局以及客观上的地域联系,使得长三角 的金融合作相比其他地域而言具有更有利的合作机 会与更迫切的合作要求总体来看,长三角的金融 合作必须坚 持政府 主导 ,多方参 与 ,以市 场为基 础 ,以企业为主体要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金融 市场体系,不断增强市场的集聚与辐射功能进一 步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合作 ,充分 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联手发展投资公司 ,对 重大建设项 目实施信托融资或实施股份融资及发行 企业融资债券,以真正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联 合开展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便捷的金融结算体系和 租赁融资担保 中心 ,不断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区域的 金融环境。
3 . 大力发展合作型的科技信息服务业科技信 息服务业的发展必须 以健全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作为依托 ,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与科技创新力 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长三角公共信息平台和 建立生产型企业的技术服务公司 ;积极兴办各类科 技服务机构 ,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 以及科技创业服务机构的建设 另外 ,长三角地区 制造业 的发展需要科技信息平台的建立 ,要加强区 域内的科技合作,在大都市圈中逐步实现信息资源 的相互共享 、大型项 目的统一招投标 ,共同接受国 际先进技术 的转移 ,加强人才技术的互相流通和交 融 ,使长三角在科教资源开发 、信息资源利用方面 形成互补、共享的格局 ( 二 )实施 以产业转型为助推 、政府制定相关 策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从 目前长三角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来看, 服务业的高层次与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例如,上 海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缺 口高达 1 2 0 万人 ,但是现今 该地区的金融人才只有2 O 多万人 从质量与结构来 看 ,既缺乏复合型人才 ,又缺乏专业人才 ;既缺乏 理论人才 ,又缺乏实务人才另外 ,由于长三角城 市、产业与人才之间还没有形成 良性互动关系 ,造 成专业与产业难 以匹配 、评价与激励不合理等问 题。
针对长三角区域 目前存在的问题 ,需要在人才 开发理念上提高人才流动与开发工作的层次 ,主要 是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角度 ,研究区域内的产 业布局,制定长远的人才战略 ,以详实的人才规划 保证其成效 在人才开发体系上,需要构建由经济 管理委员会 、教育部 门、企业等用人单位 、行业协 会积极参与的人才流动与开发体系在人才开发流 程上 ,要完善人才流动与开发的工作路径由地方 高层领导和人事 、经济、教育等部门分析区域内外 环境 ,确定 区域发展 目标 ,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开 发战略 参考文献 ⋯ 周易,王惠初 .2 0 0 9 长 江三 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报告f M】 . 上海 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 2 0 0 9 . [ 2 J 中国统计年鉴( 2 0 0 9)【 z 】 . c 3 j 马飒 ,黄建锋 . 长三 角服务业 与制 造业产业 关联 的比较口 1 . 南通 大学学报 ,2 0 0 9 ,( 6 ) :3 2 . 【 4 】 陈福明 ,张建华. 长三 角现代服 务业战略 建构初探 . 企 业 经济. 2 0 0 8 ,( 1 0 ) : 1 0 4 . [ 5 】 刘志彪 ,郑 江淮等. 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M1 . 中国人 民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7 . 2 9 1 - 3 0 1 . 【 6 】 周洁. 长三角产业转 型与人 才开发战略研 究【 M】 . 北京大学出 版 社 . 2 0 1 0. 1 8 5 —1 8 7 . ( 责任编辑 :华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