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文化考试大纲.doc
6页《群众文化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考试大纲群众文化专业基础一、了解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学的基本概念(一)群众文化(二)群众文化活动(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四)群众文化学(五)群众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六)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七)群众文化骨干和群众文化群体(八)群众文化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九)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体系(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范围(十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和原则二、了解艺术概论的相关知识(一)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来源(二)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三)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四)艺术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五)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创作方法(六)艺术的继承借鉴和革新创造(七)艺术欣赏的特点三、掌握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一)群众文化的群众性1、群众性的含义2、群众性的社会要求(二)群众文化的自娱性1、自娱性的含义2、自娱性的形成原理与类型3、娱乐与教化的内在联系(三)群众文化的倾向性1、倾向性的含义2、倾向性的必然性与多样性3、倾向性的表现形式(四)群众文化的承传性1、承传性的含义2、承传的机制与意义3、承传的历史阶段四、熟悉群众文化的生存环境(一)群众文化的自然环境1、自然环境的含义2、自然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3、自然环境与群众文化特色的形成(二)群众文化的文化环境1、历史文化传统对群众文化的影响2、人的素质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3、国际文化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4、专业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交互关系(三)群众文化的科学环境1、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2、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开拓群众文化新领域3、群众文化的繁荣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五、掌握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精神调节作用1、娱乐休闲效能(1)娱乐休息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准备;(2)群众文化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1了必要条件;(3)娱乐休息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全过程;(4)群众文化娱乐休息效能具有稳定性2、宣泄情感效能(1)人类的情感需要宣泄;(2)群众文化为情感的宣泄提供了表现方式和途径;(3)群众文化的宣泄情感与人的自身价值的表现3、审美效能(1)群众文化审美效能的产生;(2)群众文化审美效能的表现;(3)群众文化审美活动的过程及其对参与者情绪的影响二)宣传教化作用1、传播效能(1)群众文化活动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2)群众文化活动中信息传播的状态;(3)信息受传者和传播者的互变2、陶冶性情效能(1)群众文化为陶冶人们的性情提供了客观条件;(2)群众文化陶冶性情效能的特点3、规范行为效能(1)群众文化规范作用的不自觉和自觉状态;(2)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规范过程也是人的再教化过程三)普及知识作用1、社会教育效能(1)群众文化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2)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通俗的特点2、传授交流效能1)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2)群众文化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3、乐中求智效能(1)含义;(2)群众文化是通过娱乐方式帮助人们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四)团结凝聚作用1、沟通效能(1)群众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是沟通人们心理的桥梁;(2)加深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加强组织与公众的联系,提高组织形象2、吸引效能(1)群众文化用其特有的感染力,吸引人们的参与,在参与中改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2)群众文化对于人们生活有一定的实用性,群众文化活动与政治和经济活动相结合,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激励效能(1)含义(2)作用的产生与表现4、负效应控制(1)负效应的含义(2)负效应的控制六、熟悉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一)农村群众文化1、含义2、基本特征2(1)归属性(2)直观性(3)季节性3、特殊作用(1)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觉悟,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3)发挥自娱性文化优势,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二)集镇群众文化1、含义2、基本特征(1)结构性(2)延伸性(3)目标性3、特殊作用(1)集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2)集镇群众的文化参与意识,为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创造了良好氛围;(3)集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发挥了导向作用。
三)城市群众文化1、含义2、基本特征(1)整合性(2)开放性(3)层次性3、特殊作用(1)促进城市的文明建设,提高城市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2)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促进城市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提高四)多民族地域的民族群众文化1、含义2、基本特征(1)普同性(2)民族性(3)差异性3、特殊作用(1)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2)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域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3)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掘五)企业群众文化1、含义2、基本特征(1)功效性(2)创新性(3)时代性3、特殊作用(1)引导企业职工,实现企业目标;(2)激励企业职工,促进生产、工作;(3)增强职工团结,提高企业向心力;(4)陶冶职工情操,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六)校园群众文化1、含义2、基本特征(1)广泛性(2)自主性(3)实验性3、特殊作用(1)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优化智力结构;(3)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4)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七)社区群众文化1、含义2、基本特征(1)地域性;(2)群众性;(3)交融性;(4)多样性3、特殊作用(1)沟通社区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2)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增强社区向心力;(3)对居民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4)提高居民综合素质;(5)满足居民文化娱乐需求。
八)村落群众文化1、含义2、村落群众文化特点及其转化(1)由于村落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家族关系的存在,村落群众文化所包含的传统观念和习俗也依然存在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现今社会意识和文化成果基础上的现代新型村落文化迅速发展,正在形成崭新的文化结构(九)家庭群众文化1、含义2、现代家庭群众文化的发展变化(1)家庭群众文化由单一转向多元化;(2)家庭群众文化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3)家庭群众文化由观赏性活动为主转向参与性活动为主;(4)家庭群众文化的规模由单家独户转向多家联户群众文化专业实务一、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内容(一)活动内容的管理1、意义(1)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3)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2、特点(1)管理内容的思想性(2)管理目标的超前性(3)管理标准的同一性(二)活动形式的管理1、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1)管理的内容(2)创作队伍的管理(3)创作活动的管理(4)创作成果的管理2、群众性文艺培训、演出活动的管理(1)文艺培训的五个环节(2)演出活动的三项管理内容3、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的管理 (1)建立文化宣传队伍;(2)疏通宣传渠道;4(3)掌握宣传技巧;(4)抓好宣传效果的评估。
4、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1)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概念和形式;(2)引导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由非组织型向组织型转化;(3)加强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抢救和改造三)活动组织的管理1、群众文化协调组织的职能2、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1)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特点(2)管理任务二、掌握群众文化(一)群众文化的特征与原则1、含义(1)定义(2)构成要素2、特征(1)群众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比较(2)群众文化的特点3、群众文化的原则(1)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原则(2)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3)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4)活动为主的原则(二)群众文化与传播1、传播的含义2、传播的特征3、传播的方式(1)个体传播(2)团体(群体)传播(3)大众传播4、与传播的关系(1) 从传播的内涵分析(2)从传播的力度和效应分析(3)从传播的结构上分析(三)者与对象1、者的素质要求(1)编写教材能力(2)主持培训工作能力(3)示范能力(4)艺术2、者与对象关系的特点3、者(1)者修养(2)者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四)群众文化的流程1、工作的一般流程2、者的工作流程(1)确定者的角色地位(2)明确内容(3)选择传递工具(4)把握传输对象(5)重视效应反馈三、熟悉群众文化管理活动的特点(一)管理内容的综合性1、管理项目的全方位性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3、管理效益的社会性(二)管理范围的广泛性1、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管理2、节日文化活动管理3、庙会文化活动管理4、家庭文化活动管理(三)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四、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原则(一)尊重群众的意愿1、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2、善于引导3、加强组织领导5(二)按活动自身的规律进行管理1、遵循“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勤俭节约”的原则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量力而行,积极创造条件,合理确定活动的规模、形式、范围。
4、注重实际效益,避免形式主义三)依靠群众自我管理1、充分相信和发挥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自我管理的能力2、加强宏观管理3、重视活动骨干的培养4、加强社会监督五、了解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操作要求(一)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概念(二)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立项程序和步骤(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步骤(五)策划方案(六)实施计划(七)应急计划六、了解营业性演出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一)营业性演出的概念(二)营业性演出的形式(三)设立文艺表演团体应提交的材料(四)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的申请程序(五)申请营业性演出应提交的材料(六)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的安全责任(七)营业性演出规范中关于演出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七、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二)知识产权的分类(三)知识产权法(四)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五)商标的定义(六)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七)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八)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