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省人地矛盾分析及对策.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44140531
  • 上传时间:2018-06-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考试科目 人文地理 院 、所、中心 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 自然地理学 研究方向 地貌环境与应用地理 级 别 2012级 学 年 2012--2013 学 期 第一学期 姓 名 李新委 学 号 1381 类 别 全日制硕士 2013年3月7山东省人地关系矛盾分析及对策摘要: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人地关系既有相互适应、彼此协调的成功经验,也有相互制约、关系失调的尖锐矛盾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想法设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人地矛盾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列举了山东省面临的主要人地关系矛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人地关系矛盾的构想。

      关键词:主要人地矛盾;原因;实现人地和谐的构想引言 人地关系是指以人及人类社会活动为一方,以地球表面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为另一方,二者所构成的系统中人与自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的大规模全面展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与范围空前利用及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与范围空前加大,同时自然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土地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大省之一,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截止2011年已经排名全国第二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山东省的人地关系既有相互适应、彼此协调的成功经验,也有相互制约、关系失调的尖锐矛盾1、山东省面临的主要人地关系矛盾1.1人口数量大,增长过快根据全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1年山东常住人口为9579万,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图1为建国以来到2009年山东省人口增长变化示意图),人口密度大约是589人每平方公里远高出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34人/平方千米,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出生120万人左右,约净增60~70万人,与此相伴的问题还有,未来20年山东劳动适龄人口也将始终保持较大规模:年均近6400万人大大超过20世纪90年代5530万的年均规模。

      [1]山东面临的人口问题已不单纯是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结构、分布、老龄化、性别比以及未来将出现的负增长等,都使人口问题更加复杂1.2土地承载重,人多地少的矛盾严重山东省人多地少,以占全国1.6%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4%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8%的国民生产总值山东省人均耕地仅1.38亩,其中全省有4个市、地的40多个县(市、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全省的耕地形势呈锐减趋势1949年—990年全省的耕地形势呈锐减趋势1949年—990年的41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2813.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68.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从1949年的2.88亩减至目前的1.38亩,减少一半多[2]在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的乱占滥用、不同程度地破坏、浪费土地等现象更加剧了耕地形势的严峻性另一方面,山东省土地利用率高,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全省1990年已利用土地209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8.9%,在未利用的土地中,宜垦为耕地的仅有55.1万亩,即使全部得以开发,人均耕地也增加无几,况且这些土地开发难度很大除此,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重用轻养,加之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和盐碱化等原因,致使全省耕地地力衰退相当严重,据调查分析,目前全省有21%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少于0.6%,约有一半的耕地严重缺磷,部分耕地缺钾,造成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

      1.3水资源短缺问题凸出山东省是一个水资源稀缺的省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水资源供需以及现有存量存在不平衡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总量在157.3亿~ 163.4亿m3之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28亿m3,山东省境内的淡水资源较少,全省当地水资源总量年均306亿m3按现有人口和耕地面积计算,人均334m3,亩均307m3,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4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水资源量和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的2/3和1/6另外,黄河进入山东省水量多年平均为328亿m3,是重要的客水资源,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上中游引水量的大量增加,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大幅减少山东省国土面积15.67万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为9079.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27%,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4.4倍,但人均和每公顷占有水资源量分别只有359m3和4530m3,仅为全国人均和每公顷占有量的14%和17%,致使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极不平衡[3]全省许多地区由于长期依赖开采地下水,已造成水资源采补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全省现已形成较大的地下水漏斗15处,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渤海湾沿岸的莱州、龙口等7市、县已发生了严重的海水内侵,地下淡水遭受污染此外,地表水拦蓄率低,水利用率低及水源遭受污染等人为要素都加剧了水资源形势的危机1.4生态环境趋于恶1.4.1全省土地自然生态条件趋于恶化 山东省森林数量少,覆盖率仅为10.6%,而且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占全省面积54%的鲁西北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森林覆盖率低加上人为地乱砍滥伐和土地利用不当,致使全省水土流失、次生盐碱化和风沙危害相当严重[4]到1990年,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9720万亩,占土砾地和250万亩裸岩地失去生产能力另外,鲁西北黄泛平原区盐碱及风沙危害致使大片土地荒芜衰退,已被联合国生态保护组织划为高度荒漠化威胁区1.4.2工业“三废”污染危害严重近些年,山东省年废水排放总量近1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就达8.8亿吨,其中54%未达到排放标准;全省废气排放总量6685亿立方米,其中烟尘和工业粉尘、废渣排放量高达成百甚至上千万吨,而处理率不足20%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表现:(1)主要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济南市降尘量年均达38.53吨/月·平方公里,冬春季更高达58.86吨/月·平方公里,仅次于全国降尘污染最严重的包头、鞍山两市,青岛、淄博、枣庄等城市大气污染也很严重。

      [5](2)全省土地和水域环境污染严重,大量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及化肥、农药中的大量有毒物质进入水域和农田,造成了土地和水域的污染3)近海海域生态环境也遭破坏,由于陆上污染源和港口船只污染,海洋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海水污染使得沿海滩涂和近海生物资源破坏严重,甚至大量灭绝二、人地矛盾产生的原因2.1自然成因(l)山东省的山丘地形起伏,高度差大,坡度陡、土层薄,且以粗沙土为主,漏水、漏肥,因而造成植被覆盖率低,加之我省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60%以上集中于六月下旬至八月下旬的雨季期间并且多以大暴雨的形成出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2)降水量显著减少是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山东省1981一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仅有608毫米,较1951一1980年的平均(695mm)减少了87毫米,即减少了13%[6]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持续少雨干早,被迫超采地下水,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引起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沿海地区海水人侵、咸水人侵等地质灾害;为弥补省内水资源不足,大量引用黄河水,同时引来了大量泥沙,使我省沙化面积以每年20千亩的速度增加; 降水量减少,造成森林植被面积减少,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 使人海径流明显减少,向沿海供沙量也显著减少,造成海岸侵蚀加重; 降水量减少还引起了地表水、地下水显著减少,使工业、生活废水得不到稀释,加重了水源污染,排人沿海,极易引发海洋赤潮。

      2.2人为成因(l)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使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趋尖锐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其用水量较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数倍,加之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人畜用水量也大大增加由于水资源不足,采取了增加拦蓄地表水,超采地下水和大量引用黄河水等措施,造成人海径流量不断减少,地下水漏斗面积迅速扩大,土壤沙化面积不断增加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2)陡坡开荒、顺坡种植、过度放牧和生产建设造成的破土面积不断扩大,加重了水土流失  (3)矿山开采,尤其是地下采煤不能及时回填采坑造成的地面塌陷迅速增多,是一个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需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得工业和生活废水量日益增加,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江河或地下,是使地表水、地下水遭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沿海赤潮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5)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的大量砍伐、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的迅速增加;工业合成物氯氟烃化合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大气中臭氧含量显著减少;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是由于大量的工业、民用煤的燃烧、机动车废气排放以及城市布局不合理、空气污染物排放高度偏低等原因共同形成的。

      三、实现人地关系和谐的构想3.1控制人口增长采取切实有效手段,真正实现农村人口控制目标今后应通过宣传教育、经济制裁及行政法律等一系列严格手段,坚决杜绝早婚早育、多胎生育等现象具体措施有:严格农村青年结婚登记审批手续,对各级党政领导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护的政债考核办法,形成由上到下层层重视计划生育的社会风尚,实现计划生育政策与一系列奖惩机制的配套落实,真正让那些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民众得到实惠奖励,让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个别人受到应有的制裁;建立和健全农村的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农民“养儿防老” “无儿无劳力”的后顾之忧和传统的生育观念在诸多措施中,加快农村落后地区经济的开放开发步伐,早日改善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生活,是解决计划生育难题的根本性措施3.2采用多种方法逐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势立足山东.着眼未来,我们认为解决山东水资源短缺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2.1人工增雨工程山东水资源短缺严重,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降水量减少;而自然降水量只相当于天空云水量的30%一50%,人们可以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人工催化云层增加自然降水量.这就是人工增雨,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开展人工增雨试验研究及外场作业,可增加水量15%以上。

      我[7]国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山东人工增雨近年有较快的发展据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华北地区、山东上空云水资源较为丰富只要采取正确的技术人工增水.是缓和水危机的出路之一向天空要水,科学上可行,经济上很有诱惑力,投入产出比达1:30至l:50为了有效开发天空水资源.对春夏秋大范围层状云及层积混合云以飞机增雨为主;6— 8月间飞机无法对层积状云作业时、则以高炮人工增雨为主人工增雨应着重于大中型水库上游,从而使水库蓄满水、发挥水库调节作用人工增雨有较大难度和风险,所以我们要有长远安排,加强投入,把外场作业和科研结合起来,不要等干旱时才求助于人工增雨,要运用现代气象观测手段,建立起人工增雨网络体系,做好这项工作.山东每年可增水约50亿m33.2.2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1)建立节水型农业农业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超80%、目前有效利用率50%,节水潜力很大国内用水先进地区水利用率达到70%,如果全省达到这个水平.每年可节水40亿m3此外,调整种植结构、选育、培育耐碱、耐早作物品种,可以达到增产节水效果2)建立节水型城市 城市用水已达全省用水量的13%,平均万元产值取水278m3.而青岛市只有57m3,可见全省城市节水潜力之大。

      发达国家城市和工业用水,一般占总用水量的30%一50%,我省本世纪末将达20%以上我们要抓好城市节水工作.使城市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即青岛目前水平、一年节水超10亿m3,,这对水危机是一个极大缓解事实上青岛节水工作仍有潜力可挖3.3治理保护山东省生态环境的构思3.3.1改善土地自然生态条件治理土地盐碱风沙及水土流失危害,应采取生物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技术,并应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做到灌水与排水工程配套大力推广禹城、齐河等地治理盐碱地的成功经验;对中低产田实行粮草轮作,增施有机肥,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植树造林,实现农田林网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逐步减轻风沙危害鲁中南和鲁东山东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应首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对25以上陡坡开垦的耕地要坚持退耕还林、还果、还牧,实施山地立体开发,开展小流域治理3.3.2.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首先是控制治理山东省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山东省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2000年前难以改变,因此对煤烟型污染要采取多种治理技术和政策性措施,如不断提高城市生活能源气化率;燃用低硫煤炭,实行集中连片供热以代替分散小型锅炉,等等,以减少烟尘和50:排放量,远期应规划发展利用核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再生清洁能源。

      另外,应调整和改善工业布局,有计划地将市区内有污染的工厂企业向郊区迁移,在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及风景游览区等严禁配置有污染危害的项目其次,防治农村土地和陆地水域污染搞好工业排放污水的净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建立和健全土地环境污染监侧网点,并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加控制土地污染;进一步开展农田生物防治病虫害研究,减少农药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3.4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早日建成“海上山东” 山东省已经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跨世纪工程,这不失为缓解山东省人地关系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上上策当务之急是治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并加速海洋矿产等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8]首先应加强海洋环境和沿海陆地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既有污染源的扩散和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转移,其次,保护近海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减少近海捕捞量,开拓外海和远洋作业,第三,在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原盐和海洋化工的基础上,加快对海洋矿产、海洋能源及海洋旅游资源的勘探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应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以取得经济社会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亦即海上人地关系的共生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赵峰,路遇.山东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

      国人口科学,1996,(1).[2]陈卓如,鲁中夏季旱涝分析及预报——旱涝研究之二[J]东气象,986年01期[3]杨林芳.试论山东省水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水资源研究[J],1993.1(2)[4]国家林业局. 2005中国森林资源报告[M].济南: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5]张高丽.关于山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求是,2003,(18).[6]王以琳.山东空中水资源利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增刊)[7]张光斗,陈志恺.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水利学报,1991,(4):22— 29.[8] 周志强.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J]. 农业经济,2010(5):32-34. 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