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docx
22页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2. 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3.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 B.顶极格局假说 C.多元顶极理论 D.以上都是4.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 )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A.建群种 B.优势种 C.附属种 D.稀有种5. 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弥补壳中钙的不足,这是生态因子的 ( )A.间接作用 B.直接作用 C.综合作用 D.补偿作用6. 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 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 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 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7. 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 )A.山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谷风影响 D.海洋风影响8.个体数量多、覆盖面积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铰强的植物种是(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伴生种 D.亚优势种9.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 )A.生态幅 B.生态对策 C.种间关系 D.内分布型10.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 )A.世纪演替 B.长期演替 C.快速演替 D.周期性演替11.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12.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 )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 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 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13.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14. 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15.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16. 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论述正确的是( )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17. 黑猩猩之间为了争夺配偶而进行的斗争是 ( )A.种内斗争 B.竞争 C.他感作用 D.利他作用18.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林德曼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利19. 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接近( )。
A.A型 B.B型 C.C型 D.混合型20. 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主要是A.蓝光与蓝紫光 B.红光与远红光 C.蓝紫光与紫外光 D.黄光与绿光21.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22. 下列原因中,不是生态失调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滥用资源 C.自然灾害过频 D.经济与生态分离2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 )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 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C.生态学研究层次 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24. 蚊子种群数量变动是属于A.不规则波动 B.周期性波动 C.季节消长 D.种群爆发 ( )25. 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生产者→二氧化碳、水 B.消费者→生产者 C.生产者→有机营养 D.还原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26. 《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 )A.达尔文 B.马尔萨斯 C.坦斯利 D.洪堡德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一个动态系统 B.食物链营养级数目无限 C.能量单向流动 D.具有自我调控能力28.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 )。
A.地球化学循环 B.生物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29. 森林的年龄是森林( )指标A.稳态的 B.年龄结构的 C.密度的 D.发育的30.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二、填空题(20题)31.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______链32.生态对策也称为__________33. 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称为______34. 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______35. 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壤,另一个是______36.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______或配置状态37. 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______38. 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其中消费者的生产属于______生产39. 光照不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下降时,增加CO2浓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即为生态因子之间的______4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______、能量和物流途径在复杂程度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储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功能完整性及功能组的分配、信息的传递与调节等因素有关。
41.能量流以______作为主线,将绿色植物与消费者之间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42.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错误批判了学者______,导致我国人口多增加了几个亿43.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44.生产者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______自养生物45.我国生态学家______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46.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______47. 酸雨是指pH值低于______的降水48. 苍耳的种子具有勾刺,其种子传播方式为传播49. 小麦中有甜菜混入以后,小麦的死亡率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这种现象是小麦种群在甜菜密度的压力下,产生了______作用50.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 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A.否 B.是52. 种群内调节的结果能够使种群趋于稳定,因此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A.正确 B.错误5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正确 B.错误54. 伴生种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A.正确 B.错误55.植物对昼夜温度交替变化的反应称为物候节律 )56.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57. 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A.正确 B.错误58. 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 ]A.正确 B.错误59.各类生态系统固定的速率差别很大北极冻原和干燥沙漠只能固定热带雨林1%的因此,要改变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分布,以提高固定的量 )60. 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61.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点62. 什么是碳循环?63.简述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64. 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67. 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68. 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69.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70.影响细胞增殖周期的因素有哪些?细胞增殖周期与许多医学问题密切相关,举例说明六、单选题(0题)7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 )流入了第五营养级A.1/1000 B.2/10000 C.1/625 D.1/125参考答案1.D2.A3.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4.D解析:群落环境丰富多样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稀有种的存在正好证明了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故选D5.D6.C7.B8.B9.A10.D11.B12.D13.B14.C15.C16.A17.A18.D19.A20.B21.D22.C解析:C项不能作为生态失调的原因,只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选C23.D24.C25.C26.A27.B28.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29.D30.D31.腐屑32.生活史对策33.辅助能辅助能34.生态因子生态因子35.种子来源种子来源36.比例比例37.主导因子主导因子38.次级次级39.补偿作用补偿作用40.生物的种类和多少生物的种类和多少41.食物链42.马寅初43.土壤侵蚀44.化能合成细菌45.马世骏46.生态入侵生态入侵47.5.648.附着式附着式49.疏他疏他50.共生关系51.N52.B53.B54.A55.Y56.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57.B58.A59.N60.B61.(1)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多过,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2)耐性特点:①生物耐性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