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经典咏流传观后感.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lm152****8155
  • 文档编号:259954248
  • 上传时间:2022-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吧,须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咏流传观后感,欢迎大家共享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  今日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奇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安静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溢了肝肠寸断的离别情美丽的词,动人的旋律,听着听着就潸然泪下  在语文课上,老师曾讲过,离别诗是古人诗作的一大主题,而《送元二使安西》更堪称送别诗的“压轴之作”,原先我的相识是肤浅的,经过这样的演绎,我重新相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再次剧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建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宏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晰地了解斗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别或许就意味着永别。

      但他依旧为友人祝愿,期盼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今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意,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静的美妙祝福!——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作为一个陕西人,我第一次感觉到陕西方言的大气磅礴,感悟到诗人的愁肠百结我仿佛看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不舍、无奈、祝福,如此哀伤,如此动人,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心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以歌和诗,给观众们带来极具画面感的想象和无限回味的余地  我第一次如此清楚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有更许久的生命力!经典咏流传观后感2  在如今这个光鲜亮丽而浮躁的社会,很多电视消遣节目如匆忙过客,制造一时的话题,全然不顾会给人们带去怎样的影响相反,《经典咏流传》的出现,变更了这一局面,让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诗词真正沉淀在人们心中诗词,如淡雅芳香的茶,让人久久回味  无需过多铺垫介绍,从朗读者铿锵有力的声音起先,就让人静下心来。

      置身其中,抛开一切,细细品尝、回忆、吟诵那些许久没有触碰过的诗词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好像那黄州馆里五花马,千金裘的黄帮老大;是那青黛色的墙,青黛色的瓦,木格棂雕花里飞针走线的绣女,是那在水天一色,烟雾缈纱里翘首等待伊人的姑娘,是那勾栏戏台上眼神流转,物我两忘的艺人……节目将大众认为平凡味同嚼蜡的诗词改编成歌曲来演唱时,又给诗词别添了一份情趣,一份活力随后嘉宾对诗词的点评赏析又使诗词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也能从中习得丰富的文化学问,得到精彩人生感悟  节目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到贵州支教的.梁老师梁老师带着从未出过村的稚嫩孩子们走上央视大舞台,唱响了千百年来袁枚的一首孤寂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们,用最纯真的声音点燃了对学问和将来的渴望世界是纯白,涂满梦的将来,用你的名字命名色调是其中的一句歌词,听到这一句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苔本是阴暗处最弱小,不起眼的植物,却也有极大的志气,绽放出最夺目的色调!  绽放出夺目光彩的除了苔,还有咱们的梁俊老师无论是他放弃城市里的大好光景投身祖国的支教事业,极负责任的教孩子们识字、读书、吟诗、唱歌,还是带着孩子们坐上火车,走上语文课本中的北京,开启寻梦之旅。

      这一切举动都是寻常人做不到的,但他却靠着对孩子们的爱和坚韧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也正是这份爱,让梁俊老师这个静默无闻的山区老师身上,闪烁着最刺眼的光线  看完《经典咏流传》,我知道我身上多了一些东西,多了一些使命感——传承好诗词文化,传承好中华文化我信任中华诗词文化,将在我们青少年的传播下,发扬光大,被世界所牢记经典咏流传观后感3  说实话,打开电视搜寻这档节目,是因为老师的要求,本没有太大的期盼,可当那清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时,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澄澈响亮的歌声伴着吉他声缓缓入耳,在西安四十度高温的午后,因燥热而躁动的心,一下子安静了只留下漂亮的音符与诗词的古韵在客厅里微微荡漾,漾进我的耳中,漾入我的心灵  当梁俊老师走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的时候,他的光线便被亿万观众所知 梁俊老师,这个一般的山村老师,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学问与欢乐,他想将诗融入歌曲,将经典与流行融为一体但是他不会谱曲,他只能将心中的音符哼唱在一起,配上自己的木吉他,作出一首又一首奇妙的诗词歌曲曲谱很简洁,却又那么震撼人心!  听者他们的演唱,我仿佛看到,多数个黄昏,梁老师抱着一把木吉他,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他的四周坐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一起在唱诗词。

      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神往,仿佛这诗词里孕育了多数的力气……  朴实的孩子,一般的梁老师,他们不就像这苔一样吗?苔本平凡中的平凡,却生命极强许多好看的花草,须要阳光给到环境和养分,才能绽放出漂亮,而苔花总是生长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没有阳光的照射,没有足够的养分,那么渺小,那么不引人注目,无人激励,更无人喝彩但它仍努力地,静默地,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以自信的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绿色的苔,代表的就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的就是青春的颜色!  300年前的诗,穿越而来谱成歌袁枚歌的是苔的志气,梁俊老师和孩子们唱得是生命的志气是啊,每一个生命犹如花朵一样,不分凹凸贵贱,都一样有绽放的权利,只要花开,都一样美妙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信任,在今后的成长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苔花一样,不惧平凡,追求卓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绽放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