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昭君成果申报.pdf
17页附件 1 泰安市基础教育市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成果名称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成 果 完 成 者孟 昭 君所在单位东平县佛山中学推荐单位及盖章东平县佛山中学推荐时间2014 年 2 月 22 日泰安市教育局制— 1 —成果持有者承诺书在申报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做出如下承诺: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成果持有者签字:孟昭君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张起2014 年 2 月 22 日— 2 —一、成果类别(一)在下列所属基础教育阶段、领域中打“√” (限选一项)□1—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 □3—初中教育□4—高中阶段教育□5—特殊教育□6—其他, 如成果内容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二)在下列所属改革与实践探索领域中打“√” (限选一项)□01—幼儿园保育教育□02—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03—幼儿园教育评价□04—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05—幼儿家庭教育指导□06—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07—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08—中小学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改革□09—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10—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11—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12—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13—特殊教育改革研究— 3 —□14—其它(三) 在下列所属学科或具体的实践探索领域中打“√” (限选一项)□01—幼儿发展观察分析与指导□02—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研究与实践□03—幼儿园教育活动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04—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指导□05—幼儿游戏研究与实践□06—幼儿园保育教育综合改革□07—活动区玩具教具材料与幼儿发展的适宜性□08—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利用□09—幼儿发展评价□10—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评价□1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12—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13—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机制与教研网络建设□14—面向家庭与社区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15—0-3 岁婴幼儿发展研究与指导□16—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探索□17—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含小学1-2 年级品德与生活、小学 3-6 年级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18—综合实践活动(含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19—语文教育— 4 —□20—数学教育□21—外语教育□22—历史教育、历史与社会教育□23—地理教育□24—生物教育□25—物理教育□26—化学教育□27—科学教育□28—技术(含劳技)教育□29—艺术教育(含音乐、美术)□30—体育与健康教育□31—校本课程(含高中选修Ⅱ)开发与实施□32—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33—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34—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35—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36—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37—中小学教学研究机制、方式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38—关于小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39—关于中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40—关于中小学课程、 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跨不同学段)□41—特殊教育与康复结合的设计与实施— 5 —□42—残疾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43—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综合改革□44—其它(四)在下列成果申报者类别中打“√” (限选一项)√□ 1—以个人名义申报□2—以单位名义申报— 6 —二、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研究起止时间起始:2006 年 12 月完成: 2011 年 6 月关键词:学科教学学生主体性评价机制学习习惯主观能动性1、成果概要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旨在改变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从而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由潜在性向现实性转化,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提高一大批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素养,有效的改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成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与实施办法;从自主意识的增强、合作意识的培养、自主能力的激发等方面,寻求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自我,独立探索中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对话式的平等合作交流的新型的师生交往关系,有效增强教学的双向交流、合作探究、,课堂实效明显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生成与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改变,教学科研成果明显增加,促进了研究性教师队伍的形成构建并确立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得到上级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表彰— 7 —2、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自主做好学习准备,学会了“圈点批注” ,课上自主做到“耳听心想手记” ,抓重点抓中心抓条理,系统详细的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这些学习方式的养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信息获得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而且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具备了更高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管能动性。
由于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意识大幅度增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堂上踊跃发言, 探究活动中认真收集和整理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和探究同时,学生逐步学会主动与教师、同学共同探究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材料,合作意识得以树立和固化,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树立了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师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 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均发生明显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导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主体,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为主要载体,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注重知识的探究与生成,不再是被动、机械学习,学习习惯明显改善,学习效率明显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明显增强,树立了鲜明的“教学即研究”的意识,积极参与省市县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明显增加,促进了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推进构建主体性教育教学模式,历经“自学自教”——“自学互教”——“两先两后”三个阶段,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我校师生实际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体、主导、主线、主动”的要素明显强化,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攀升,推动了我校及兄弟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进展。
过程与方法:编制了《中学生主体性学习行为表现等级表》,帮助学生— 8 —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增强自主意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了“自主发展策略、学科德育策略、分层递进策略、精讲精练策略、愉快教学策略、合作共进策略”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题研究的深入进展;构建了“发展主体性学习”评价机制,调动了师生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3. 成果创新点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大幅度提升学科课堂教学效益;通过研究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究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通过本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大面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加快建设“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为主”课堂要素课堂教学气氛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情感积极向上, 注重研讨和知识的生成,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根本和有效转变,教师做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完成了从“演员”到“编剧兼导演”的角色转变;由讲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维得到启发和训练,创造机制得到有效启动,主动性与创造性明显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得到明显提高,教学“三维”目标得以充分的体现和落实,较好的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 9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800 字以内)在本单位实践检验时间2009 年 9 月开始至 2014 年 1 月结束一、提升了课题组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课题实施以来,教师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课题组教师积极践行课题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及三种课型的基本教学环节,并根据学科与课时实际,演变出多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建设有了新的突破,走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注重知识生成与情感体验,收获明显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了知识,自觉的接受教育,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初步验证了课题倡导的“三为主”课改要素与学生的“主动认知”三、优化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形成了课题研究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包括获得市县奖励的教研课题的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四、优化学科教学的评价机制,形成学科教学的多种有效策略《学生主体性学习行为表现等级表》在学校推广,对各个学科教学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并在片区教研与学校联盟活动中进行了典型交流五、学生方面:常规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主动认知的良好习惯;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重难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学习效果与日常行为的评价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在参与、探究、体验中享受着思考、成长、快乐的体验评价机制巩固习惯养成自评、师评、组评、家长评,在评价机制的约束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10 —第 1 个实践检验单位情况地区或学校名称东平街道中心中学实践检验时间2010 年 9 月开始至 2011 年 4 月结束承担 任务主体性策略研究与实践检验实践效果学生方面: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依据自己实际自主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题研究与推广,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方面的提升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通过课题实验初步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思想品质教师方面:1、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课题组将观念转变概括为四点:“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同学的潜力,立足每一个同学的差异,发展每一个同学的整体”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正逐步发生着三大变化, 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3、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学骨干,他们在教育教学思想、教法改革、自身理论水平与业务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有20 人次在市县执课堂教学竞赛获奖,15人次在各级执教公开课先后有近65 篇实验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在市县获奖,一批教学研究中坚力量初步形成实践检验单位(公章):2014年 2 月 20 日— 11 —第 2 个实践检验单位情况地区或学校名称接山中学实践检验时间2011年 9 月开始至 2012年 7 月结束承担任务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研究、实践检验实践效果(400字以内)构建了高效课堂基本操作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除了从学生认知律角度揭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与特点外,还力求体现语文课堂主体教学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一般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确定方案、得出结果、取长补短、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补性等环节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