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38.doc
6页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天 湖海 桀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③你向她走去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
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⑦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众生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⑩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⑪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⑫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⑬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蒙蒙的天际……⑭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⑮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⑯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改)[题型专练]1.[分析行文思路]文章由“天湖”而展开,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运用纵横交错式的思路顺序展开,既有时间顺序,又有空间顺序,还有对比式。
第①②③段写在西部可以去看天湖,第③段与第⑨段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前者走近天湖,后者离开天湖回到都市;第④~⑧段则是按照空间顺序描绘天湖景象;第⑨~⑯段通过议论、抒情,赞叹天湖之美,其中,第⑨⑫段则又是运用与天湖形成对比的思路展开2.[分析文章线索及其作用]文章为什么开头、结尾都写到“梦”?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开头、结尾都写到梦,这是首尾照应,开头是美梦成真,结尾是梦里思念,“梦”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是抒情线索作用:(1)结构上贯穿全文,第①段是写梦想,第②段是写梦成真,第③~⑮段是梦的真实性,第⑯段是希望做梦2)用“梦”这种情感框架组织起相关天湖的材料,来描绘它、抒发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3.[分析句段作用]第⑨段写回到都市对描写天湖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是横向思路中的对比手法,宕开一笔,从侧面描写天湖的重要、珍贵和令人向往、留恋,衬托天湖的天然的美丽。
[全真模拟]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古朴、安谧、空灵、和谐等优美动人的意境,这些给作者以深深的生命感悟B.“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C.这篇散文因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D.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解析] D.“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说法欠妥,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有人喜欢长江黄河,这是为了说明天湖具有另一种独特的美[答案] D5.文章把“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与文章开头部分“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天湖的深沉怀念,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直接描写,绘形绘色,写出了天湖的清澈、静谧,古朴而神秘之美②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天湖比作“液态的翡翠”“天然的水墨”“默默无语的仙女”“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天湖纯朴、柔静之美③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天湖的开阔、明净、静谧,安详与都市的拥挤、污染、繁杂、喧嚣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天湖迷人的优美的景色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生死之间雷抒雁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
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⑤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⑥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
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⑦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⑧医治心灵伤痛的唯一处方就是“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过,现在却像必不可少的药物⑨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
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失去过亲人的家庭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⑩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滋生你得准备,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摘自《名家散文集》,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B.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C.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D.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
[解析] “可见他们对‘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