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教案1900字.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0733864
  • 上传时间:2022-03-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3.3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言文教案1900字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2010-09-28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对常见的实、虚词的理解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测)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例句: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此处的“徇”作何解释?根据造字法,“徇”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而形旁又与“行走”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徇”在这里是游街示众的意思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

      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2、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1句中“为”接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道”的状语,因此是介词;2句“为”后面接的是主谓短语,因此是连词,表原因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第二篇: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3400字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2009-8-31 8:27:00 | By: 15z.夏晓青 ]【教学目标】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3.在学生掌握了 “ 信、达、雅 ” 三字翻译目标和 “ 六字翻译法 ” 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 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 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教学重点:1、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2、 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

      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二、考纲阐释: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例: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例:曹公,豺虎也曹操是豺狼猛虎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七、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1:①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④齐师伐我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⑧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① 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③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⑤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⑥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⑦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⑧“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6、贯通法(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常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