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人物描写的“不一样”,让笔下人物熠熠生辉.doc
5页寻人物描写的 “不一样 ”,让笔下人物熠熠生辉一、 动作描写,站立起来的标签老舍先生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其实,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为什么老舍先生却如此推崇动作描写呢?这是因为人物的一举手、 一投足、一个经典的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就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文章主题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1.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伸着两个手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2.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3.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伸着两根手指头摇头是严监生的招牌动作, 也是文本描写的着力之处作家就是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这一细节白描, 集中而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性命的守财奴形象, 演绎出一个文学经典, 实在令人叹服行为是心理的外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家构思之精妙,我紧扣这个典型动作, 开展了以下教学: 首先是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揣摩动作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接着,我让学生角色表演文中三猜三反应的句子,一边演一边采访严监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严监生,你心里究竟在想什么?通过角色体验, 学生理解了严监生动作背后的意思:第一次,大侄子猜错,他感到非常的失望和不满 ;第二次,二侄子又猜错, 他再也无法容忍了, 一团怒火从心底油然升起 ; 第三次,奶妈的话再次给他沉重的打击,他万万没想到,身边的亲人竟然没有一个懂得自己的心思, 他彻底绝望了。
由失望到愤怒再到绝望,文章把严监生的心理状态透过这两个动作推向了极点, 为最后的结局蓄足了势 为认识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做好了铺垫 然后我通过既然是两茎灯草,不写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猜测,直接写赵氏的猜测,不是更好吗?与原文进行比较,去体验文章的表达效果同时补充《儒林外史》 中关于严监生的一些资料,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将严监生置于临死前这个特定的情境下, 是为了衬托出他的吝啬,这也是作者的精妙之处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适时仿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 外貌描写, 精神开启的钥匙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长相、身材、服饰、表情等外在特征的描写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果戈里) ,成功的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仅在于能够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外部特征, 还能以形传神,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 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等内涵,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但写外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先生告诉我们,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能传神的窗户,从眼睛这个窗户中,往往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活动因此,在描写人物外貌时,画好了眼睛常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名作家也很善于画眼睛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对居里夫人眼睛的描写: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透过这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我们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严肃庄重、 睿智从容的美丽形象三、 语言描写, 性格尽显的索引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说话身份、地位不同、教养不同、语言的表达也各有不同可以说,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索引,因此,认真揣摩文本中名家笔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