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ppt
33页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7-1 竖向规划 7-2 市政管线综合,7-1 竖向规划,7-1-1竖向规划 竖向规划的内容:研究地形的利用与改造方式,确定地面排水组织,确定建筑、道路、场地、绿地及其它设施的地面设计标高,并计算土方工程量 包括道路竖向设计与场地竖向设计,,7-1-2 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 (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为各项建设用地提供参考,包括场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及纵、横剖面分析等; (2)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合理利用地形,满足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3)确定道路控制点的坐标、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曲线半径等; (4)确定建筑的定位、正负零标高及室外地坪的规划控制标高; (5)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规划与工程管线敷设,确定居住区内其他用地的标高与坡度; (6)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规模; (7)估算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石)方平衡竖向规划的原则 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2)符合场地适宜的坡度 3)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4)避免土壤受冲刷 5)便于施工、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竖向规划的技术规定 一、台地划分 1.地面规划形式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与结构,结合自然地形,一般将地面设计为平坡、台阶、混合等三种形式。
当用地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形较平缓,地面常设计为平坡;河岸用地常考虑低矮台阶与植被组合,形成缓坡 当用地平均坡度大于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同时人们步行感觉不便,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差达1.5m左右时,宜采用台阶式,或台阶与平坡结合的混合式2.台地规划原则 居住区台地的划分,须与各类建筑与用地的规划布局相协调,将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内 对一般居住建筑,常采用小台地形式;而对公共建筑,台地间高差宜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台地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应结合地形并应满足建(构)筑物长度、宽度,以及日照、通风、道路交通、管线敷设、绿化、防护、施工操作、维修、消防等的需要 考虑挡土墙的经济、建筑物立面景观及垂直绿化的综合要求,台地高度宜为1.5—3.0m,或以其倍数递增台地的长边宜平行于建筑物长边与等高线,长度与相邻的建筑物及场地高程有关一般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一排建筑的宽度约需要20m,每增加一排建筑应增加一个建筑进深与间距,因此台地的宽度主要依据建筑的布置确定,,二、竖向工程设施,1.护坡 护坡分为草皮土质护坡和砌筑型护坡两种 砌筑型护坡指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其坡比值为0.5~1.0。
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0.5 坡比值: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 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利于水土保持,对护坡的坡比值要求适当减少2.挡土墙,对于用地条件受限制或地质不良地段,可采用挡土墙在建筑物密集、用地紧张及有装卸作业要求的台阶应采用挡土墙人口密度大、土壤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较大的地区,不能采用草皮土质护坡,必须采用挡土墙 挡土墙适宜的经济高度为1.5~3.0m,一般不宜超过6.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能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退台内可形成种植带,使挡土墙形成垂直绿化界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其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 3.排水,为保证及时排除地面汇集的雨水,居住区场地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且场地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路面高程高出0.2m以上7-1-4 技术数据 建筑 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 住宅 30-60cm 学校、医院 45-90 cm 道路 机动车道纵坡一般≤6%,困难时可达9%山区城市局部地段可到12%。
坡度超过4%必须控制坡长: 5-6% 坡长≤600M 6-7% 坡长≤400M 7-8% 坡长≤300M 9% 坡长≤150M 非机动车道纵坡一般≤2%,困难时可达3%,但坡长应限制在50M以内人行道纵坡≤5%,>8%时行走费力广场与停车场 广场坡度以≥0.3%,≤3%为宜0.5%-1.5%为佳 儿童游戏场坡度0.3%-2.5% 停车场坡度0.2%-0.5% 运动场坡度0.2%-0.5% 草坪与休息绿地 坡度最小0.3%,最大10%,,7-1-2 竖向规划设计方法 设计标高法 设计等高线法 方格网格法,,设计标高法 在设计基地上标出足够的设计标高点,并辅以箭头表示出地面坡向和排水方向 一般用于平地、地形平缓坡度小的地段,或保留自然地形为主和对室外场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运用《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6.0.6 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6.0.6.1 Ⅳ类汽车库; 6.0.6.2 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 6.0.6.3 Ⅱ、Ⅲ、Ⅳ类修车库 (对于汽车库的分类,位置在《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总则的1.0.4中) 6.0.9 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当然,要是能设计两个单车道的出口,一进一出就更好了) 6.0.10 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6.0.11 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出口《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2.4 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人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2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3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3.2.4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3.2.9 库址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道路交叉口应大于80m。
7-2 市政管线综合,管线综合设置的内容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排水 、电力、供热、燃气、通讯、电视、宽带等管线设施,及预留管线埋设位置1.给水系统 ——规范要求用户接管处应保证28米以上的水头如水压不够,可考虑加压泵站 ——给水管线分为干管(>200mm)、分配管(配水管,配给接户管和消防拴,>100MM,同时供给消防拴的要大于150mm)、接户管(进户管,>20mm)三种 ——管网有树状与环状两种常是树状与环状相结合,环状为主干管,支管布置成树状 ——一般埋在道路下,也可埋在绿地下2.排水系统 ——居住区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在部分旧城改造中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 ——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污水自流排出 ——在城市干道下,污水管的最小管径为300MM,在街坊200mm ——在干燥土壤中,污水管最大埋深不超过7-8米在多水、流砂、石灰岩地层中,不超过5米 ——按地形划分雨水排水区域,划分自排区(自由重力)和强排(加泵站) ——雨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3.电力系统,,4.通信系统 ——居住区根据需要设置交换机房和电信光接点。
每600-1000户设电缆交接间一处,可位于公建内,建筑面积10平米 ——一个光接点可覆盖范围为500米,最大氛围可为800-1000米一个光接点用户数量约1000个,密集地区限制在2000户 ——居住区电信线路多采用多孔电信管道的敷设方式管孔不宜少于四孔燃气系统 ——居住区燃气调压站是调节燃气压力使之适合居民使用的设施,一般是中低压调压站供应范围由数幢到数千户的居民区 ——调压站占地很小,布置在单独建筑中的中低调压站只有十几甚至几平米箱式调压期甚至可以安装在建筑外墙上 ——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居住区供气管网一般为低压一级管网系统、中压一级管网系统或中低压二级管网系统主干管一般为环状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的任务是分析现状和规划的各类管线工程资料,发现并解决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道路、建筑设施等在平面、立面位置与相互交叉时存在的矛盾,做出综合调整规划设计,以指导和修正各类管线的设计管线综合的原则 ——整体规划、近远结合 ——地下敷设、力求短捷:少转弯,少交叉,和道路尽量平行和垂直 ——相互水平、竖向距离:满足规范 ——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易弯管让不易弯管、临时让永久管、小工程量让大工程量、新建管让已建管、检修少而方便的让检修多而不易修的。
管线综合布置 (1)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浅到深敷设顺序为:电讯管(缆)——电力电缆——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 电讯管(缆)——热力管——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3)为了便于管线工作和管理,城市可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下的方位,如规定电力电缆、燃气、污水等管线在城市道路的东侧和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等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