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原性疾病的处理合并.ppt

98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49770827
  • 上传时间:2018-08-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37KB
  • / 9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原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杨 宁第一节 高原性疾病概述概念 • 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 •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使人缺 氧,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 病 • 长期由平原移居或短期逗留高原的人均可 发生高原病一)青海高原地理环境特点• 青藏高原位于北纬28°~40°,东经78°~103°之间,东西长30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面积230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个别地区超过海拔6000米,平均海拔为4500米左右二)青藏高原气侯特点• 1.低气压与低氧分压 • 2.低沸点 • 3.寒冷,昼夜温差大 • 4.低湿度 • 5.强太阳辐射和电离辐射 • 6.多风沙,高风速 • 7.多变的气侯 第二节 高原性疾病的预访• 一.危险因素 • (一)高原环境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 (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危险因素• 高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原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这些因素对人体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高原环境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1.大气压低,水沸点低,食物不易煮熟,加上缺氧环境对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影响,易产生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一)高原环境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2.寒冷,易发生冻伤,也可诱发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流量,产生肺动脉高压• 3.风大,增加人体的对流散热,代谢增高,耗氧量增加,加重缺氧和冷伤一)高原环境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4.气侯干躁,蒸发快,机体水分含量减少,致全身粘膜干躁,易引起咽炎、鼻衄、手足皲裂及体内脱水• 5.紫外线强,加上高原雪域反射易发生光敏性皮肤病和高原紫外线角膜炎,使自由基产生增加,与高原人的衰老有关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1.心理影响 对高原缺乏认识,或受错误宣传影响,心理上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神经系统调节失常,导致高原反应加重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2.隔绝影响 远离家乡,周围环境缺乏生动多彩的变化,单调的生活及寂寞等因素,可导致精神上的烦躁不安与失望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神经系统 进入高原初期可出现头痛,头昏,乏力,注意力下降,欣快感或烦躁不安及失眠,常从睡眠中突然醒来,产生步态不稳,幻听,幻视等精神神经症状和体征随着机体的调整过程,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2.呼吸系统 低氧时,呼吸加快、加深,呼吸运动显著增高,肺活量增加,肺通气量增加,肺泡内氧分压增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多,交感神经兴奋,肺动脉压增高。

      夜间周期性呼吸是常见的现象,可使机体缺氧状况加剧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心血管系统 缺氧时,心率加快,一般较平原快20~30次/分,进入适应阶段后,心率逐渐变慢心输出量多呈减少趋势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Hb和RBC在初期的增加是血库的放血,以后的增加是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所致血液呈“浓、粘 、聚、稠”的特点血小板在久居者中多趋于正常低值,个别处于低限以下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5.消化系统 低氧致唾液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迟,肠活动受到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总酸度下降,Ph值增加,胃蛋白酶活性下降;肠吸收能力下降,小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低气压使肠腔气体膨胀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严重的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6.肾脏 急性低氧时,因心输出量减少血液重 新分配,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 增加,血液粘度增高等原因,使肾血流量减少, 尿量也减少其变化取决于低氧的程度、 持续时间、机体低氧的耐受性等轻度低 氧引起低氧性利尿,严重低氧则引起少尿,后 者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呼吸性碱血症,尿中 碱排出量增多,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或酮体 。

      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 表现下丘脑-垂体应激 反映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 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髓质(髓质激素-儿 茶酚胺)功能增强;甲状腺功能一时增强;但性 腺功能减退,女性月经初潮推迟,月经周期和 持续时间缩短或改变短暂中度缺氧引起 免疫功能增强,长期持续缺氧则免疫功能受 压制,吞噬活动减弱,血中补体减少,特殊抗体 合成减少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8.微循环 初进高原微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增多,异、畸形管袢数目增多,微血流速度减慢,管袢出血及渗出,色泽变暗红或淡红• 9.其他 眼底动脉痉挛或扩张,静脉扩张弯曲,早期可有视网膜出血,视力模糊或减退,或有幻觉,听觉迟钝、耳鸣或幻听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一)正确认识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 1、心理准备 • 2、体能准备不宜进入高原者 •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律不齐、静息时心率 >90次/分以上者,高血压病者,进入高原后增压反应 多十分显著,应给予防范;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 核、慢性肺纤维化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致肺功能 障碍者;有颠痫、严重神经衰弱、癔症等神经精神 系统疾病者;严重的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 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曾有过高原性心脏病、高 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均不宜再次进入高原;患 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发热病人,体温在38℃以 上或体温在38℃以下尚有明显呼吸道及全身症状 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严重内分泌及血液疾病 、不明原因的浮肿者均不宜进入高原。

      体能锻炼• 1)呼吸锻炼 • 2)体育锻炼 • 3)气功锻炼 3、物质准备 • (1)生活物质 • (2)卫生物资 • 1)一般常备药品 • 2)减少或减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 • 3)供氧设备 • 4)交通通讯设备 (三)进驻高原的方法及途中的保健防护 • 1、方法人体对高原的适应,一般需要2~3周,故 适应性锻炼不宜少于2周对于大集团的建 设人群,由平原进入高原应沿途分段停流,缓 慢登高逐渐适应较慢地登高,较之迅速登 高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可能性要小,每日登高 应小于海拔1000米,不宜超过海拔2000米 • 2、途中的保健防护(四)进入高原后的注意事项和习服• 初到高原后,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防止或减少高原病的发生;促进和加速对高原环境的习服与适应;改善高原劳动能力1、防止或减少高原病的发生• (1)节氧 防止不利的心理因素影响 • (2)避免体力负荷过重 初入高原应激适 应期(前数日)重要原则是:多静少动,体力运 动与劳动宜轻不宜重,时间宜短不宜长,应循 序渐进,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睡眠 每天不得少于6小时,失眠者可酌情服用镇静 催眠药物 • (3)药物应用 如维生素E、红景天、参类 药物及其制剂等,可能有节氧抗缺氧。

      2、保持机体最佳的机能状态• (1)心理机能的保护 科学认识高原的可适应性,坚定、乐观 、自信;用针对性的宣教疏导去引导进驻高 原人的心理活动,使之自觉主动地维护身心 健康社会环境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说,要比个体的心理调节和团体外的环境更为重 要• (2)生理机能的保护 高原病“高危因素”• 高原病“高危因素”的防治 上呼吸道感染、寒冷、劳累三大诱因仍是公认的“高危因素”,其他病症及功能失调也能损害机体的正常机能,使调整能力下降,导致高原病的发生3、生活注意事项 • (1)饮食尤其是晚餐不宜过饱• (2)睡眠姿式采取高枕侧卧,可减少外周血液大量流入,加重心肺负担同时,使隔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有利于防止夜间肺水肿、脑水肿的发生3、生活注意事项• (3)吸烟造成的体内缺氧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饮酒使脑血流量增加,身体表面血管极度扩张,散热过多,耗氧增加,使已适应的机体变得易感故戒烟及严禁酗酒也是必要的• (4)进入高原,人体易水钠潴留,故宜淡盐饮食,食酸性饮料和食物4、高原营养• (1)高原低氧对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 高原低氧时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强,分解大于合成,血糖降低,乳酸含量增加;脂肪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储量减少,血脂升高,酮体增多,体脂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加强,合成率下降,呈负氮平衡。

      初入期低压低温致排尿增多,如最初几小时少尿,则预示急性高原病发生4、高原营养• (2)进驻高原合理的膳食结构 高原地区的热能需要高于平原• (3)三大物质的供给比例 膳食营养组成比例是蛋白质、脂肪、糖类为1:0.75:4,或各占总热能的15%、25%、60%• (4)维生素:增加维生素摄入量,可加速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五)促进和加速对高原环境的习服与适应• 移居高原的习服过程,一年内为机体的不稳定适应期,• 真正达到稳定性习服则需要数年• 习服的快慢与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高原习服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在高原习服中,个体之间有明 显差异 • (2)精神因素 • (3 )营养因素 • (4)体力负荷 • (5)登高速度与海拔高度 • (6)生活习惯 2、有助于高原习服的方法 • 有综合性锻炼习服;• 阶梯性高度习服;• 模拟性低氧习服;• 预防性药物习服 有利于高原习服.• 1).年龄:18~40岁,其中25~32岁抗低氧能力最强;• 2).体重:与年龄、身高成比例;3).体质:体格健壮,体力充沛;• 4).爱好:喜欢运动,耐力较强;有利于高原习服.• 5).驻地:高原驻地在山峦丘岭地区;• 6).心脏指数(平均血压与脉率的乘积):小于1万单位;• 7).神经类型:抑制型;• 8).疾病:无严重心、肺、肝、肾疾患,血压正常,无贫血。

      3、高原适应的分类和指征 (1)初步适应 • 进入高原已2~3周,高原反应症状基本消失,静态呼吸、脉搏和血压值较初入高原时明显下降3、高原适应的分类和指征 (2)基本适应 • 进入高原已2~3个月,高原反应症状基本消失,静息呼吸、脉搏接近或稍高于平原值,血压基本稳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到一定数量后趋于稳定,体重恢复或接近于平原时重量,一般活动后无明显不适3、高原适应的分类和指征 (3)改善高原劳动能力 • 改善高原劳动能力的措施 • 适应性锻炼; • 药物; • 补充能量,以补充多种糖、维生素、氨基酸 和微量元素等第三节 常见高原病症的诊治一、头痛• 主要原因是缺氧和精神紧张• 是诊断急性高原反应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是某些疾病或危重症的早期信号 二、高原睡眠障碍表 现• 初入高原人常出现失眠、多梦,从睡眠中突然醒来,早晨感觉没有睡好,全身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心情烦燥不安等表现多数人经数日可自然消失,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也有极少数患者在高海拔地区睡眠不但不解除疲备感,相反,由于缺氧造成的睡眠质量下降而形成恶性循环 治 疗• 调理情绪与心境,睡前不宜饮浓茶、咖啡等兴奋剂等严重者需要及早就医。

      主要原因• 环境变化造成的紧张恐惧心理,高原缺氧造成机体的低氧血症,导致对缺氧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等 三、高原昏厥• 昏厥或称晕厥,是一种突发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发作时不能保持姿势张力,以致于不能站立而昏倒,是一时性大脑供血或供氧不足所致一) 特 点• 高原昏厥是一种发生于高海拔地区的特殊高原医学问题,是一种高原病症候群,多发生于有急、慢性高原病表现的平原人;发作可出现在静息状态,但多数在体力负荷时;可多次发作,转低海拔后消失;既往无发作史,可迅速恢复 (二) 病 因• 发生前均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严重高原反应,常在精神高度紧张,过度换气,剧烈运动等情况下促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昏厥:其发生率为6.7%三) 机 理• 1.血管舒缩障碍:多发在初入高原,由高度紧张与低氧血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引起• 2.过度换气综合征:由呼吸性碱中毒而引起脑部毛细血管收缩,使脑细胞缺氧,致昏厥三) 机 理• 3.心源性昏厥: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