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庭坚《登快阁》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22页黄庭坚《登快阁》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 1.把握意象传意,用典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诗人思想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和而不同的人生智慧 诵读诗文,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 人生难免不失意,倘与自然美景融和一体,暂时忘却也不失为一种风景 体味和而不同的出世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千多年前,他被贬谪黔州(今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木结下了情缘于是,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自持他出淤泥而不染,他与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黄山谷(黄庭坚)山谷遗风也在这一方山水之间,传承流芳,绵延不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黄山谷,去领略那非凡的山谷遗风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诗人登上快阁,以抒情感 二.作者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宋四家” 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苏门六君子” 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二十四孝”主角之一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三.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上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通过倚阁观望江天描述的所见所感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的是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的是世无知己之感慨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四.诗文赏析 登快阁[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认真从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以“痴儿”自许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了却:做完东西:东西两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倚:倚靠落木:落叶千山:众山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朱弦已为佳人绝:《吕氏春秋》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朱弦:琴的代称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青眼聊因美酒横: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弄:演奏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译文】 我也是一介愚钝的书生,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过很多困难和不幸,却始终是痴心不改,总是尽心尽力地把为官一方的事情做好。
今天结束案牍劳作之后,有幸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倚着栏杆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万木萧疏,天地更显得空旷辽远,而在朗朗明月下清澈的江水如同一条明净的白练伸向远方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想想自己为官以来坎坷的人生羁绊,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结伴逍遥,那该是更好的归宿 1.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运用了什么典故? 【答案】①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②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表现诗人了却官事,登上快阁,尽览美景的愉悦心情 2.“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①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②诗人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其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 3.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①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②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①秋叶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②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晚景,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解析】“秋叶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1分,“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1分开阔”“明净”各1分,“摆脱了案牍之劳”“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5.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②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③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美景,表现了诗人了却官事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无比愉悦心情。
6.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②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慨叹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情③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感叹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的寂寞与无奈 7.“横”字有何妙处? 【答案】借用典故,“横”字准确生动,写尽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8.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①弃官归隐②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③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诗人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就寄托于“归船”、“白鸥”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理解性默写】 1.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登快阁》一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 【答案】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登快阁》中借用伯牙捧琴谢知音和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写尽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诗句是“,”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北宋诗人黄庭坚长于用典故,在《登快阁》中使用伯牙、子期、阮籍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4.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___句用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5.黄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