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案例(吴咏桃).doc
3页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研修学习案例模板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初期,扑面而来的研修模式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活动开展、引领性课程、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好老师等诸多教育教学活动,曾经给我们带来困惑与感动;工学矛盾,写日志、传资源、运用研修工具等繁琐之事及技术操作难题,曾经给我们带来苦恼与惊喜……一路走来,我们慢慢地发现,我们的学习习惯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学中遇到困惑时,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扩大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让我们以研修案例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研修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所获撰写案例要求真实和具体,同时请注意包括以下要素和内容:1. 案例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主题背景(情境描述、人物、问题发生的原因等)3. 事件本身及问题解决的过程(详写)4. 问题探究及收获5. 评析与反思(如有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网络资源)6. 其它附件案例描述:市县(区)广州市荔湾区 学校 华侨小学 姓名:吴咏桃 研修帐号:XY0562400@ 案例题目: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发生在研修中的难忘故事案例内容:一、背景分析:随着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渐渐发生着变化。
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喜欢咬文嚼字地给学生解释诗句意思,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我设想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二、案例描述:今天,我准备给孩子们讲古诗《登幽州台歌》和《月下独酌》一开始,我有感情地给他们念起《登幽州台歌》我没有讲解诗歌的意思,而是问:“同学们,你们听完这首诗,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仿佛被我的朗读带进了诗歌的意境,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感受到很悲伤我感受到诗人很孤独呀!想不到,我只是读一次,他们就能都能感受出来我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有的说:“老师朗读的语速很慢有的说:“我从‘独’字,我知道诗人很孤独有的说,“我从‘涕下’知道诗人流眼泪了,很悲伤啊!真是孺子可教,不用我多说,就能大概理解诗人的感情我连忙说:“孩子们都说的很好,其实‘怆然’就是悲伤的样子,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想着自己怀才不遇,心情既是郁闷、孤寂,又是悲愤最后,让孩子们朗读此诗时,都能根据诗歌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接下来,我们学习《月下独酌》我照常先给孩子们范读,让学生们跟读四五次基本读顺后,我问:“你们觉得诗人心情如何?”他们一起说:“很不开心我问:“哪里看出他不开心呢?”有的说:“‘独酌’,就是一个人喝酒有的说:“‘无相亲’就是指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当然不开心有的说:“老师,这里的‘独’和《独坐敬亭山》里的‘独’都是一样,就是一个人,单独的意思呀!这小家伙居然还能联想到这首诗,我连忙点头说:“对,你真棒!这两个‘独’写出了诗人孤独,不开心的心情,我们一起背诵一下《独坐敬亭山》吧孩子们放声背诵起来接着,我说:“李白同样也是怀才不遇,非常不开心,在明月下、在花间,只能一人独自喝着酒因此,他‘举杯邀明月’,把明月当成了朋友,李白还有哪首诗也是和月亮有关的?”孩子们马上背诵起《古朗月行》《静夜思》我说:“李白虽然心情苦闷、孤独寂寞,但他写的诗却是充满浪漫色彩,想象力非常丰富,把本来是独自一人喝酒,变成了‘对影成三人’另外,李白的诗有时也运用夸张的写法,还记得有哪些诗呢?”这会儿,孩子们又朗朗背诵起《秋浦歌》《夜宿山寺》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的样子,真开心!三、案例反思: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读多了、读熟了,就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中,我采用学生自学——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就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的内容完全超出了我的计划孩子们既学习了两首新诗,又复习了李白的旧诗,学得兴致勃勃,这却是出乎我意料的我只想让孩子们趁着7岁前的记忆黄金时间多读、多背一下诗歌,有一些痕迹而已,也没指望他们能记忆很多和理解可今天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感到欣慰,我的努力没白费孩子们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更让我刮目相看,因为这两首诗都是初中才学的诗,我们的孩子才小学一年级啊今后,我会继续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继续研究。
